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增材
,具体为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业中钛合金工件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中得到了大规模使用,而钛合金工件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到增材智能制造装置,现有的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只能生产同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钛合金工件就需要不同的增长智能制造;另外,多个增材智能制造也占据较大的空间,也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去操作,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具备生产多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的优点,解决了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只能生产同种型号钛合金工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所述承载圈板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所述支撑板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延伸至承载圈槽的内腔并与承载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储料箱和清理机箱,所述储料箱和清理机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堆积管和清理杆,所述堆积管和清理杆两侧的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所述承载圈板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所述支撑板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延伸至承载圈槽的内腔并与承载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储料箱和清理机箱,所述储料箱和清理机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堆积管和清理杆,所述堆积管和清理杆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所述顶板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与储料箱和清理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底座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右侧贯穿设置有正反转电机;
所述底座顶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口,所述移动槽口内腔的底部连通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收纳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收纳槽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正反转电机转轴的左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左侧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加工台和承载板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底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螺套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和加工台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纵向贯穿设置有固定轴,两个固定轴相对应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升降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左侧的表面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正反转电机、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储料箱、清理机箱和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的内圈与双头螺杆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板上贯穿开设有承载孔,所述双头螺杆的表面与承载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双头螺杆表面两侧的螺牙旋向相反,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螺牙开设于轴承座的内侧与承载板的外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内侧的表面开设有升降凹槽,所述升降凹槽内腔外侧的两侧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山,刘纯宝,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