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112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包括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上的煤粉预热装置;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包括喷吹罐,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管道,与所述输粉管道连通的煤粉喷枪,以及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的高炉结构;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对进入高炉中的煤粉进行预热,提高煤粉的燃烧率,降低焦比,可提高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从而提高高炉的生产指标。

Blast furnace pulverized coal preheating in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炉炼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
技术介绍
煤粉喷吹是高炉生产中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煤粉自煤粉喷枪喷出后进入高炉的风口,通过与高速热风气流混合、对流和辐射,在直吹管和风口内完成被加热、气化及燃烧。尽管煤粉在该区域停留时间很短(不足5ms),但该区域是煤粉燃烧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区域。随着高温气流的快速推进,由于挥发份的快速析出和提前燃烧,使煤粉颗粒周围的氧浓度迅速降低,煤粉的燃烧受到抑制,沿风口水平方向向炉中心深处,煤粉的燃烧率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当煤比超过一定限度时,因为首先燃烧的大量的煤粉消耗大量的氧气,在回旋区内来不及燃烧就随煤气流进入料柱。在煤比较低时,喷入风口的煤粉颗粒都有充分的被加热时间和氧含量,煤粉的温度较低对煤粉的利用率没有太大影响。但当煤比超过一定限度(现有高炉的冶炼工况下一般为170kg/t)时,一部分煤粉颗粒在燃烧区因为没有足够的飞行距离而无法燃尽,在离开燃烧区后,因为温度降低、氧含量更低,便很少有机会参加反应,只能成为炉尘进入焦炭及烧结矿的孔隙中或随煤气排出成为高炉瓦斯灰。高炉、重力除尘器除尘灰中的含碳量较低时,碳的来源主要是焦炭粉,焦炭碳的含量较稳定,未燃尽的煤粉仅占1%左右,这种情况下煤粉的利用率很高,高炉的透气性较好。高炉生产实践证明:当煤比超过170kg/t时,某大型高炉重力除尘灰中的含碳量大量增加,增加的部分是未燃尽的煤粉,并且在重力除尘灰中的碳含量增加之前,进入焦炭和矿石中的煤粉颗粒有较大的增加。所以,当重力除尘灰中的碳含量大于2%时,煤粉的燃烧率已经有很大的降低了。煤粉燃烧率降低的危害不仅仅是浪费大量的燃料,还降低了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使高炉的生产指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可以对进入高炉中的煤粉进行预热,提高煤粉的燃烧率,降低焦比,可提高高炉料柱的透气性,从而提高高炉的生产指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包括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上的煤粉预热装置;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包括喷吹罐,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管道,与所述输粉管道连通的煤粉喷枪,以及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的高炉结构;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可选地,所述输粉管道包括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主管,与所述输粉主管连通的煤粉分配器,以及与所述煤粉分配器连通的至少一根输粉支管,所述输粉支管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或/和所述输粉支管上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可选地,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上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主管上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可选地,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可选地,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上的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外;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外。可选地,所述煤粉预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或/和所述输粉支管上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连接。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与所述输粉管道外壁接触的测温光缆,以及与所述测温光缆连接的测温处理控制器,所述测温处理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连接。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与所述输粉管道外壁对应的红外测温探头,以及与所述红外测温探头连接的测温处理控制器,所述测温处理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连接。可选地,所述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还与所述高炉结构连接的高炉控制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与所述高炉控制装置连接。可选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煤粉输出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煤粉输出温度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和所述煤粉喷枪之间。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对输粉管道进行电磁加热,从而对输粉管道中的煤粉进行加热,以实现对喷入高炉结构中的煤粉进行预热。具体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根据生产需求,产生合乎要求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通入缠绕在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交变磁场中的输粉管道中产生涡流,涡流使输粉管道的管壁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输粉管道内部的煤粉,实现对煤粉的加热。而且,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具有加热均匀、充分的特点,可安装在输粉管道的某个位置处(即加热段),有完善的加热段的温度检测装置,能可靠地检测加热段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事故,能根据高炉生产的需求简单可靠地控制喷入高炉结构的煤粉的温度,占地面积小,热量散失小,建设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其运行成本低于所产生的效益,能达到工业实用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的结构示意简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输粉管道加热段)的结构示意简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输粉管道加热段)的结构示意简图二。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高炉煤粉喷吹装置110喷吹罐120输粉管道122输粉主管1222第一保温层124煤粉分配器126输粉支管1262第二保温层130煤粉喷枪140高炉结构150高炉控制室控制显示系统200煤粉预热装置210电磁感应加热结构212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122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2124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上的煤粉预热装置;/n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包括喷吹罐,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管道,与所述输粉管道连通的煤粉喷枪,以及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的高炉结构;/n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以及设于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上的煤粉预热装置;
所述高炉煤粉喷吹装置包括喷吹罐,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管道,与所述输粉管道连通的煤粉喷枪,以及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的高炉结构;
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管道上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粉管道包括与所述喷吹罐连通的输粉主管,与所述输粉主管连通的煤粉分配器,以及与所述煤粉分配器连通的至少一根输粉支管,所述输粉支管与所述煤粉喷枪连通;
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或/和所述输粉支管上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主管上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结构;
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主管上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煤粉预热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预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结构;
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结构包括绕设于所述输粉支管上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的第二电磁感应加热控制器。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本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摩林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