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座套及电路板连接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937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座套及电路板连接组合。针座套应用于排针母座和排针座连接,所述排针母座上设置有排针孔,所述排针座上设置有排针,所述针座套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上的定位保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座套及电路板连接组合,利用本体将排针母座进行固定约束,并使定位保护结构与对应的排针座进行抵接,解决了因叠层间相对偏移产生的横切力抵消,将此横切力传递至针座套上,避免了排针母座的非弹性形变,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利用定位保护结构实现排针母座与排针座的定位配合,避免了错位配合的问题,增加了排针母座和排针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Conne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needle base sleeve and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座套及电路板连接组合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结构
,特别是一种针座套及电路板连接组合。
技术介绍
目前,产品更新迭代愈发频繁,产品内部的电子电路设计也趋向于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电路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电路系统的开发周期,实现通用化设计,同时针对不同的电路特性,如电源模块、主控制器、信号采集模块等,进行相应的独立设计,再通过模块间组合连接成整个电路系统,可极大的体现电路本身的特点,同时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提高设计效率。除此之外,模块化设计还可以利用多种模块间组合连接方式,大大减少整个电路系统的占用空间,使产品更加精巧灵活。叠层连接是模块间连接方式之一,主要是利用垂直方向的空间。在叠层连接设计中,排针和排针母座常常被使用,由于该连接方式牢固可靠、成本低廉易实现,成为众多的产品内部电路模块连接方式之一。但是在叠层安装时,容易出现排针和排针母座内排针孔安装错位、松动等问题,而且不易引起注意,影响模块使用甚至损坏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排针和排针母座的连接容易错位、松动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加排针和排针母座连接可靠性的针座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座套,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排针母座(1)和排针座(2)连接,所述排针母座(1)上设置有排针孔,所述排针座(2)上设置有排针,所述针座套包括本体(3)和设置于所述本体(3)的第一侧面上的定位保护结构(4),所述第一侧面上向所述本体(3)内部开设有容纳腔(5),所述排针母座(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5)内,在所述排针插入对应的所述排针孔的过程中和排针母座(1)和排针座(2)完成连接后,所述定位保护结构(4)与所述排针座(2)的对应侧面抵接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座套,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排针母座(1)和排针座(2)连接,所述排针母座(1)上设置有排针孔,所述排针座(2)上设置有排针,所述针座套包括本体(3)和设置于所述本体(3)的第一侧面上的定位保护结构(4),所述第一侧面上向所述本体(3)内部开设有容纳腔(5),所述排针母座(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5)内,在所述排针插入对应的所述排针孔的过程中和排针母座(1)和排针座(2)完成连接后,所述定位保护结构(4)与所述排针座(2)的对应侧面抵接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设置于所述排针座(2)的端面上,所述定位保护结构(4)与所述排针座(2)的周侧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保护结构(4)包括第一定位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所述排针座(2)的截面为长方形,且所述第一定位件(41)与所述长方形的第一边沿抵接,所述第二定位件(42)与所述长方形的第二边沿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4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42)连接形成截面为L形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覆于所述长方形的对应顶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座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母座(1)的截面与所述排针座(2)的截面相同,所述容纳腔(5)的部分槽壁突出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东瑞陈宁宁蒋世用吕鹏飞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