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时章专利>正文

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68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该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的主体呈一端开口一端密封的圆筒形结构,喷嘴座的开口端与箱体前端连接,喷嘴座的密封端与箱体的后端连接,喷嘴座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列喷嘴,相邻两列喷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均布有通孔,喷嘴座的开口端设置有进液管;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出气通道上安装有混流器座,混流器座上安装有混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单一设备能够同时高效地脱除固体颗粒物、硫化物、硝化物和气溶胶等污染物。

Atomizing mixer for waste gas coa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
,尤其是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
技术介绍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害的气体,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工业废气中一般含有固体颗粒物、硫化物和硝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人体产生的呼吸废气中一般含有气溶胶,气溶胶中悬浮的病菌病毒等极易传播疾病,例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就能够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因此,废气排入空气将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一般结构复杂,设备造价高,通过单一的设备不能同时高效地脱除固体颗粒物、硫化物、硝化物和气溶胶等多种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克服前述前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单一设备能够同时高效地脱除固体颗粒物、硫化物、硝化物和气溶胶等污染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的主体呈筒形结构,喷嘴座的一端与箱体前端连接,喷嘴座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后端连接,喷嘴座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列喷嘴,相邻两列喷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均布有通孔,喷嘴座与进液管连通;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上安装有混流器座,混流器座上安装有混流器;使用时,进液管进入废气处理液,废气处理液经喷嘴座上的喷嘴喷射成雾状细小液滴,细小液滴分布于隔板分隔成的各个腔室内,需要处理的废气经进气通道进入箱体,废气经箱体内的隔板进行降速、降压、增积,并与喷嘴喷射出的雾状细小液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液气混合物,液气混合物经箱体出气通道进入混流器,在混流器中液气混合物中雾状液滴进一步吸收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有害成分被吸收后的气体排出箱体,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含硫化合物、含硝化合物、气溶胶等成分已被雾化的小液滴充分吸收和溶解,随小液滴一并从出液管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器座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出气通道的末端,混流器座上均布有混流器安装孔,混流器安装于混流器安装孔内,混流器座的安装方式以及混流器的安装方式有利于便捷地拆卸和安装混流器座和混流器。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器依次包括引流腔、混流腔和扩散腔,所述引流腔由始端向末端内径逐渐缩小,所述混流腔为圆柱体型空腔结构,所述扩散腔由始端向末端内径逐渐增大,液气混合物在气体带动下流动至引流腔,在引流腔中细小液滴增压,进一步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达到混流腔时压力增至最大,吸收溶解了废气中污染物的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而已经脱除了污染物的气体经混流腔排至扩散腔,在扩散腔减压后排至空气中。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器的引流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呈圆台形空腔结构,第二通孔呈圆柱体型空腔结构,第一通孔的始端直径大于末端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一通孔的末端直径且等于第三通孔的始端直径,第三通孔的末端直径小于始端直径;所述混流器的扩散腔包括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均呈倒置的圆台形空腔结构,第五通孔呈圆柱体型空腔结构,第四通孔的始端直径小于末端直径,第五通孔的直径等于第四通孔的末端直径且等于第六通孔的始端直径,第六通孔的末端直径大于始端直径;气液混合物在气体带动下流动至引流腔的第一通孔,在第一通孔内逐渐增压后进入第二通孔稳压,稳压阶段的主要作用:一是在稳压阶段促进液滴充分吸收溶液废气中的污染物,二是防止气液混合物持续增压液体被带入扩散腔,稳压完成后液气混合物继续进入第三通孔,在第三通孔中二次增压,废气中99.9%的固体颗粒、含硫化合物、含硝化合物、气溶胶等污染物均被液滴吸收溶解,液气混合物到达混流腔时压力达到最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并从出液管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混流腔进入扩散腔,并在扩散腔的第四通孔内迅速释压,释压后的气体进入第五通孔,混流过程中极少量液体会被气体带至扩散腔,液体在扩散腔的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内迅速释压并回流,气体则经第五通孔导流至第六通孔,最终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混流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辅助引流腔,所述辅助引流腔由始端向末端内径逐渐缩小,且辅助引流腔的末端与扩散腔的第四通孔连通,辅助引流腔的主要作用是加速气体在混流器中的处理效率,箱体内部分液气混合物从辅助引流腔进入,并在辅助引流腔内逐渐增压,液体充分吸收溶解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部分液体在增压过程中回流至箱体内,少量液体随气体进入扩散腔的第四通孔,与从混流腔排出的气体混合释压,并充分吸收混流腔混流出的气体中残存的有害物质,随后释压状态下的液体回流至箱体内,气体则经第五通孔导流至第六通孔,最终排出。