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76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包括模具外体和排气网罩一,所述模具外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中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四周设置有压缩气体管道,所述压缩气体管道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所述顶盖内设置有腔顶抽气管,所述腔顶抽气管底部设置有排气网罩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气网罩一、排气网罩二以及阀门,可在注塑液体覆盖出气口时,只在有气体的时候打开对外排气,大大减低了注塑液对排气口的堵塞,通过设置抽气管道和电磁阀一,可在注塑液成型或者半成型的时候通过抽气的方式将内部的气体排出,提高了装置的排气效果。

Exhaust structure for inner cavity of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排气
,具体涉及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在设计注射模、压注模以及吹塑模等模具的时候,必须考虑排气的问题,如果注射模型腔内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将造成制品的气泡、疏松、充模不满、制件表面发乌等情况,或者在注射时由于气体被压缩所产的高温使制品底部炭化,影响注射周期和产品质量。常见的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大多采用孔或者排气槽来实现,会造成注塑液的渗漏而堵塞排气管道,影响装置的正常排气,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注塑质量,同时装置的正常排气是通过压缩气体来驱逐腔内的气体,当模具成型或者接近成型时,压缩气体较难将气体压缩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解决了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大多采用孔或者排气槽来实现,会造成注塑液的渗漏而堵塞排气管道,影响装置的正常排气,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注塑质量,以及装置的正常排气是通过压缩气体来驱逐腔内的气体,当模具成型或者接近成型时,压缩气体较难将气体压缩排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包括模具外体和排气网罩一,所述模具外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中部设置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四周设置有压缩气体管道,所述压缩气体管道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所述顶盖内设置有腔顶抽气管,所述腔顶抽气管底部设置有排气网罩二,所述排气网罩二内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模具外体四周壁上设置有腔面排气管,所述腔面排气管一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网罩一,所述排气网罩一上成型有网孔一,所述排气网罩二上成型有网孔二,所述网孔一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外体内部设置有模具腔体。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与所述模具外体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注塑管与所述顶盖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注塑管与所述顶盖焊接,所述注塑管用来注入模具液。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气体管道与所述顶盖插接,所述电磁阀二与所述压缩气体管道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磁阀二控制压缩气体进入的通道。进一步的,所述腔顶抽气管内嵌在所述顶盖中,所述排气网罩二与所述腔顶抽气管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腔顶抽气管用来将模具内的气体抽取排放。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排气网罩二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所述腔面排气管与所述模具外体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磁阀一在模具压缩排气的时候关闭。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网罩一与所述腔面排气管插接,所述阀门一与所述网孔一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阀门通过重力作用,在不受外力时闭合。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腔体成型于所述模具外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模具腔体用来成型产品。(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注塑模具的排气装置大多采用孔或者排气槽来实现,会造成注塑液的渗漏而堵塞排气管道,影响装置的正常排气,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注塑质量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气网罩一、排气网罩二以及阀门,可在注塑液体覆盖出气口时,只在有气体的时候打开对外排气,大大减低了注塑液对排气口的堵塞;2、为解决注塑装置的正常排气是通过压缩气体来驱逐腔内的气体,当模具成型或者接近成型时,压缩气体较难将气体压缩排出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抽气管道和电磁阀一,可在注塑液成型或者半成型的时候通过抽气的方式将内部的气体排出,提高了装置的排气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中模具外体与腔面排气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中排气网罩一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中网孔一与阀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中顶盖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中排气网罩二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模具外体;2、顶盖;3、注塑管;4、腔面排气管;5、排气网罩一;6、网孔一;7、阀门;8、网孔二;9、压缩气体管道;10、排气网罩二;11、腔顶抽气管;12、电磁阀一;13、模具腔体;14、电磁阀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6所示,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包括模具外体1和排气网罩一5,模具外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2,顶盖2顶端中部设置有注塑管3,注塑管3四周设置有压缩气体管道9,压缩气体管道9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14,顶盖2内设置有腔顶抽气管11,腔顶抽气管11底部设置有排气网罩二10,排气网罩二10内设置有电磁阀一12,模具外体1四周壁上设置有腔面排气管4,腔面排气管4一端设置有排气网罩一5,排气网罩一5上成型有网孔一6,排气网罩二10上成型有网孔二8,网孔一6一侧设置有阀门7,模具外体1内部设置有模具腔体13。如图1所示,顶盖2与模具外体1通过卡槽连接,注塑管3与顶盖2焊接,注塑管3用来注入模具液。如图1和图5所示,压缩气体管道9与顶盖2插接,电磁阀二14与压缩气体管道9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电磁阀二14控制压缩气体进入的通道。如图1和图5所示,腔顶抽气管11内嵌在顶盖2中,排气网罩二10与腔顶抽气管11插接,腔顶抽气管11用来将模具内的气体抽取排放。如图1和图6所示,电磁阀一12与排气网罩二10通过卡压的方式连接,腔面排气管4与模具外体1插接,电磁阀一12在模具压缩排气的时候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网罩一5与腔面排气管4插接,阀门7与网孔一6转动连接,阀门7通过重力作用,在不受外力时闭合。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腔体13成型于模具外体1上,模具腔体13用来成型产品。本技术提到的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模具外体1卡接在注塑设备的卡槽中,并接入控制系统,然后将注射液通过注塑管3道注入到模具腔体13中,同时将压缩气体管道9连接外部的压缩气体设备,打开电磁阀二14,使得压缩气体在注塑液进入的时候吹动注塑液将注塑液内的气泡和模具腔体13内的气体驱逐,气体进入到排气网罩一5中时,通过网孔一6吹动阀门7向一侧翻开,进而实现了气体从腔面排气管4对外排出,当注塑液布满遮挡排气网罩一5时,阀门7只在有气体吹动时打开,并快速闭合,极大的减少注塑液对排气网罩一5的堵塞,在注塑液成型或者半成型的时候,打开电磁阀二14通过外部抽气设备将模具腔体13顶端挤压的的气体,提高了模具只通过压缩气体排气的排气效果。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外体(1)和排气网罩一(5),所述模具外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顶端中部设置有注塑管(3),所述注塑管(3)四周设置有压缩气体管道(9),所述压缩气体管道(9)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14),所述顶盖(2)内设置有腔顶抽气管(11),所述腔顶抽气管(11)底部设置有排气网罩二(10),所述排气网罩二(10)内设置有电磁阀一(12),所述模具外体(1)四周壁上设置有腔面排气管(4),所述腔面排气管(4)一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网罩一(5),所述排气网罩一(5)上成型有网孔一(6),所述排气网罩二(10)上成型有网孔二(8),所述网孔一(6)一侧设置有阀门(7),所述模具外体(1)内部设置有模具腔体(13)。/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外体(1)和排气网罩一(5),所述模具外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顶端中部设置有注塑管(3),所述注塑管(3)四周设置有压缩气体管道(9),所述压缩气体管道(9)底部设置有电磁阀二(14),所述顶盖(2)内设置有腔顶抽气管(11),所述腔顶抽气管(11)底部设置有排气网罩二(10),所述排气网罩二(10)内设置有电磁阀一(12),所述模具外体(1)四周壁上设置有腔面排气管(4),所述腔面排气管(4)一端设置有所述排气网罩一(5),所述排气网罩一(5)上成型有网孔一(6),所述排气网罩二(10)上成型有网孔二(8),所述网孔一(6)一侧设置有阀门(7),所述模具外体(1)内部设置有模具腔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上内腔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与所述模具外体(1)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注塑管(3)与所述顶盖(2)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启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