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材浓专利>正文

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354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地选择、整地、施基肥、施底肥、种植、浇水、追肥等步骤;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田间管理方法,茶树种植成活率高,产量高,先进行基肥和底肥施加,在种植2~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使得肥料利用率高,采用的肥料使有机肥料,种植成的茶叶品质好。

Field management of organic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茶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的茶树种植通常只是考虑如何提高茶叶的亩产产量,尽量加大每亩种植茶树的株数,但是每株茶树的生长空间小,茶叶生长受到限制,肥供应很难达到平衡,茶园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而且茶叶品质难以保证。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根据现有的有机茶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得知,在有机茶的栽培过程中由于避免使用到的有效化肥和农药,使得有机茶在生长过程中存在长势不好、产量略低,病虫害防治不彻底的问题出现,进而影响有机茶种植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土壤消毒和虫害防治这部分做的还不够成熟;此外,现有的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使得茶树种植成活率高,产量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园,土地坡度小于5°;(2)整地:将土地进行耕作,翻土深度为20~30cm,宽度为20~25cm,行间距为90~110cm;(3)施基肥:在沟底层浇灌基肥,再盖上10~15cm土层,浇上少量清水,日晒7~10天;(4)施底肥:在行与行之间挖有50~60cm深的沟道,在沟道内放置有固态底肥,沟道上放置有木板;(5)种植:在沟内装置茶苗,丛距为20~40cm,填有10~15cm的浮土,填土至不露须根,用手轻提茶苗,压实;(6)浇水:种植后每隔7~8天浇水;(7)追肥:种植2~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再用浮土将沟道掩盖。其中,基肥可以采用如下配方制备:10~12份糖渣、20~25份鸡粪、5~10份松木屑、5~8份豆粕、18~25份猪粪、12~18份玉米秸秆、8~10份玉米芯。底肥可以采用如下配方制备:10~15份草木灰、20~25份秸秆发酵物、40~45份玉米杆、20~25份腐熟土、10~12份沼液、8~10份大豆饼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茶树种植成活率高,产量高,先进行基肥和底肥施加,在种植2~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使得肥料利用率高,采用的肥料使有机肥料,种植成的茶叶茶叶品质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实施例1: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的地带作为茶园,土地坡度小于5°;(2)整地:将土地进行耕作,翻土深度为20cm,宽度为20cm,行间距为90cm;(3)施基肥:在沟底层浇灌基肥,再盖上10cm土层,浇上少量清水,日晒7天;(4)施底肥:在行与行之间挖有50cm深的沟道,在沟道内放置有固态底肥,沟道上放置有木板;(5)种植:在沟内装置茶苗,丛距为20cm,填有10cm的浮土,填土至不露须根,用手轻提茶苗,压实;(6)浇水:种植后每隔7天浇水;(7)追肥:种植2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再用浮土将沟道掩盖。步骤(3)中基肥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0份糖渣、20份鸡粪、5份松木屑、5份豆粕、18份猪粪、12份玉米秸秆、8份玉米芯。步骤(4)中底肥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0份草木灰、20份秸秆发酵物、40份玉米杆、20份腐熟土、10份沼液、8份大豆饼粕。实施例2: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6的地带作为茶园,土地坡度小于5°;(2)整地:将土地进行耕作,翻土深度为30cm,宽度为25cm,行间距为110cm;(3)施基肥:在沟底层浇灌基肥,再盖上15cm土层,浇上少量清水,日晒10天;(4)施底肥:在行与行之间挖有60cm深的沟道,在沟道内放置有固态底肥,沟道上放置有木板;(5)种植:在沟内装置茶苗,丛距为40cm,填有15cm的浮土,填土至不露须根,用手轻提茶苗,压实;(6)浇水:种植后每隔8天浇水;(7)追肥:种植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再用浮土将沟道掩盖。步骤(3)中基肥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2份糖渣、25份鸡粪、10份松木屑、8份豆粕、25份猪粪、18份玉米秸秆、10份玉米芯。步骤(4)中底肥包括如下重量组分:15份草木灰、25份秸秆发酵物、45份玉米杆、25份腐熟土、12份沼液、10份大豆饼粕。试验将实施例1、2记录的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的数据,并与市面普通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记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使得茶树种植成活率高,产量高,先进行基肥和底肥施加,在种植2~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使得肥料利用率高,采用的肥料使有机肥料,种植成的茶叶茶叶品质好。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该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茶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园,土地坡度小于5°;/n(2)整地:将土地进行耕作,翻土深度为20~30cm,宽度为20~25cm,行间距为90~110cm;/n(3)施基肥:在沟底层浇灌基肥,再盖上10~15cm土层,浇上少量清水,日晒7~10天;/n(4)施底肥:在行与行之间挖有50~60cm深的沟道,在沟道内放置有固态底肥,沟道上放置有木板;/n(5)种植:在沟内装置茶苗,丛距为20~40cm,填有10~15cm的浮土,填土至不露须根,用手轻提茶苗,压实;/n(6)浇水:种植后每隔7~8天浇水;/n(7)追肥:种植2~3个月后,在沟道内追加复合肥,再用浮土将沟道掩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茶田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茶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土壤pH值为5.5~6的地带作为茶园,土地坡度小于5°;
(2)整地:将土地进行耕作,翻土深度为20~30cm,宽度为20~25cm,行间距为90~110cm;
(3)施基肥:在沟底层浇灌基肥,再盖上10~15cm土层,浇上少量清水,日晒7~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莫材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