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42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公头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体和插装于绝缘体上、下端子及套设于该绝缘体前端的金属壳,绝缘体前端成型有供母座中的舌板插入的对接槽,上端子中的上接触部和下端子的下接触部分别对称分布于对接槽上内壁和下内壁,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6.14~8.11mm,对接槽的宽度为4.72~6.69mm,以此区分于协会规范的USB TYPE C插头,其不能插入协会规范的USB TYPE C插座,而只能插入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配的母座中,以此能够有效防止与协会规范的USB TYPE C连接器混插使用,满足客制化要求,且该对接槽内设置有防混插结构,以此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能和与其适配的母座实现对插,而无法与其它的连接器对插,达到防止混插的目的。

Male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指一种公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军用电子产品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电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USBTYPEC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的一种,其包括相互适配的TYPEC插座和TYPEC插头,当前行业TYPEC插座的对插空间的宽度为8.34mm,舌片宽度为6.69mm,可以和协会规范的公头互配使用;与之对应的,当前行业TYPEC公头外侧宽度尺寸为8.25mm,TYPEC公头中供舌板插入的对接槽宽度尺寸为6.83mm,可以和协会规范的母座互配使用。综上所述,上述USBTYPEC连接器各尺寸都是固定的,导致不同的TYPEC插座和TYPEC插头可以任意互相配合插入,即客制化USBTYPEC连接器(即根据客户定制不同功能的USBTYPEC连接器)容易与协会规范的USBTYPEC连接器发生混插,这样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客制化USBTYPEC连接器与协会规范的USBTYPEC连接器混插后,极大可能会导致客制化USBTYPEC连接器定制的功能得不到实现,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公头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公头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体、插装于该绝缘体并呈上下两排分布的上端子和下端子及套设于该绝缘体前端的金属壳,该绝缘体前端成型有供母座中的舌板插入的对接槽,该上端子中的上接触部和下端子的下接触部分别对称分布于该对接槽上内壁和下内壁,所述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6.14~8.11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4.72~6.69mm,且该对接槽内设置有防混插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7.05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5.63mm。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上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3~0.45mm;相邻两下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3~0.45mm。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上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4mm;相邻两下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4mm。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混插结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对接槽上内壁和/或下内壁中无端子部分的避让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成型于该对接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并呈对角分布。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避让槽成型于该对接槽的上内壁;另外两个避让槽成型于该对接槽的下内壁,并与该对接槽上内壁的两个避让槽呈对称分布。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让槽的高度为0~0.62mm。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头还包括有插设于该绝缘体中的卡锁和安装于该绝缘体后端并用于将上端子和下端子及卡锁限定于该绝缘体中的后塞。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子和下端子均呈板片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与协会规范的USBTYPEC插头结构类似,但是该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6.14~8.11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4.72~6.69mm,以此区分于协会规范的USBTYPEC插头,其不能插入协会规范的USBTYPEC插座,而只能插入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中,以此能够有效防止与协会规范的USBTYPEC连接器混插使用,保证本技术的独特性和单一匹配性,满足客制化要求,以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2、本技术于对接槽内设置有防混插结构,以此可使本技术仅能和与其适配的母座实现对插,而无法与其它的连接器对插,达到防止混插的目的,且公头与母座能够实现正反插,均能够实现良好的导通。3、所述上端子中的上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和下端子的下接触部之间的间距均区分于协会规范中USBTYPEC插头中端子之间的间距,也可以防止混插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母座对插后的装配图;图2是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的立体图;图3是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与本技术适配的母座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中绝缘体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母座400公头1绝缘座10对插空间11第一端子111第一接触部12第二端子121第二接触部13金属板14舌板15凸台16铆压槽161第一限位凸块162第二限位凸块163第一定位柱164第二定位柱17第一限位槽2金属内壳21第一限位凸片211第一铆压片212第二铆压片22垫高凸包23第二限位凸片3金属外壳4绝缘体40对接槽41上端子411上接触部42下端子421下接触部43卡锁44避让槽451第一端子槽452第二端子槽453第一插装槽454安装槽5后塞6金属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7-10所示,为一种公头连接器,以下简称为公头;见图2-6所示,为一种与该公头适配的母座;见图1所示,为该公头与母座对插后的装配图,即为一种电连接器。参见图1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母座100和与该母座100适配对插的公头400,该母座100具有对插空间10和位于该对插空间10中的舌板14,第一端子11中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二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对称分布于该舌板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公头400具有供舌板14插入的对接槽40,上端子41中的上接触部411和下端子42的下接触部421分别对称分布于该对接槽40上内壁和下内壁,并分别与该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二接触部121一一对应,具体参见图6及图8所示,所述舌板14的宽度D1为4.58~6.6mm,该对插空间10的宽度D2为6.23~8.25mm;与之对应的,所述公头400端部的宽度D3为6.14~8.11mm,且该对接槽40的宽度D4为4.72~6.69mm。本技术与母座构成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其结构与USBTYPEC连接器类似,但又区分与协会规范的USBTYPEC连接器,而母座中舌板14的宽度D1设置为4.58~6.6mm,该对插空间10的宽度D2设置为6.23~8.25mm;与之对应的,所述公头400端部的宽度D3为6.14~8.11mm,且该对接槽40的宽度D4为4.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公头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体、插装于该绝缘体并呈上下两排分布的上端子和下端子及套设于该绝缘体前端的金属壳,该绝缘体前端成型有供母座中的舌板插入的对接槽,该上端子中的上接触部和下端子的下接触部分别对称分布于该对接槽上内壁和下内壁,其特征在于:/n所述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6.14~8.11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4.72~6.69mm,且该对接槽内设置有防混插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公头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体、插装于该绝缘体并呈上下两排分布的上端子和下端子及套设于该绝缘体前端的金属壳,该绝缘体前端成型有供母座中的舌板插入的对接槽,该上端子中的上接触部和下端子的下接触部分别对称分布于该对接槽上内壁和下内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6.14~8.11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4.72~6.69mm,且该对接槽内设置有防混插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连接器中与母座对插的对插端部宽度为7.05mm,该对接槽的宽度为5.6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上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3~0.45mm;相邻两下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3~0.4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上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4mm;相邻两下接触部之间的间距为0.4mm。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福吴斗风蔡上升陈善君朱兵雷邹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