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35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水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包括集热单元、用户终端、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和保温水箱,集热器与保温水箱的管路连通,保温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二极管、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七电容和电压输出端。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A central hot water system of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自然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所有人都能够分享到的能源。目前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现在城市内大都以高层建筑为主,由于高层建筑的用户较多而楼顶面积有限的原因,大部分高层建筑用户使用快速式燃气热水器以及插电式热水器,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生活成本。有些高层建筑设有统一的中央热水系统,一个用户单元对应一套用户使用模块,即对应一个集热单元和一个用户终端,如此将各用户的热水进行分户,不仅避免了其它用户使用中央热水时造成的干扰,而且可自由的选择热水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温度;并且,保温水箱的容积固定,一方面避免了用户使用大量热水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加强了用户的环保意识。图1为传统中央热水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中央热水系统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中央热水系统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包括集热单元、用户终端、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和保温水箱,所述集热器与所述保温水箱的管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用户终端均包括冷水供应端、热水需求端和显示设备,所述冷水供应端与进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热水需求端与出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冷水供应端设有冷水电磁阀,所述热水需求端上设有热水电磁阀,所述显示设备上设有冷水按钮,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二极管、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七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的另一端均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中,所述第五二极管的型号为S-152T。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中,所述供电单元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中,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43kΩ。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集热单元、用户终端、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二极管、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七电容和电压输出端,该供电单元与传统中央热水系统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中央热水系统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实施例中,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包括集热单元1、用户终端2、控制单元3和供电单元4,集热单元1包括集热器11和保温水箱12,集热器11与保温水箱12的管路连通,保温水箱12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道,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一检测设备121和第二检测设备122,用户终端2均包括冷水供应端21、热水需求端22和显示设备21,冷水供应端21与进水管道管路连通,热水需求端22与出水管道管路连通,冷水供应端21设有冷水电磁阀211,热水需求端22上设有热水电磁阀221,显示设备21上设有冷水按钮211,供电单元4与控制单元3连接。集热器11用于采集太阳辐射的热能,并利用上述热能加热保温水箱内的水;第一检测设备121用于采集保温水箱内水的温度,第二检测设备122用于采集保温水箱内的水量。显示设备21用于显示控制单元3发送的指令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单元、用户终端、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和保温水箱,所述集热器与所述保温水箱的管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用户终端均包括冷水供应端、热水需求端和显示设备,所述冷水供应端与进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热水需求端与出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冷水供应端设有冷水电磁阀,所述热水需求端上设有热水电磁阀,所述显示设备上设有冷水按钮,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n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二极管、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七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n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压输出端的另一端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央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单元、用户终端、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和保温水箱,所述集热器与所述保温水箱的管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述用户终端均包括冷水供应端、热水需求端和显示设备,所述冷水供应端与进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热水需求端与出水管道管路连通,所述冷水供应端设有冷水电磁阀,所述热水需求端上设有热水电磁阀,所述显示设备上设有冷水按钮,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压输入端、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稳压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五二极管、变压器、第四二极管、第七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一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陈贤森江明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力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