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驾驶辅助定位设备
,具体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因右侧前车轮位置不明确时存在着发生侧翻、越线行驶、超车晕车、窄路难行、规避障碍发生剐蹭等危险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行驶中的汽车右侧安全,有的驾驶员选择雨刮器作参照点,有的驾驶员选择方向盘作为参照点,有的在中控台上摆放装饰品作参照点等,这些方法都不能实现夜间行车时车头前方出现强光或驾驶室内光线过暗时有个醒目的参照点。为了实现驾驶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知道右侧前车轮的位置,当前市面上采用了摄像头技术,但摄像头技术只能解决汽车在慢速行驶中右侧前车轮的位置,无法解决汽车在快速或高速行驶中右侧前车轮的定位问题。纵观所知,绝大部分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快速或高速行驶和夜间行驶过程中,因此,提出“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的专利技术是很有必要性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汽车中控台台面上提供一种始终长亮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作为参照点,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第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包括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以及主体壳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组成,所述隔板、底座、滑条以及主体壳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内腔,所述隔板把主体壳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滑条的容纳区,所述滑条设置在底座的滑条穿梭通道内,所述主体壳、隔板、底座、滑条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所述隔板(24)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21)、滑条(26)的容纳区;所述滑条(26)设置在底座(21)的滑条穿梭通道(63)内;所述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壳螺栓(6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体壳(1)为立体梯形状,并且主体壳(1)的前面板的的面积小于后面板的面积,左右两侧面板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所述主体壳(1)底部边沿略高于底座(21)底部平面;所述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实现相对底座(21)的左右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五大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底座(21)、滑条(26)以及主体壳(1)内腔的线路四大部分都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所述隔板(24)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并且上部分空间为线路布置区,下部分空间为底座(21)、滑条(26)的容纳区;所述滑条(26)设置在底座(21)的滑条穿梭通道(63)内;所述主体壳(1)、隔板(24)、底座(21)、滑条(26)四大部分凭借锁定主体壳螺栓(67)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主体壳(1)为立体梯形状,并且主体壳(1)的前面板的的面积小于后面板的面积,左右两侧面板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所述主体壳(1)底部边沿略高于底座(21)底部平面;所述主体壳(1)依附滑条(26)实现相对底座(21)的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所述主体壳(1)上面板包括锁定孔装饰帽(3),灯罩(4),导光柱(5),充电孔防尘帽(6),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灯罩插槽(11),锁定孔(10),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发光二极管座套(30),发光二极管(64),导光柱孔(13),充电孔(14);所述主体壳(1)前面板包括居中标志(7),位移刻度观察口(31);所述主体壳(1)后面板包括光敏电阻卡槽(16),光敏电阻(17),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太阳能滴胶板(15),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所述主体壳(1)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1)内腔内壁包括滑条导入槽(25),电源开关卡槽(27),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锂电池支架(39),导线连接通道(40),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固定墩(44),隔板固定柱(52);所述主体壳(1)从正面向前翻转后底部朝上俯视时所见的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包括电源开关(2),充电模块(35),锂电池(43),固定电阻(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装饰帽(3)盖在锁定孔(10)处;所述灯罩(4)壁厚均匀而且为红色,并且灯罩(4)罩着带有发光二极管(64)的发光二极管座套(30)插入灯罩插槽(11)内;所述导光柱(5)通过导光柱孔(13)插入到主体壳(1)内腔,并且导光柱(5)上体部分卡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导光柱(5)下体部分延伸到主体壳(1)内腔;所述充电孔防尘帽(6)盖在充电孔(14)处;所述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左侧,并且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为通孔;所述灯罩插槽(11)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横向居中,并且灯罩插槽(11)垂直延伸到固定墩(44)底部附近;所述锁定孔(10)设置在灯罩插槽(11)左右两侧且锁定孔(10)为通孔,并且锁定孔(10)的上部分孔径大于下部分孔径;所述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设置在灯罩插槽(11)内壁的内环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为通孔,并且发光二极管座套插孔(12)的孔径与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下体部分外径相同;所述发光二极管(64)的下体部分卡进发光二极管座套(30)内,并且发光二极管(64)的上体灯头部分裸露在发光二极管座套(30)的上口之上;所述导光柱孔(13)和充电孔(14)都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并且导光柱孔(13)在充电孔(14)左侧,充电孔(14)邻近于主体壳(1)上面板右侧边沿;所述居中标志(7)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底部中央,所述位移刻度观察口(31)设置在居中标志(7)左右两侧;所述光敏电阻卡槽(16)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上而且光敏电阻卡槽(16)与主体壳(1)上面板边沿相邻,并且光敏电阻卡槽(16)凹处有光敏电阻电极引出孔(28);所述光敏电阻(17)卡在光敏电阻卡槽(16)内;所述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设置在主体壳(1)后面板横向中部靠下,并且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凹处有太阳能滴胶板电极引出孔(51);所述太阳能滴胶板(15)卡进太阳能滴胶板卡槽(18)内;所述滑条导入槽(25)设置在主体壳(1)左右两侧面板内壁,并且滑条导入槽(25)的形状是梯形;所述电源开关卡槽(27)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左侧,并且电源开关卡槽(27)与主体壳(1)左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电源开关卡槽(27)凹处有电源开关按钮柄孔(9);所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右侧而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右侧面板内壁和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垂直;所述锂电池支架(39)与主体壳(1)后面板内壁、固定墩(44)外沿、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并且锂电池支架(39)和锂电池(43)叠加厚度等于固定墩(44)的高度;所述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导线连接通道(40)设置在主体壳(1)前面板内壁与固定墩(44)外沿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设置在固定墩(44)底部横向中部而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纵向延伸出固定墩(44)底部外沿,并且发光二极管接线引出凹槽(42)是灯罩插槽(11)底部的一部分;所述固定墩(44)为椭圆形状且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并且固定墩(44)设置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横向中部且与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相连;所述隔板固定柱(5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同时隔板固定柱(52)分布在主体壳(1)上面板内壁四个内角部位且隔板固定柱(52)中的一端与相邻面板内壁相连;所述电源开关(2)设置在主体壳(1)内腔上部分空间左侧且电源开关(2)卡在电源开关卡槽(27)内;所述充电模块(35)插入到固定充电模块插槽(34)内;所述锂电池(43)放置于锂电池支架(39)上;所述固定电阻(46)与光敏电阻(17)之间采用并联连接;所述固定墩(44)的底面与充电模块(35)的底面两者高度相等,隔板固定柱(52)的高度矮于固定墩(44)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台使用的常亮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4)包括隔板穿孔(55),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隔板固定孔(57),电源开关顶柱(58),并且隔板(24)的作用是把主体壳(1)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隔板穿孔(55)的位置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主体壳(1)上面板的锁定孔(10)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穿孔(55)的孔径与锁定孔(10)的下体部分孔径相等;所述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横向中部,并且引入车载电源导线长孔(56)设置在隔板(24)的外边沿与隔板穿孔(55)之间;所述隔板固定孔(57)设置在隔板(24)的四个内角附近且在主体壳(1)内腔中与隔板固定柱(52)的位置垂直对应,并且隔板固定孔(57)成圆锥体状;所述电源开关顶柱(58)设置在隔板(24)的上表面左侧且电源开关顶柱(58)与隔板(24)上表面相连,并且电源开关顶柱(5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