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无纺布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48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肌肤触感良好且能够一边提高设计性一边即使向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的纤维无纺布片。作为纤维无纺布片的擦拭片(10)具有厚度方向(Z)、第一方向(X)、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相向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纤维无纺布片(10)具有在第一面(11)向第二面(12)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的凹状线(18)。凹状线(18)具有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82)和向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81)。第二部分(82)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在第一部分(81),沿着第二方向(Y)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第二部分(82)中的沿着第二方向(Y)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

Fiber nonwov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无纺布片
本公开涉及通过交缠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
技术介绍
以往,通过交缠结构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包含有纸浆纤维和热熔接纤维,并具备凹凸花纹,在通过纤维的交缠形成的纤维网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在加热加压下进行压纹(凹陷)加工,从而形成所述凹凸花纹。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145号公报(P2007-8145A)由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通过在加热加压下进行压纹加工而被赋形的凹凸花纹,所以设计性优异,并且即使在吸收液体后也能够维持凹凸花纹的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被加热加压后的凹状部分,由于将热熔接纤维热熔接而变硬,一部分会进行膜化,因此,在片中成为最为硬化的部分,这会损害纤维无纺布片的柔软性,并使肌肤触感变差,并且在擦抹时无法应对片的变形而容易破裂。特别是,在将该纤维无纺布片用作用于擦抹附着于身体的排泄物的擦拭片的情况下,硬化的凹状部分会碰到婴幼儿等被使用者的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并且一部分有可能会破裂而使得母亲等使用者的指尖被排泄物污染。另外,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在使用擦拭片之前,使用者有时会在用手分别握住片的两侧之后,对片进行拉拽,并将纤维交缠解开,由此,使片的面积扩展并进行使用。在该情况下,在拉拽通过压纹加工而形成有凹凸花纹的片时,凹状部分的一部分有可能会断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肌肤触感良好且能够一边提高设计性一边即使沿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的纤维无纺布片。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凹状线,所述凹状线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所述凹状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纤维无纺布片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而形成图样部。因此,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凹状线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纤维密度小的低密度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纤维密度比所述低密度区域大的高密度区域。因此,能够提供凹部中的低密度区域容易延伸的纤维无纺布片。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高密度区域沿着所述凹状线存在,所述高密度区域具有从所述第二面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在第一面的表面存在凹部,另一方面,在第二面的表面存在突出部。因此,在擦抹容易剥离的异物时使用第一面,能够一边使异物进入到凹部,一边进行清洁,另一方面,在擦抹固接的异物时使用第二面,能够一边将异物擦除,一边进行清洁。纤维无纺布片具有: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一面;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二面;以及中间纤维层,所述中间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之间,并包含有亲水性纤维,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赋予拉力,从而在所述凹状线将纤维交缠解开,使所述中间纤维层的所述亲水性纤维在所述第一面的表面露出。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第一纤维层主要由疏水性纤维构成。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被疏水性的第一纤维层围绕而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在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表面施加了防水处理。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由施加了防水处理的第一纤维层围绕而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巾用。由此,能够提供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擦拭巾用的片。专利技术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在第一面向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的凹状线,所以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由于不具有膜化的凹部,所以即使将纤维无纺布片向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除此之外,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沿着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第二部分中的沿着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因此,在将第二方向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部分的拉伸强度变得比第二部分的拉伸强度小。因此,在擦抹之后,第二部分的凹形形状难以塌陷,另一方面,第一部分的凹形形状变得容易稍许塌陷。因此,利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使擦抹之后的变化形态不同。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专利技术的不可缺少的结构,也包括选择性的实施方式及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的立体图。图2是擦拭片的俯视图。图3(a)是沿着图2的III(a)-III(a)的剖视图。图3(b)是沿着图2的III(a)-III(a)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使用者把持擦拭片的两侧并向第一方向拉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向第一方向拉拽后的擦拭片的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的V(b)-V(b)的剖视图。图6(a)是由图3(b)的VI(a)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图6(b)是由图5的VI(b)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拉伸试验的测量的说明图。图8是擦拭片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水流喷射工序的立体图。图9(a)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图9(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擦抹片)10为通过交缠结构纤维而形成的膨松且柔软的片,并具有相互交叉(正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正交)的厚度方向Z、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彼此相向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第一面11称为第一擦抹面,并将第二面12称为第二擦抹面。擦拭片10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具有由第一端缘部10a及第二端缘部10b和第一侧缘部10c及第二侧缘部10d构成的外周缘部,所述第一端缘部10a及第二端缘部10b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侧缘部10c及第二侧缘部10d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二方向Y延伸。擦拭片10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例如能够用于一次性臀部擦拭片、一次性清洁用片、一次性毛巾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可以适合用作构成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及母乳垫等卫生用品中的配置在肌肤相向面侧的表面片等的片材料。在将擦拭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凹状线,所述凹状线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n所述凹状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n所述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所述第二方向,/n在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8 JP 2017-2547481.一种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凹状线,所述凹状线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
所述凹状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所述第二方向,
在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而形成图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纤维密度小的低密度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纤维密度比所述低密度区域大的高密度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明宽出谷耕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