鞋中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507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中底,包括脚床及模型中底。脚床连接于模型中底上并与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闭的收容腔,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阻挡支撑件,阻挡支撑件呈间隔设置并与脚床相抵触,相邻两阻挡支撑件形成集沙沟,所有形成的集沙沟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模型中底的侧壁开设有与导引通道连通的排沙孔,脚床开设有若干贯穿该脚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漏沙孔与导引通道相对并与导引通道相连通,阻挡支撑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数均比脚床正面的硬度系数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引通道借助漏沙孔和排沙孔实现与外部连通,使气体的对流效果更好,十分容易地排出水、沙及气体;同时,能对使用者进行按摩和释压作动,从而增加穿着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中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排沙、排水和排气的鞋中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消费品的种类、款式及质量均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追求。其中,鞋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目前,一般应用于鞋上的鞋中底主要包括两层,位于背面的橡胶层和粘接于橡胶层上的织布层,通常橡胶层采用EVA(英文全称为Ethylene-Vinyl Acetate,中文的俗称为橡皮胶,其化学名称为乙烯-醋酸乙烯脂)发泡材料或者PU材料(化学名称为聚氨脂树 脂)。但是这些产品的透气性较差,使用者行走时间稍长就会产生难闻的异味,特别是对于汗脚的人来说更为严重。因此,上述的鞋中底在透气方面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鞋中底的透气性能做出了技术改进,其中一种改进方案是在鞋中底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使空气流通的沟槽,该沟槽由鞋中底外通至鞋中底末端处,再将鞋中底末端延长至脚后跟上方的鞋口附近,由于用于空气流通的沟槽位于整个鞋中底的底面,因此气体无法实现上下流通,造成气体很难排出,从而鞋子内产生异味;另外一种改方案是在鞋中底上开设通孔,该通过贯穿鞋中底的上下表面,虽然这种方案的鞋中底可以实现气体的上下流通,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能与脚底接触柔软,鞋中底的硬度不能太硬,否则会造成穿起来不舒适,然而如果鞋中底较柔软,当受到人体的重量压迫后会堵住所述通孔,从而影响气体的有效对流。另,目前市面上的鞋中底除了存在上述的缺陷外,还不具有排水和排沙等功能。因此,亟待一种改进型的鞋中底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对流效果好的、穿着舒适的并具有排水排沙功能的鞋中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鞋中底,包括脚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脚床连接于所述模型中底上并与所述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闭的收容腔,所述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阻挡支撑件,所述阻挡支撑件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脚床相抵触,相邻两所述阻挡支撑件形成集沙沟,所有形成的所述集沙沟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所述模型中底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导引通道连通的排沙孔,所述脚床开设有若干贯穿该脚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所述漏沙孔与所述导引通道相对并与所述导引通道相连通,所述阻挡支撑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数均比所述脚床正面的硬度系数高。较佳地,所述阻挡支撑件呈条状,所述条状的阻挡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型中底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具体地,所述阻挡支撑件呈等间隔的平行设置,一方面使得阻挡支撑件对脚床的支撑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防止导引通道因受人体重量的压迫而造成堵住,另一方面使导引通道的布局更优,使得导引通道内水和沙的排出效果更好。较佳地,所述模型中底的顶部凹陷出一凹槽,所述脚床与所述凹槽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有效地降低模型中底的材料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较佳地,所述模型中底的底部上设置有止滑耐磨片,以提高防滑耐磨性能。