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所述双工器包括:盖板和底座,其中,所述盖板包括K频段接口件和谐振腔;所述底座包括正交模耦合器、阶梯过渡件以及Ka频段接口件;所述谐振腔的一端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阶梯过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阶梯过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连接;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天线;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与所述Ka频段接口件连接。
A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本技术涉及卫星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设备在采用双极化天线实现收发共用功能时,需要采用双工器对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进行极化分离,以实现对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的隔离,从而保证接收功能和发射功能均可正常工作。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具有收发共用功能的双极化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双工器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的双工器不能实现性能、体积以及成本之间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包括:盖板和底座,其中,所述盖板包括K频段接口件和谐振腔;所述底座包括正交模耦合器、阶梯过渡件以及Ka频段接口件;所述谐振腔的一端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阶梯过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阶梯过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连接;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天线;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与所述Ka频段接口件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K频段接口件和所述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呈矩形结构;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呈圆形结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正交模耦合器上设置有短路面;所述短路面的位置与尺寸均可调。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谐振腔中设置电容膜片滤波器。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阶梯过渡件上设置有转弯波导;所述转弯波导将所述阶梯过渡件与所述谐振腔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双工器设置有拔模斜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正交模耦合器设置有耦合窗,所述耦合窗的位置和尺寸均可调。在上述方案中,所述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采用10.67mm*4.32mm的矩形波导;所述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采用7.112mm*3.556mm的矩形波导;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采用直径为11.2mm的圆形波导。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谐振腔的K频段水平极化信号的传输方向分别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所在的第一平面、所述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所在的第二平面和所述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所在的第三平面垂直;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所在的第一平面分别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所在的第二平面和所述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所在的第三平面垂直。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工器和通信设备,所述双工器包括:盖板和底座,其中,所述盖板包括K频段接口件和谐振腔;所述底座包括正交模耦合器、阶梯过渡件以及Ka频段接口件;所述谐振腔的一端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阶梯过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阶梯过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连接;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天线;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与所述Ka频段接口件连接。本技术采用正交模耦合器以正交的方式实现K频段水平极化信号和Ka频段垂直极化信号的极化分离,从而实现不同信号的隔离,以保证各不同信号均能正常工作。并且该双工器的盖板和底座可以为通信设备的一部分,也即:双工器与通信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更便于加工和装配,能够减少波导之间缝隙带来的谐振问题,从而实现性能、体积以及成本之间的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器的连接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器盖板和底座分离状态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PCB的双工器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工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与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之间S参数仿真结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与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之间S参数仿真结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与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之间隔离度的仿真结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盖板;20-底座;101-K频段接口件;102-谐振腔;201-正交模耦合器;202-阶梯过渡件;203-Ka频段接口件;1011-K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1021-电容膜片滤波器;2011-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2012-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2013-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2014-短路面;2015-耦合窗;2031-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具体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首先对双工器的相关技术作简单的介绍。双极化天线为一种新型天线技术,包括垂直极化及水平极化和组合了+45°和-45°两副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且可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的模式。其中,天线的极化是指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极化是指在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此时的电磁波可称为垂直极化波,比如,Ka频段的垂直极化电磁波;水平极化是指电场强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此时的电磁波可称为水平化波,比如,K频段的水平极化电磁波。通信设备需要实现收发共用功能时,通常采用双极化天线。在双极化天线中实现收发共用功能的关键元件就是双工器。双工器,又称天线共用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双向三端滤波器,其作用可以为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相隔离,保证发射功能和接收功能互补干扰的正常工作。具体来讲,双工器既要将微弱的接收信号耦合进通信设备,又要将通信设备较大的功率发射信号馈送到天线上,并且能够保证两个过程各自完成其功能而不相互影响。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具有收发共用功能,因此,具有收发共用功能的双极化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双工器的使用也越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器包括:盖板和底座,其中,/n所述盖板包括K频段接口件和谐振腔;所述底座包括正交模耦合器、阶梯过渡件以及Ka频段接口件;/n所述谐振腔的一端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阶梯过渡件的一端连接;/n所述阶梯过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连接;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天线;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与所述Ka频段接口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器包括:盖板和底座,其中,
所述盖板包括K频段接口件和谐振腔;所述底座包括正交模耦合器、阶梯过渡件以及Ka频段接口件;
所述谐振腔的一端与所述K频段接口件连接;所述谐振腔的另一端与所述阶梯过渡件的一端连接;
所述阶梯过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一电气端口连接;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天线;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第二电气端口与所述Ka频段接口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K频段接口件和所述Ka频段接口件的输入输出端口呈矩形结构;所述正交模耦合器的公共端口呈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模耦合器上设置有短路面;所述短路面的位置与尺寸均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中设置电容膜片滤波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过渡件上设置有转弯波导;所述转弯波导将所述阶梯过渡件与所述谐振腔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敏,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