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M钢筋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263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M钢筋模型,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两端的下部安装在两个底座上,壳体为由透明板材制成内设空腔的长方体结构,壳体内上部设有通长筋,壳体内部设有底部受力钢筋,壳体内两侧设有构造筋,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及构造筋的外围设有箍筋,通长筋与底部受力钢筋之间设有吊筋;所述箍筋、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构造筋及吊筋的交汇处通过细丝缠绕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其采用仿真的形式把构造理论用实体模型展现出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度。

A BIM reinforcement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M钢筋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模型,具体涉及一种BIM钢筋模型。
技术介绍
在现代教学中,建筑专业的教学通常是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施工实践实习来完成的,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通常是将学生安排到正在施工的工地上进行学习和实践,但要学习混凝土框架结构内的钢筋排列构造就更为困难,而且安全性不高,一旦发生事故,将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严重后果,不利于教学。现有的建筑教学模型通常是积木式的简单结构拼接,只能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直观的结构形式,不能了解建筑物的内部钢筋构造、施工技术,不利于学生对建筑施工内部钢筋构造形式的全面理解,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BIM钢筋模型。其技术方案是:一种BIM钢筋模型,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两端的下部安装在两个底座上,所述壳体为由透明板材制成内设空腔的长方体结构,壳体内上部设有通长筋,壳体内部设有底部受力钢筋,壳体内两侧设有构造筋,所述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及构造筋的外围设有箍筋,所述通长筋与底部受力钢筋之间设有吊筋;所述箍筋、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构造筋及吊筋的交汇处通过细丝缠绕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所述箍筋呈矩形框结构;所述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及构造筋均至少设为2根,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分别设置在箍筋的环内四角处,构造筋设置在箍筋两侧内。所述吊筋呈梯形状结构,其至少设为2根。所述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构造筋、箍筋和吊筋的外面涂有不同颜色的图层。<br>所述底座为在一矩形底板上固定连接一个矩形体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通过透明的壳体能展示框架梁内部各种钢筋的构造、位置及排列顺序和层次,同时还可以显示钢筋末端锚固的形状、连接特点;本技术采用仿真的形式把构造理论用实体模型展现出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BIM钢筋模型,包括底座1和壳体2,所述壳体2两端的下部安装在两个底座1上,所述壳体2为由透明板材制成内设空腔的长方体结构,壳体2内上部设有通长筋3,壳体2内部设有底部受力钢筋4,壳体2内两侧设有构造筋5,所述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及构造筋5的外围设有箍筋6,所述通长筋3与底部受力钢筋4之间设有吊筋7;所述箍筋6、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构造筋5及吊筋7的交汇处通过细丝8缠绕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所述箍筋6呈矩形框结构;所述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及构造筋5均至少设为2根,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分别设置在箍筋6的环内四角处,构造筋5设置在箍筋6两侧内。所述吊筋7呈梯形状结构,其至少设为2根。制作及使用本技术时,所述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构造筋5、箍筋6和吊筋7的外面涂有不同颜色的图层。通长筋3、底部受力钢筋4、构造筋5、箍筋6和吊筋7的数量可制作若干个,根据教学需要,在讲解不同的钢筋框架结构时,按需要分配并通过细丝8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并放入至透明的壳体2内,方便教学且不会划伤老师和学生。所述底座1为在一矩形底板11上固定连接一个矩形体12组成。底座1的作用是抬高壳体1及其内部的框架式钢筋构件,方便学生观察,在矩形底板11底部四角还可安装万向轮,这样更方便改变观察角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通过透明的壳体能展示框架梁内部各种钢筋的构造、位置及排列顺序和层次,同时还可以显示钢筋末端锚固的形状、连接特点;本技术采用仿真的形式把构造理论用实体模型展现出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IM钢筋模型,包括底座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下部安装在两个底座上,所述壳体为由透明板材制成内设空腔的长方体结构,壳体内上部设有通长筋,壳体内部设有底部受力钢筋,壳体内两侧设有构造筋,所述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及构造筋的外围设有箍筋,所述通长筋与底部受力钢筋之间设有吊筋;所述箍筋、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构造筋及吊筋的交汇处通过细丝缠绕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M钢筋模型,包括底座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的下部安装在两个底座上,所述壳体为由透明板材制成内设空腔的长方体结构,壳体内上部设有通长筋,壳体内部设有底部受力钢筋,壳体内两侧设有构造筋,所述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及构造筋的外围设有箍筋,所述通长筋与底部受力钢筋之间设有吊筋;所述箍筋、通长筋、底部受力钢筋、构造筋及吊筋的交汇处通过细丝缠绕固定连接呈框架式钢筋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M钢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呈矩形框结构;所述通长筋、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