较佳地,所述脚床的正面为一曲面,该曲面在配合人体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下对使用者的足部的按摩效果更好,从而令使用者的穿着更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相邻两阻挡支撑件形成集沙沟,所有形成的集沙沟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且模型中底的侧壁开设有与导引通道连通的排沙孔,而脚床开设有若干贯穿该脚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使得本技术的网状的导引通道借助漏沙孔和排沙孔实现与外部连通,令本技术鞋中底的气流与外界保持顺畅流通状 态,使脚床处的气体、水和沙通过漏沙孔漏入到导引通道内,再通过排沙孔就能及时地排出;同时,由于阻挡支撑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数均比脚床正面的硬度系数高,因此在保证脚床的正面与人体脚底柔软接触的同时,一方面能防止导引通道因受到压迫而被堵住;另一方面能借助人体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按摩和释压。所以,本技术鞋中底的气体对流效果好、且穿着舒适,并具有排水排沙的功能。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为安装有本技术鞋中底的鞋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鞋子沿鞋头至鞋根的方向剖切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鞋中底的正面结构图。图4为图3所不鞋中底在拆卸脚床后的结构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鞋中底的模型中底的背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I至图4,本技术鞋中底100与一鞋面200相连接,共同形成一供人们穿过的鞋子,其中,本技术鞋中底100包括脚床10及模型中底20。该脚床10连接于模型中底20上,且脚床10与模型中底20形成一密闭的收容腔30,而模型中底20具有凸伸入收容腔30内的阻挡支撑件40,该阻挡支撑件40呈间隔设置并与脚床10相抵触,相邻两阻挡支撑件40形成集沙沟51,所有形成的集沙沟51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50 ;所述模型中底20的侧壁22开设有与导引通道50连通的排沙孔60,具体为模型中底20侧壁22的鞋头部分、鞋根部分、鞋头部分与鞋根部分所夹的部分均开设有排沙孔60,以使脚床10正面IOa处的气体、水和沙子借助下面提到的漏沙孔11漏入至导引通道50内,然后再借助模型中底20侧壁22的鞋头部分、鞋根部分、鞋头部分与鞋根部分所夹的部分上的排沙孔60,极易地使导引通道50内的气体、水和沙子由模型中底20侧壁22的周围处排出以提高本技术鞋中底100的排气、排水及排沙效果;而所述脚床10开设有若干贯穿该脚床10的正面IOa和背面IOb的漏沙孔11,该漏沙孔11与导引通道50相对,且漏沙孔11与导引通道50相连通。同时,阻挡支撑件40和模型中底20的硬度系数均比脚床10正面IOa的硬度系数高。其中,上述提到的收容腔30的形成方式是在模型中底20的顶部凹陷出一凹槽21,该凹槽21与脚床10共同形成收容腔30,以有效地降低模型中底20的材料的使用量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为提高本技术鞋中底100的防滑耐磨性能,故在模型中底20的底部上设置有止滑耐磨片23,该止滑耐磨片23呈弧形结构,并与本技术鞋中底100的外形相适应,同时,该止滑耐磨片23是由橡胶材质制造而成的;为在配合人体重量及不同硬度的交互作用下对使用者的足部的按摩效果更好,从而令使用者的穿着更舒适,故将上述提到的脚床10的正面IOa设计为一曲面。结合图5,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所述阻挡支撑件40呈条状,所述条状的阻挡支撑件4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 模型中底2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具体地,所述阻挡支撑件40呈等间隔的平行设置,一方面使得阻挡支撑件40对脚床10的支撑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防止导引通道50因受人体重量的压迫而造成堵住,另一方面使导引通道50的布局更优,使得导引通道50内水和沙的排出效果更好。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相邻两阻挡支撑件40形成集沙沟51,所有形成的集沙沟51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50,且模型中底20的侧壁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床及模型中底,所述脚床连接于所述模型中底上并与所述模型中底形成一密闭的收容腔,所述模型中底具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阻挡支撑件,所述阻挡支撑件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脚床相抵触,相邻两所述阻挡支撑件形成集沙沟,所有形成的所述集沙沟相互交错形成网状的导引通道,所述模型中底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导引通道连通的排沙孔,所述脚床开设有若干贯穿该脚床的正面和背面的漏沙孔,所述漏沙孔与所述导引通道相对并与所述导引通道相连通,所述阻挡支撑件和模型中底的硬度系数均比所述脚床正面的硬度系数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昌
申请(专利权)人:奢法尔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