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54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包括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第三主轨道段、辅轨道段、第一变轨机构以及第二变轨机构,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一主轨道段对接、主输出口与第二主轨道段的首端对接、辅输出口与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第一变轨机构能够切换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之间的通断;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二主轨道段的尾端对接、辅输入口与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主输出口与第三主轨道段对接,第二变轨机构能够切换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之间的通断;本设计候车时长,运行稳定、流畅、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运输领域,特别是一种轨道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的城市交通,由于汽车存量过多,对城市道路造成较大压力,城市拥堵等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出行驾驶私家车易引发交通事故,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等待红绿灯时间过长,目前解决办法是通过架设高架桥、修隧道等方式进行解决,但是,高架桥体积庞大、佔地面积过大、造价高不能广泛适用,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多证明,高架桥的方式也不能有效解决拥堵。修隧道分流能起到缓解拥堵的情况,但非常局限,城市很少有空间能修建隧道且成本高昂。而对于两、三个人的短途出行,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则存在造价成本高等问题,并且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用户才能支撑运行;而采用出租车、公交等方式出行,也同样面临交通拥堵而耗时耗力。因此,在城市使用短途的运输车显得非常有必要。传统的轨道系统,一般包括主轨道网络,然后在主轨道网络上的各个位置设置有供乘客上下或者装卸货物的站台,在主轨道网络上运行的运输车到达站台后,需要停留一段时间,此时主轨道网络的后方不能来车,监控后台需要合理调配各个运输车,使得后方的运输车相隔一定时间后才能到达该站台,但是,假若需要构建针对两、三个人的短途出行的运输网络,运输车数量必然增多,乘客上下或者装卸货物的时间必然增长,传统的轨道系统根本不足以支撑,同时,常规的轨道结构也未必能够使得轨道系统流畅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轨道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轨道装置中并行设置辅助用的辅轨道段并且通过变轨机构合理调配,从而运行稳定、流畅、高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装置,包括:主轨道网络,至少包括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以及第三主轨道段;辅轨道段;第一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主输出口以及辅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之间的通断;以及第二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辅输入口以及主输出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三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之间的通断。所述第一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一主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主凹槽对接;所述第二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二主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主凹槽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二主凹槽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三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三主凹槽,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三主凹槽对接;所述辅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辅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与所述辅凹槽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与所述辅凹槽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第三主轨道段、辅轨道段、第一变轨机构以及第二变轨机构均成对设置;所述第一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一主凹槽相互正对;所述第二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二主凹槽相互正对;所述第三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三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三主凹槽相互正对;所述辅凹槽设置在所述辅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辅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辅凹槽相互正对。所述第一变轨机构包括:第一轨槽、第二轨槽和第三轨槽,所述第三轨槽的一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轨槽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轨槽的一端对接连通;第一拨动轨梁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拨动轨梁的首端与所述第一轨槽的内侧壁或者第二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拨动轨梁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动轨梁的尾端转动,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拨动轨梁关闭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打开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或者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拨动轨梁打开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关闭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所述第三轨槽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包括:第四轨槽、第五轨槽和第六轨槽,所述第六轨槽的一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四轨槽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五轨槽的一端对接连通;第二拨动轨梁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拨动轨梁的首端与所述第四轨槽的内侧壁或者第五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拨动轨梁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拨动轨梁的尾端转动,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拨动轨梁关闭所述第四轨槽与所述第六轨槽的连通口、打开所述第五轨槽与所述第六轨槽的连通口,或者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拨动轨梁打开所述第四轨槽与所述第六轨槽的连通口、关闭所述第五轨槽与所述第六轨槽的连通口;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六通道与所述第三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还包括停放轨道段以及第三变轨机构,所述辅轨道段包括第一辅轨道段和第二辅轨道段,所述第三变轨机构包括停车进出口、第一连接口以及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辅轨道段的首端与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对接,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停车进出口与所述停放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二辅轨道段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对接,所述第三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三变轨机构的停车进出口之间的通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轨道装置,提供运输车在主轨道网络中沿轨道运行,主轨道网络可以架设在城市中,连通城市的各个区域,而运输车可以搭载用户或者货物,同时,在主轨道网络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并行设置辅助用的辅轨道段,该辅轨道段可以设立站台,站台用于上下乘客或者装卸货物,当需要上下客时,监控后台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得该需要上下客的运输车与前后方的车分隔出合适的距离,使得需要上下客的运输车前方车辆离开第一变轨机构进入第二主轨道段后,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之间关闭,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之间的连通,需要上下客的运输车顺利进入辅轨道段,而随后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之间恢复连通,后方的车辆继续在主轨道网络中持续运行,无需等待上下客的时间,而在上下客完成后,监控后台同样进行进行合理的调控,运输车可以快速回到主轨道网络中运行,本设计运行稳定、可靠,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私家车和公交车,无需等待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轨道网络,至少包括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以及第三主轨道段;/n辅轨道段;/n第一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主输出口以及辅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之间的通断;/n以及第二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辅输入口以及主输出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三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之间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轨道网络,至少包括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以及第三主轨道段;
辅轨道段;
第一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主输出口以及辅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一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之间的通断;
以及第二变轨机构,包括主输入口、辅输入口以及主输出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与所述辅轨道段的尾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三主轨道段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能够切换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一主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主凹槽对接;
所述第二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二主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主凹槽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入口与所述第二主凹槽的尾端对接;
所述第三主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第三主凹槽,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主输出口与所述第三主凹槽对接;
所述辅轨道段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滚轮匹配的辅凹槽,所述第一变轨机构的辅输出口与所述辅凹槽的首端对接,所述第二变轨机构的辅输入口与所述辅凹槽的尾端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第二主轨道段、第三主轨道段、辅轨道段、第一变轨机构以及第二变轨机构均成对设置;
所述第一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一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一主凹槽相互正对;
所述第二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二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二主凹槽相互正对;
所述第三主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主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第三主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三主凹槽相互正对;
所述辅凹槽设置在所述辅轨道段的侧面上以与对侧的所述辅轨道段的侧面上的所述辅凹槽相互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轨机构包括:
第一轨槽、第二轨槽和第三轨槽,所述第三轨槽的一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轨槽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轨槽的一端对接连通;
第一拨动轨梁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拨动轨梁的首端与所述第一轨槽的内侧壁或者第二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拨动轨梁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拨动轨梁的尾端转动,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拨动轨梁关闭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打开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或者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拨动轨梁打开所述第一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连通口、关闭所述第二轨槽与所述第三轨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