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全水专利>正文

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2244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07
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动车过站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包括动车、站台、动车轨道与辅助轨道,辅助轨道从站台中间穿过,动车包括多节上下客车厢,辅助轨道的两端都与动车轨道连通,辅助轨道与动车轨道分叉处分别设有第一扳道器、第二扳道器,上下客车厢挂接在动车的前面,上下客车厢自身设有动力装置及刹车装置,其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自动车钩,旅客下车过程:将所有需要下车的旅客集中到动车后部的上下客车厢内,即将到达需要停靠的车站时,动车将上下客车厢与动车解除挂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动车进站上下客时不需要停车,而且不减速,提高了动车的运行效率。

A method of getting on and off the train without stopping or slowing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车及轨道
,具体涉及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
技术介绍
坐动车基本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对于上下动车,现在就是旅客堆积在在动车站月台等候动车进站,必须等到动车停靠并停稳后才能陆续上下,这过程要经过动车减速、进站停靠、停稳、开门、旅客上下、关门、动车启动等一系列过程,不但非常耗费大量时间,还由于动车载重量大,一般启动时加速度很低,牵引力要求很高,达到正常行驶要有很大的动力消耗,能源浪费也非常大,整个一个流程下来一个车站每一次上下车、停车、启动所耗费时间和能源就不少,每年全国有多少动车进出站、上下车、停车启动,难以计数,其浪费的时间和能源更是非常巨大。特别是在当前世界范围的节能减排大环境下,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运行效率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况且,目前的上下动车的方法诸多不安全隐患:流动的人流堆积在车站、小孩子追跑打斗、赶时间的人们追着动车跑现象都形成了非常不稳定的安全隐患,相关事故多有报道。节能、高效、安全的关乎动车的运行方式是社会需要的,也是国家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利用上下客车厢、辅助轨道和辅助车头,使动车上下客不停车、不等候、减少动车动力消耗,降低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动车过站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包括动车、站台、动车轨道与辅助轨道,辅助轨道从站台中间穿过,动车包括多节上下客车厢,辅助轨道的两端都与动车轨道连通,辅助轨道与动车轨道分叉处分别设有第一扳道器、第二扳道器,上下客车厢挂接在动车的前面,上下客车厢自身设有动力装置及刹车装置,其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自动车钩,旅客下车过程:将所有需要下车的旅客集中到动车后部的上下客车厢内,即将到达需要停靠的车站时,动车将上下客车厢与动车解除挂接,动车通过自身动力匀速向前行驶,上下客车厢在减速装置的帮助下继续向前滑行并且与动车之间拉开间距,动车向前通过第一扳道器以后,由工作人员将第一扳道器扳到辅助轨道上,使用惯性滑行的上下客车厢通过第一扳道器后滑行到辅助轨道上,最后上下客车厢在辅助轨道上滑行到站台后停车,旅客从上下客车厢内下来,完成下车;旅客上车过程:需要上车的旅客提前从站台进入到停靠在辅助轨道上的另一节上下客车厢,上下客车厢位于B点等待,当动车到达动车轨道的A点时,上下客车厢从辅助轨道上的B点开始加速,上下客车厢与动车在C点完成对接,AB之间的距离为S1,BC之间的距离为S2,同时满足:当上下客车厢加速运动到动车轨道的C点时与动车的速度刚好相同;动车在区间S1、S2都匀速运行,上下客车厢在区间S2都加速运行,直到加速到C点对接,完成上车。旅客上车过程中,在动车与上下客车厢对接前,当动车与上下客车厢相距10米时,上下客车厢关闭行驶动力、保持滑行,在对接完成后,上下客车厢恢复行驶动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动车进站上下客时不需要停车,而且不减速,提高了动车的运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旅客上车过程动车、上下客车厢运动示意图。