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靛果忍冬扦插恢复退耕地沼泽植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退耕还林
,具体涉及一种蓝靛果忍冬扦插恢复退耕地沼泽制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蓝靛果忍冬(Loniceracaerulea)属于忍冬科,忍冬属蓝果忍冬的变种,是东北地区尤其是山区常见的多年生的灌木,常生于河床、小溪、沼泽边缘或高山林下,是典型的中生植物。蓝靛果喜冷凉湿润性气候,抗寒能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蓝靛果的休眠期很短且休眠期气温为-41℃时亦可安全越冬。野生条件下生长在微酸性土壤中,但其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忍冬可通过播种、无性、分株等多种方式繁殖,蓝靛果忍冬移栽存活率高,一般地,播种、移栽第2年可开花结实,蓝靛果萌芽分生能力特别强,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域更容易萌芽分生。蓝靛果忍冬富含糖类、有机酸、矿物质、多种维生素,而且有研究表明有清热解毒功能,抗坏血酸成分,同时也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药用价值和商用价值。当前,天然蓝靛果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发展蓝靛果忍冬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泥炭湿地在地球碳汇功能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炭退耕湿地恢复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恢复的泥炭退耕湿地翻耕和灌溉后,设置定植穴,向所述定植穴内种植蓝靛果忍冬的幼苗,浇透水后进行移栽后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炭退耕湿地恢复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恢复的泥炭退耕湿地翻耕和灌溉后,设置定植穴,向所述定植穴内种植蓝靛果忍冬的幼苗,浇透水后进行移栽后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耕的深度不低于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穴的长度为70~90cm,宽度为70~90cm,深度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定植穴的间距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涛,江静,何春光,王咏,姜海波,盛连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