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49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包括绝缘垫板,所述绝缘垫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支杆,所述平衡支杆的顶部设有卧式石墨炉,所述卧式石墨炉与所述平衡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板的内侧中间设有功能混合箱,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内部包括气路控制室和水路控制室,所述气路控制室的右侧设有所述水路控制室,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卧式石墨炉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光束密封盘,所述光束密封盘与所述卧式石墨炉固定连接,所述卧式石墨炉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该种设备便于进行控制气路和水路,同时光束穿入较为便捷,同时可快速进行降温,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
本技术涉及石墨炉设备
,具体为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
技术介绍
石墨炉是非火焰原子化器,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电热原子化器中广为应用的一种。石墨原子化器的实质就是石墨电阻加热器,它是利用大电流加热高阻值的石墨管,产生高达3000℃的高温,使之与其中的少量试液固体熔融,可获得自由原子,石墨炉包括三部分组成:石墨管,炉体和电源三大部分。石墨管商业仪器所用的石墨管尺寸一般长28mm,外径为8mm,内径为6.5mm,管中央开一个孔,用于液体样品的注入和保护气体通过,电源使用交流电源,电压较低,一般为8-12v,电流较大为300-450A。电源提供的电流稳定以保证炉体温度恒定。他通过炉体将电能传递给石墨管。炉体必须与石墨管之间良好接触。为是炉体不至于过高温度氧化,炉体必须通惰性气体保护;为了炉体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者断电后立即降温,炉体内有水冷系统。在原子化阶段应该停止通气,为了延长原子在吸收区停留的时间,并且避免原子蒸气的稀释。传统的的石墨炉多数采用立式,光束穿入较为麻烦,同时传统设备在加热过后,降温较为麻烦,影响后续使用,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解决了传统的的石墨炉多数采用立式,光束穿入较为麻烦,同时传统设备在加热过后,降温较为麻烦,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包括绝缘垫板,所述绝缘垫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支杆,所述平衡支杆的顶部设有卧式石墨炉,所述卧式石墨炉与所述平衡支杆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板的内侧中间设有功能混合箱,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内部包括气路控制室和水路控制室,所述气路控制室的右侧设有所述水路控制室,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卧式石墨炉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光束密封盘,所述光束密封盘与所述卧式石墨炉固定连接,所述卧式石墨炉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左侧设有进气端口,所述功能混合箱的右侧设有进水端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卧式石墨炉的外侧等距分布循环冷水管,所述循环冷水管终端连通水路控制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卧式石墨炉的内侧设有光束导柱管,所述光束导柱管的内侧中间设有石墨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光束导柱管的外侧连接进气柱管,所述进气柱管的内侧设有排气柱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光束密封盘的外侧均设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的内侧设有聚光镜片。(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设备设计了功能混合箱,可以通过利用其内部的气路控制室和水路控制室对卧式石墨炉进行注入和排出气体,同时可以还是用水路控制室配合循环冷水管对设备进行快速降温,功能性较强。该种设备通过使用卧式石墨炉内部的光束柱管,配合使用进气柱管和排气柱管加入特殊气体,在石墨管中产生高温,卧式石墨炉外侧添加的光束密封盘,可以进行提高聚光效果,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技术卧式石墨炉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光束密封盘结构示意图。图中,绝缘垫板-1、平衡支杆-2、卧式石墨炉-3、功能混合箱-4、气路控制室-5、水路控制室-6、光束密封盘-7、进料端口-8、进气端口-9、进水端口-10、循环冷水管-11、光束导柱管-12、石墨管-13、进气柱管-14、排气柱管-15、密封垫片-16、聚光镜片-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包括绝缘垫板1,所述绝缘垫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支杆2,所述平衡支杆2的顶部设有卧式石墨炉3,所述卧式石墨炉3与所述平衡支杆2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板1的内侧中间设有功能混合箱4,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内部包括气路控制室5和水路控制室6,所述气路控制室5的右侧设有所述水路控制室6,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光束密封盘7,所述光束密封盘7与所述卧式石墨炉3固定连接,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8。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左侧设有进气端口9,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右侧设有进水端口10。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进气端口9加入气体,同时可以利用进水端口10注入水分。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外侧等距分布循环冷水管11,所述循环冷水管11终端连通水路控制室6。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循环冷水管11配合水路控制室6,对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内侧设有光束导柱管12,所述光束导柱管12的内侧中间设有石墨管13。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光束导柱管12接收光束传输至石墨管13。所述光束导柱管12的外侧连接进气柱管14,所述进气柱管14的内侧设有排气柱管15。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进气柱管14和排气柱管15进行控制进气和排气。所述光束密封盘7的外侧均设有密封垫片16,所述密封垫片16的内侧设有聚光镜片17。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密封垫片16加强密封性,使用聚光镜片17加强聚光效果。工作原理:该种设备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通过使用光束密封盘7外侧的聚光镜片17进行聚集光束,光束穿过卧式石墨炉3内部的光束导柱管12进入石墨管13,然后可以控制使用气路控制室5,利用进气柱管14注入气体,然后使其产生高温进行加热,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排气柱管15排出气体,在加热完成过后,可以通过还是用水路控制室6及其外部的循环冷水管11,对卧式石墨炉3进行快速降温,功能性较强。本技术的绝缘垫板-1、平衡支杆-2、卧式石墨炉-3、功能混合箱-4、气路控制室-5、水路控制室-6、光束密封盘-7、进料端口-8、进气端口-9、进水端口-10、循环冷水管-11、光束导柱管-12、石墨管-13、进气柱管-14、排气柱管-15、密封垫片-16、聚光镜片-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的石墨炉多数采用立式,光束穿入较为麻烦,同时传统设备在加热过后,降温较为麻烦,影响后续使用。该种设备便于进行控制气路和水路,同时光束穿入较为便捷,同时可快速进行降温,实用性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包括绝缘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支杆(2),所述平衡支杆(2)的顶部设有卧式石墨炉(3),所述卧式石墨炉(3)与所述平衡支杆(2)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板(1)的内侧中间设有功能混合箱(4),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内部包括气路控制室(5)和水路控制室(6),所述气路控制室(5)的右侧设有所述水路控制室(6),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光束密封盘(7),所述光束密封盘(7)与所述卧式石墨炉(3)固定连接,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包括绝缘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衡支杆(2),所述平衡支杆(2)的顶部设有卧式石墨炉(3),所述卧式石墨炉(3)与所述平衡支杆(2)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板(1)的内侧中间设有功能混合箱(4),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内部包括气路控制室(5)和水路控制室(6),所述气路控制室(5)的右侧设有所述水路控制室(6),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光束密封盘(7),所述光束密封盘(7)与所述卧式石墨炉(3)固定连接,所述卧式石墨炉(3)的顶部设有进料端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方形高温石墨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左侧设有进气端口(9),所述功能混合箱(4)的右侧设有进水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李搏李建伟李涛张明飞赵浩谋杨积录郑君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腾炉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