动车1,站台2,上下客车厢3,动车轨道4,辅助轨道6,第一扳道器7,第二扳道器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包括动车1、站台2、动车轨道4、辅助轨道6,辅助轨道6从站台2中间穿过,动车1包括多节上下客车厢3,辅助轨道6的两端都与动车轨道4连通,辅助轨道6与动车轨道4分叉处分别设有第一扳道器7、第二扳道器8,上下客车厢3挂接在动车1的前面,上下客车厢3自身设有动力装置及刹车装置,其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自动车钩。上下客车厢3底盘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橡胶减震块,橡胶减震块位于自动车钩两侧。橡胶减震块的大小正好与两节车厢之间的宽度相仿,当两节车厢的自动车钩在行驶过程中挂接完成后,避免后面的车厢因速度过快完成挂接后产生较大震动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挂接过程如下:动车1进站上下客时不需要停车,旅客下车过程:将所有需要下车的旅客集中到动车1后部的上下客车厢3内,即将到达需要停靠的车站时,动车1将上下客车厢3与动车1解除挂接,动车1通过自身动力匀速向前行驶,上下客车厢3在减速装置的帮助下继续向前滑行并且与动车1之间拉开间距,动车1向前通过第一扳道器7以后,由工作人员将第一扳道器7扳到辅助轨道6上,使用惯性滑行的上下客车厢3通过第一扳道器7后滑行到辅助轨道6上,最后上下客车厢3在辅助轨道6上滑行到站台2后停车,旅客从上下客车厢3内下来,完成下车;旅客上车过程:参见图2,上车旅客提前进入上下客车厢3等待,动车1到达动车轨道的A点时,上下客车厢3从辅助轨道6上的B点开始加速,上下客车厢3与动车1在C点完成对接,AB之间的距离为S1,BC之间的距离为S2,同时满足:当上下客车厢3加速运动到动车轨道的C点时与动车1的速度刚好相同,动车1在区间S1、S2都匀速运行,上下客车厢3在区间S2都加速运行,需要上车的旅客提前从站台2进入到停靠在辅助轨道6上的另一节上下客车厢3,上下客车厢3位于B点等待,当检测到动车1运行到A点位置时,上下客车厢3开始加速,直到加速到C点对接,完成上车。为了减少在C点对接带来的冲击,对接前,当动车1与上下客车厢3相距10米时,上下客车厢3关闭行驶动力、保持滑行,在对接完成后,上下客车厢3恢复行驶动力。当下车旅客集中的上下客车厢3运行到辅助轨道6时,上车旅客集中的上下客车厢3已经提前出发,不会撞车。这种挂接方法能避免动车1的减速通过,提高动车的运行效率。其他内容参加现有技术。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动车过站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包括动车、站台、动车轨道与辅助轨道,辅助轨道从站台中间穿过,动车包括多节上下客车厢,辅助轨道的两端都与动车轨道连通,辅助轨道与动车轨道分叉处分别设有第一扳道器、第二扳道器,上下客车厢挂接在动车的前面,上下客车厢自身设有动力装置及刹车装置,其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自动车钩,其特征在于;/n旅客下车过程:将所有需要下车的旅客集中到动车后部的上下客车厢内,即将到达需要停靠的车站时,动车将上下客车厢与动车解除挂接,动车通过自身动力匀速向前行驶,上下客车厢在减速装置的帮助下继续向前滑行并且与动车之间拉开间距,动车向前通过第一扳道器以后,由工作人员将第一扳道器扳到辅助轨道上,使用惯性滑行的上下客车厢通过第一扳道器后滑行到辅助轨道上,最后上下客车厢在辅助轨道上滑行到站台后停车,旅客从上下客车厢内下来,完成下车;/n旅客上车过程:需要上车的旅客提前从站台进入到停靠在辅助轨道上的另一节上下客车厢,上下客车厢位于B点等待,当动车到达动车轨道的A点时,上下客车厢从辅助轨道上的B点开始加速,上下客车厢与动车在C点完成对接,AB之间的距离为S1,BC之间的距离为S2,同时满足:当上下客车厢加速运动到动车轨道的C点时与动车的速度刚好相同;动车在区间S1、S2都匀速运行,上下客车厢在区间S2都加速运行,直到加速到C点对接,完成上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过站不停车不减速上下客系统的上下客方法,动车过站不停车上下客系统包括动车、站台、动车轨道与辅助轨道,辅助轨道从站台中间穿过,动车包括多节上下客车厢,辅助轨道的两端都与动车轨道连通,辅助轨道与动车轨道分叉处分别设有第一扳道器、第二扳道器,上下客车厢挂接在动车的前面,上下客车厢自身设有动力装置及刹车装置,其前部和后部均设有自动车钩,其特征在于;
旅客下车过程:将所有需要下车的旅客集中到动车后部的上下客车厢内,即将到达需要停靠的车站时,动车将上下客车厢与动车解除挂接,动车通过自身动力匀速向前行驶,上下客车厢在减速装置的帮助下继续向前滑行并且与动车之间拉开间距,动车向前通过第一扳道器以后,由工作人员将第一扳道器扳到辅助轨道上,使用惯性滑行的上下客车厢通过第一扳道器后滑行到辅助轨道上,最后上下客车厢在辅助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全水
申请(专利权)人:耿全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