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后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和具有所述车辆的后防护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N2、N3、O3和O4类车辆必须在车架尾部配置后防护结构,用来在车辆尾部发生碰触或挤压时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与车架尾部一般只采用螺栓连接,导致后防护结构与车架连接的强度不足,当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受到碰撞或挤压时,连接螺栓受力容易断裂,且由于车架尾部空间的限制,通过增加螺栓数量来提高连接强度的方案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后防护结构,该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具有连接强度高、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后防护结构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的后防护结构,所述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包括:左支撑和右支撑,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尾部;后防护栏,所述后防护栏分别与所述左支撑和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支撑和右支撑,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尾部;/n后防护栏,所述后防护栏分别与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相连;/n左后定位块和右后定位块,所述左后定位块设于所述左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后表面,所述右后定位块设于所述右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后表面;和/或/n左下定位块和右下定位块,所述左下定位块设于所述左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下表面,所述右下定位块设于所述右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支撑和右支撑,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适于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尾部;
后防护栏,所述后防护栏分别与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相连;
左后定位块和右后定位块,所述左后定位块设于所述左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后表面,所述右后定位块设于所述右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后表面;和/或
左下定位块和右下定位块,所述左下定位块设于所述左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下表面,所述右下定位块设于所述右支撑且止抵于所述车架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通过若干左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尾部,所述右支撑通过若干右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尾部;
当所述车架的尾部的空间允许所述左连接螺栓和所述右连接螺栓的数量均不小于6时,所述左支撑上仅设置所述左后定位块且所述右支撑上仅设置所述右后定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通过若干左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尾部,所述右支撑通过若干右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尾部;
当所述车架的尾部的空间限制所述左连接螺栓和所述右连接螺栓的数量均小于6时,所述左支撑上同时设置所述左后定位块和所述左下定位块且所述右支撑上同时设置所述右后定位块和所述右下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上同时设置所述左后定位块和所述左下定位块,且所述左后定位块和所述左下定位块连接成一体以构成左L型定位板;
所述右支撑上同时设置所述右后定位块和所述右下定位块,且所述右后定位块和所述右下定位块连接成一体以构成右L型定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定位块和所述左下定位块均为矩形块且焊接于所述左支撑;
所述右后定位块和所述右下定位块均为矩形块且焊接于所述右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分别滚压一体成型,且厚度分别为3mm~7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尾部的左侧面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向后倾斜延伸,所述左后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杰,陈鹏,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