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96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有麻花转针主体,所述麻花转针主体包括转针芯、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所述转针芯、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的一端设置有钻尖角,所述转针芯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断屑槽,所述转针芯的内部靠近一号断屑槽的下方设置有二号断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断屑薄芯钻针,通过开设的一号断屑槽、二号断屑槽在钻入铜板时起断屑作用,减小缠丝问题,防止铜丝缠绕在麻花转针主体的表面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使用比较方便,通过将转针芯的厚度减薄可以降低钻孔时的阻力,减少钻针的发热,且减小了主轴的负荷,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

A chip breaking thin core drill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屑薄芯钻针
本技术涉及转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屑薄芯钻针。
技术介绍
麻花钻是通过其相对固定轴线的旋转切削以钻削工件的圆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状而形似麻花而得名,螺旋槽有两槽、三槽或更多槽,但以两槽最为常见,麻花钻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芯上使用,钻头材料一般为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在麻花钻使用过程中大钻钻孔时由于切削速度较低,刀面较宽,加工厚铜板易会产生缠丝严重、发热严重、主轴损耗快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断屑薄芯钻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有麻花转针主体,所述麻花转针主体包括转针芯、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所述转针芯、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的一端设置有钻尖角,所述转针芯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断屑槽,所述转针芯的内部靠近一号断屑槽的下方设置有二号断屑槽。优选的,所述麻花转针主体的一端外表面与主轴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轴为不锈钢材料,所述主轴、麻花转针主体连接处切面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均在转针芯的外侧,所述一号螺旋切削刃的外表面与转针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二号螺旋切削刃的外表面与转针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钻尖角的一端外表面与转针芯、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钻尖角为硬质合金材料。优选的,所述一号断屑槽与转针芯固定连接,且二号断屑槽与转针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断屑槽、二号断屑槽关于转针芯的中芯线轴对称,所述钻尖角的角度为150°。优选的,所述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螺旋切削刃与转针芯之间的角度均为15°,所述转针芯的切面为梯形,所述转针芯的一端靠近钻尖角的一侧的厚度为0.378毫米,所述转针芯的另一端靠近主轴的一侧的后端为0.545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断屑薄芯钻针,通过开设的一号断屑槽、二号断屑槽可以在一号螺旋切削刃、二号断屑槽钻入铜板时起断屑作用,减小缠丝问题,防止铜丝缠绕在麻花转针主体的表面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使用比较方便,通过将转针芯的厚度减薄可以降低钻孔时的阻力,减少钻针的发热,且减小了主轴的负荷,延长主轴的使用寿命,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断屑薄芯钻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断屑薄芯钻针的一端视图。图中:1、主轴;2、麻花转针主体;3、转针芯;4、一号螺旋切削刃;5、钻尖角;6、一号断屑槽;7、二号断屑槽;8、二号螺旋切削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包括主轴1,主轴1的一端设置有麻花转针主体2,麻花转针主体2包括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一端设置有钻尖角5,转针芯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断屑槽6,转针芯3的内部靠近一号断屑槽6的下方设置有二号断屑槽7。麻花转针主体2的一端外表面与主轴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主轴1为不锈钢材料,主轴1、麻花转针主体2连接处切面的直径相同;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均在转针芯3的外侧,一号螺旋切削刃4的外表面与转针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外表面与转针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钻尖角5的一端外表面与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钻尖角5为硬质合金材料,通过钻尖角5便于将转针钻入铜板;一号断屑槽6与转针芯3固定连接,且二号断屑槽7与转针芯3固定连接,一号断屑槽6、二号断屑槽7关于转针芯3的中芯线轴对称,通过开设的一号断屑槽6、二号断屑槽7可以在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断屑槽7钻入铜板时起断屑作用,钻尖角5的角度为150°;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与转针芯3之间的角度均为15°,转针芯3的切面为梯形,转针芯3的一端靠近钻尖角5的一侧的厚度为0.378毫米,转针芯3的另一端靠近主轴1的一侧的后端为0.545毫米。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断屑薄芯钻针,使用者将钻针垂直放置在铜板上,通过钻尖角5对铜板进行钻孔,通过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断屑槽7可以将钻下的铜丝卷出钻孔内,通过开设的一号断屑槽6、二号断屑槽7可以在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断屑槽7钻入铜板时起断屑作用,减小铜丝缠丝的问题,防止铜丝缠绕在麻花转针主体2的表面导致无法正常工作,通过将转针芯3的厚度减薄可以降低钻孔时的阻力,减少钻针的发热,且减小了主轴1的负荷,延长主轴1的使用寿命,,在使用前景上超越了传统的钻针,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包括主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的一端设置有麻花转针主体(2),所述麻花转针主体(2)包括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所述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一端设置有钻尖角(5),所述转针芯(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断屑槽(6),所述转针芯(3)的内部靠近一号断屑槽(6)的下方设置有二号断屑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包括主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的一端设置有麻花转针主体(2),所述麻花转针主体(2)包括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所述转针芯(3)、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一端设置有钻尖角(5),所述转针芯(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断屑槽(6),所述转针芯(3)的内部靠近一号断屑槽(6)的下方设置有二号断屑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麻花转针主体(2)的一端外表面与主轴(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轴(1)为不锈钢材料,所述主轴(1)、麻花转针主体(2)连接处切面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屑薄芯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螺旋切削刃(4)、二号螺旋切削刃(8)均在转针芯(3)的外侧,所述一号螺旋切削刃(4)的外表面与转针芯(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二号螺旋切削刃(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刘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金顺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