进一步的,箱体的端面能够拆分。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主体、盲端法兰和端法兰,所述箱体主体呈圆筒型结构,圆筒形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内沿,圆筒形结构一端的内沿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盲端法兰,另一端的内沿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端法兰,端法兰的中部设置有喷嘴座穿孔;箱体的这一结构设置方式有利于安装和拆分,在箱体内部结构出现损坏时能够及时拆分箱体进行维修和更换。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座的主体的开口端设置有外沿,喷嘴座主体沿喷嘴座穿孔装入箱体中,喷嘴座的密封端与箱体的盲端法兰相抵触,外沿卡在喷嘴座穿孔外部,外沿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端法兰上,喷嘴座的这一设置方式有利于拆装,维修和更换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座的主体呈一端开口一端密封的圆筒形结构,便于喷嘴座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供气管,供气管与的一端与外部供气设备连通,供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引流腔的始端,为引流腔提供压缩空气,增强液滴与废气中污染物的混合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具有以下优点: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单一设备能够同时高效地脱除固体颗粒物、硫化物、硝化物和气溶胶等污染物,目标污染物脱除率达99.9%;使用时,进液管进入废气处理液,废气处理液经喷嘴座上的喷嘴喷射成雾状细小液滴,细小液滴分布于隔板分隔成的各个腔室内,需要处理的废气经进气通道进入箱体,废气经箱体内的隔板进行降速、降压、增积,并与喷嘴喷射出的雾状细小液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液气混合物,液气混合物经箱体出气通道进入混流器,在混流器中液气混合物中雾状液滴进一步吸收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有害成分被吸收后的气体排出箱体,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含硫化合物、含硝化合物、气溶胶等成分已被雾化的小液滴充分吸收和溶解,随小液滴一并从出液管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主视图(局部剖视);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局部剖视且隔板未示出);图3为本专利技术混流器的结构示意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混流器座的结构示意放大图;其中,1箱体、101箱体主体、102盲端法兰、103端法兰、2喷嘴座、3喷嘴、4隔板、5进液管、6出液管、7进气通道、8出气通道、9混流器座、901混流器安装孔、10混流器、11引流腔、1101第一通孔、1102第二通孔、1103第三通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的主体呈筒形结构,喷嘴座的一端与箱体前端连接,喷嘴座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后端连接,喷嘴座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列喷嘴,相邻两列喷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均布有通孔,喷嘴座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上安装有混流器座,混流器座上安装有混流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的主体呈筒形结构,喷嘴座的一端与箱体前端连接,喷嘴座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后端连接,喷嘴座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多列喷嘴,相邻两列喷嘴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均布有通孔,喷嘴座的一端与进液管连通;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管、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上安装有混流器座,混流器座上安装有混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器座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出气通道的末端,混流器座上均布有混流器安装孔,混流器安装于混流器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器依次包括引流腔、混流腔和扩散腔,所述引流腔由始端向末端内径逐渐缩小,所述混流腔为圆柱体型空腔结构,所述扩散腔由始端向末端内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凝并处理用雾化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器的引流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呈圆台形空腔结构,第二通孔呈圆柱体型空腔结构,第一通孔的始端直径大于末端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一通孔的末端直径且等于第三通孔的始端直径,第三通孔的末端直径小于始端直径;所述混流器的扩散腔包括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均呈倒置的圆台形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时章
申请(专利权)人:刘时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