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两个谐振器之间,设置长度大于或等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使得两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产生反转,进而实现容性负耦合。优选的是,所述盲槽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各侧面设有如弓型、W型、H型、M型等形状的未电镀区域,由此实现所述两个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负耦合。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质波导滤波器只需通过常规的感性耦合窗口结构就能实现容性容性负耦合,可提高介质波导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和带外抑制特性,并且具有实现简单、调试方便的特点。
A 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 for capacitive negative cou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通信
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滤波器的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介质波导滤波器因其尺寸小、Q值高、成本低等特性在小型化集成度高的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但随着多频系统的不断发展,对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和带外抑制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也高。引入容性耦合是提高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和带外抑制特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实现容性耦合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入金属耦合探针。但是对于介质波导滤波器来说,引入耦合探针的方式比较困难,目前尚不存在介质波导滤波器中引入耦合探针的成熟技术方案。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能够达到所需的滤波器频率特性和带外抑制特性,并且具有实现简单、调试方便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使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产生反转以实现容性负耦合。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盲槽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且所述盲槽设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窗口的侧面。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盲槽为弓形盲槽、H形盲槽、W形盲槽、M形盲槽或者梯形盲槽。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盲槽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半波长。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盲槽和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对应的频率盲孔放置在一起。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大小由所述盲槽的大小由决定;所述述盲槽的面积越大,则所述耦合量越大。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表面覆盖设有金属镀层。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盲槽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各侧面设有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至少一个未电镀区域。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未电镀区域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或者梯形。根据本技术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大小由所述未电镀区域的大小决定,所述未电镀区域的面积越大,则所述耦合量越大;和/或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量的大小由所述未电镀区域的数量决定,所述未电镀区域的数量越多,则所述耦合量越大。本技术提出一种在介质波导滤波器中引入容性负耦合的结构形式,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两个谐振器之间,设置长度大于或等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所述盲槽优选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且设于所述两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窗口的侧面,可使得两个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产生反转,进而实现容性负耦合。优选的是,所述盲槽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各侧面设有如弓型、W型、H型、M型等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未电镀区域,由此实现所述两个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负耦合。借此,本技术介质波导滤波器只需通过常规的感性耦合窗口结构就能实现容性容性负耦合,可提高介质波导滤波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和带外抑制特性,并且具有实现简单、调试方便的特点。本技术对推动介质波导滤波器在现代小型化集成化通信系统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两个谐振器之间引入一个弓型盲槽实现容性负耦合的模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两个谐振器之间引入一个H型盲槽实现容性负耦合的模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两个谐振器之间引入一个M型盲槽实现容性负耦合的模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两个谐振器之间引入一个W型盲槽实现容性负耦合的模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本说明书中针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该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含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表述并非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描述,已经表明将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的。此外,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或部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以用不同的名词或术语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或部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系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包括通过其它装置进行连接。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在介质波导滤波器100中引入容性负耦合的结构形式,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长度大于或等于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也可称为盲孔),使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产生反转,从而实现容性负耦合。盲槽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且盲槽设于相邻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窗口的侧面。优选的是,所述盲槽的上表面、下表面和/或各侧面设有如弓型、W型、H型、M型等形状的未电镀区域,由此实现所述两个谐振器之间的容性负耦合。更好的是,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表面覆盖设有金属镀层。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介质材料可以为陶瓷等电导性材料。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两个谐振器之间引入一个弓型盲槽实现容性负耦合的模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中介质波导滤波器100包括有六个谐振器,每个谐振器可分别包括有一个谐振腔、谐振柱以及频率盲孔等。并且,本技术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第一谐振器10和第二谐振器2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长度大于或等于介质波导滤波器100的半波长的盲槽30,即所述盲槽30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介质波导滤波器100的工作频率的半波长,从而可实现第一谐振器10和第二谐振器20之间的耦合特性产生反转,进而实现容性负耦合。优选的是,盲槽30设于第一谐振器10和第二谐振器20之间的耦合窗口40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使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发生反转以产生容性负耦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容性负耦合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有至少三个谐振器,选择在同一个腔体之内处于交叉耦合极点的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半波长的盲槽,使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特性发生反转以产生容性负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为规则形状或者不规则形状,且所述盲槽设于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之间的耦合窗口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为弓形盲槽、H形盲槽、W形盲槽、M形盲槽或者梯形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工作频率的半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槽和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第二谐振器对应的频率盲孔放置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星,叶荣,王斌华,廖东,
申请(专利权)人: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摩比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晟煜智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