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324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本体与固定在润滑泵本体上的贮油筒,所述贮油筒的内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透气机构,且盖板上焊接连接有把手,所述盖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环,且外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透气机构包括透气座与顶盖,所述透气座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孔槽,且透气座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密封垫圈使得盖板与贮油筒的内壁面密封连接,随着贮油筒内润滑油的减少,盖板就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下滑,从而有效避免了贮油筒内壁粘附大量润滑油的情况,方便清理,同时盖板的启闭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A single line dry oil lubric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属于润滑泵

技术介绍
润滑是一种用于减小设备摩擦、降低设备磨损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的润滑技术能显著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并减少能源消耗,润滑泵就是这种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润滑设备,在润滑泵问世之前,一些需要润滑的结构部位都是通过手动添加润滑剂的,但在润滑泵问世之后,添加润滑剂的操作都交由润滑泵实现,大大降低了设备的运维成本。但目前安装在润滑泵上的贮油筒通常都是在其顶部安装顶盖,由于润滑油存在一定的粘附性,因此采用这种结构来贮存润滑油会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大量的润滑油会粘附在贮油筒的内表面,给人们的清理带来了麻烦,降低了清理效率;2、由于粘附在贮油筒内壁的润滑油无法输送到指定位置,从而导致贮油筒内润滑油的利用率低,且增加了添加润滑油的次数,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现有润滑泵贮油筒不便清理以及贮油筒内润滑油的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本体与固定在润滑泵本体上的贮油筒,所述贮油筒的内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透气机构,且盖板上焊接连接有把手,所述盖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环,且外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透气机构包括透气座与顶盖,所述透气座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孔槽,且透气座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孔槽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与密封橡胶塞,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内部设置有卡位件,所述第一孔槽的内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顶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底部嵌入有轴承,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弧面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垫圈的外侧面凸出于外环的外侧面,且密封垫圈与贮油筒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贮油筒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螺纹连接在透气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孔槽通过第二孔槽与贮油筒的内腔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的底部与卡位件固定连接,且连接柱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连接座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座固定安装在盖板上,所述压缩弹簧套接在连接柱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的外侧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横杆与连接柱互相垂直,且横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密封垫圈使得盖板与贮油筒的内壁面密封连接,随着贮油筒内润滑油的减少,盖板就会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下滑,从而有效避免了贮油筒内壁粘附大量润滑油的情况,方便清理,同时盖板的启闭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透气机构的剖视图。图中:1、润滑泵本体;2、贮油筒;3、盖板;4、透气机构;5、把手;6、外环;7、凹槽;8、密封垫圈;9、透气座;10、顶盖;11、第一孔槽;12、第二孔槽;13、压缩弹簧;14、密封橡胶塞;15、卡位件;16、透气孔;17、通孔;18、连接柱;19、横杆;20、连接座;21、轴承;22、支撑板;23、弧面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本体1与固定在润滑泵本体1上的贮油筒2,贮油筒2的内部设置有盖板3,盖板3上设置有透气机构4,且盖板3上焊接连接有把手5,盖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环6,且外环6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8,透气机构4包括透气座9与顶盖10,透气座9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孔槽11,且透气座9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槽12,第一孔槽1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13与密封橡胶塞14,密封橡胶塞14的内部设置有卡位件15,第一孔槽11的内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6,顶盖10上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18,连接柱18的顶部设置有横杆19,横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且连接座20的底部嵌入有轴承21,顶盖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2,且支撑板22的顶部开设有弧面槽23。密封垫圈8的外侧面凸出于外环6的外侧面,且密封垫圈8与贮油筒2的内表面相接触,贮油筒2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顶盖10螺纹连接在透气座9的顶部,第一孔槽11通过第二孔槽12与贮油筒2的内腔相连通,连接柱18的底部与卡位件15固定连接,且连接柱18的顶部通过轴承21与连接座20活动连接,透气座9固定安装在盖板3上,压缩弹簧13套接在连接柱18上,把手5的外侧套接有防滑套,横杆19与连接柱18互相垂直,且横杆19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随着润滑泵本体1的运行,贮油筒2内的润滑油量就会不断的减少,而由于盖板3通过密封垫圈8与贮油筒2的内表面密封连接,因此,随着贮油筒2内的润滑油量不断减少,盖板3的位置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就会跟随贮油筒2内的润滑油量下降,即盖板3的下表面始终与润滑油相接触,在盖板3下降的过程中,粘附在贮油筒2内表面的润滑油就会被刮除,因此,贮油筒2内的润滑油就会被完全利用,减少了润滑油添加的次数,从而避免了润滑油大量粘附在贮油筒2内表面的情况发生,且由于贮油筒2为透明塑料材质制成,人们即可直观的观察到贮油筒2内润滑油量,以便及时添加,其具体的添加过程如下:手动钩紧横杆19并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带动连接柱18向上移动,即密封橡胶塞14沿着第一孔槽11向上滑动,压缩弹簧13收缩,当密封橡胶塞14移动至透气孔16的上方时,外部环境通过透气孔16、第一孔槽11与第二孔槽12和盖板3底部的密封空间相连通,然后转动横杆19,使其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弧面槽23的正上方,再撤销作用在横杆19上的拉力,使得横杆19的两端分别卡紧到两个弧面槽23的内部,然后再通过把手5拉动盖板3,即可抽出盖板3,然后再向其中添加润滑油即可,完成后,重新盖上盖板3,当盖板3正好与润滑油相接触时,手动调整横杆19,使其恢复到原位,即密封橡胶塞14滑动至第一孔槽11的最底部,轴承21使得横杆19能够转动安装到连接柱18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本体(1)与固定在润滑泵本体(1)上的贮油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筒(2)的内部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透气机构(4),且盖板(3)上焊接连接有把手(5),所述盖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环(6),且外环(6)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8),所述透气机构(4)包括透气座(9)与顶盖(10),所述透气座(9)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孔槽(11),且透气座(9)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槽(12),所述第一孔槽(1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13)与密封橡胶塞(14),所述密封橡胶塞(14)的内部设置有卡位件(15),所述第一孔槽(11)的内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6),所述顶盖(10)上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18),所述连接柱(18)的顶部设置有横杆(19),所述横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且连接座(20)的底部嵌入有轴承(21),所述顶盖(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2),且支撑板(22)的顶部开设有弧面槽(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线干油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本体(1)与固定在润滑泵本体(1)上的贮油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筒(2)的内部设置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透气机构(4),且盖板(3)上焊接连接有把手(5),所述盖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环(6),且外环(6)的外侧面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圈(8),所述透气机构(4)包括透气座(9)与顶盖(10),所述透气座(9)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孔槽(11),且透气座(9)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孔槽(12),所述第一孔槽(11)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13)与密封橡胶塞(14),所述密封橡胶塞(14)的内部设置有卡位件(15),所述第一孔槽(11)的内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6),所述顶盖(10)上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18),所述连接柱(18)的顶部设置有横杆(19),所述横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0),且连接座(20)的底部嵌入有轴承(21),所述顶盖(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2),且支撑板(22)的顶部开设有弧面槽(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忠兵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申海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