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液泄露检测识别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检测油液泄漏的方法大多采用人工巡视,且要求具备一定经验,通过人为“目测”和“鼻嗅”的方法进行辨别。人工巡检效果受工作经验影响大,且需要占用大量时间,效率低。近年来,在石油勘探和开发、土壤中油污染物含量监测以及飞机液压油泄漏和海面溢油监测等领域,荧光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得到大量研究成果,验证了石油荧光检测法的有效性。但存在缺乏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对图像采集设备要求较高问题。中国专利CN108844689A提出了一种变压器油渗漏检测方法。该专利利用变压器油成分的荧光特性,结合变电站巡视,针对不同油浸式设备,先进行大面积粗略查找,观察是否存在蓝色荧光现象,再对油蓝色荧光的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并根据蓝色荧光的深浅和范围,可判断渗漏油部位和渗漏的严重程度。该方法需要人工巡检完成,且要求巡视人员具有一定经验进行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才能确定漏油情况。检测结果受个人主观意识、经验的影响。中国专利CN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紫外光源模块和可见光成像模块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紫外光源模块照射方向和可见光成像模块拍摄方向均面向待检测区域且二者方向相对平行,其中,利用参数设定模块对可见光成像模块参数进行设置,紫外光源模块对待检测区域进行照射后,可见光成像模块采集待检测区域的高清图像数据并将高清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分析模块;/nS2:图像分析模块接收高清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分析处理得到的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nS3:将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传递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将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信号传递给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利用参数设定模块对显示模块和报警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紫外光源模块和可见光成像模块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紫外光源模块照射方向和可见光成像模块拍摄方向均面向待检测区域且二者方向相对平行,其中,利用参数设定模块对可见光成像模块参数进行设置,紫外光源模块对待检测区域进行照射后,可见光成像模块采集待检测区域的高清图像数据并将高清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分析模块;
S2:图像分析模块接收高清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分析处理得到的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
S3:将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传递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将漏油缺陷检测识别结果信号传递给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利用参数设定模块对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的参数进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待检测区域中漏油处油液在紫外光源的照射下油液会因荧光效应发出荧光,可见光成像模块采集的是高清荧光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图像分析模块的图像分析处理步骤具体为:
S21:利用高清荧光图像中油液荧光的颜色和亮度特征,通过通道变换和阈值处理提取荧光区域作为疑似漏油区域,其中,若无荧光区域则判定无漏油缺陷,输出拍摄的高清荧光图像,并发出无漏油信号;若有荧光区域则进入步骤S22;
S22:分析疑似漏油区域的面积特征,使用面积筛选去除小面积干扰检测的荧光区域;
S23:对通过面积特征判断的疑似漏油区域进行区域的形状特征分析,包括偏心度、矩形度分析;若无疑似漏油区域符合形状特征分析则判定无漏油,输出拍摄的高清荧光图像,并发出无漏油信号;若有疑似漏油区域符合形状特征分析则该部分疑似漏油区域继续进行漏油判断和识别,进入步骤S24;
S24:将原始的高清荧光多通道图像转换为单通道灰度图像;
S25:对通过面积特征和形状特征判断和筛选的疑似漏油区域在单通道灰度图像中进行区域的灰度特征分析,包括灰度均值分析;通过灰度特征对疑似漏油区域进行判断;
S26:综合面积特征、形状特征、灰度特征的判断识别结果,确定待检测区域漏油情况;经过各个疑似漏油区域特征分析和判断,若存在漏油区域则判定有漏油缺陷,输出标识好漏油区域的处理图像,并发出有漏油报警信号;若不存在漏油区域则判定无漏油缺陷,输出拍摄的高清荧光图像,并发出无漏油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油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提取荧光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1:对输入的高清荧光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和指数变换;
S212:高清荧光图像为RGB三通道图像,将高清荧光图像分解为R通道图像、G通道图像和B通道图像;
S213:使用R通道图像、G通道图像、B通道图像转换获取HSV颜色模型中H(色调)通道图像和V(明度)通道图像;
S214:对H(色调)通道图像通过阈值处理获取区域1,所述区域1为根据荧光颜色特征提取的区域,对V(明度)通道图像通过阈值处理获取区域2,所述区域2为根据荧光亮度特征提取的区域;
S215:对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陈贤碧,李昌洪,李超平,徐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