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螺旋桨,包括承载讲座、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和桨片连接结构,所述承载讲座的右上端安装有电器控制箱,且电器控制箱的左侧安装有螺旋桨驱动结构,所述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安装于螺旋桨驱动结构的左侧,且驱动连接结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桨片,所述桨片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桨片的末端,且桨片连接结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桨片。该种螺旋桨通过安装的螺旋桨驱动结构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驱动,以此能保证螺旋桨的正常运行,如此能方便教师对螺旋桨的正常流程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安装的螺旋螺钉与螺帽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如此能在教学使用后对螺旋桨进行拆卸,以此能保证螺旋桨使用后的安全性,避免学生随意使用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螺旋桨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计教学用螺旋桨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螺旋桨。
技术介绍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可有两个或较多的叶与毂相连,叶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的一种船用推进器。螺旋桨分为很多种,应用也十分广泛,如飞机、轮船的推进器等。传统的螺旋桨都是使用在飞机、轮船等机械上,但是由于尺寸问题不便进行教学,并且在使用时不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保存,无法保证教学后,螺旋桨使用后的安全性,而且对螺旋桨的尺寸大小不变进行调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螺旋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螺旋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螺旋桨都是使用在飞机、轮船等机械上,但是由于尺寸问题不便进行教学,并且在使用时不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保存,无法保证教学后,螺旋桨使用后的安全性,而且对螺旋桨的尺寸大小不变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桨,包括承载讲座、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和桨片连接结构,所述承载讲座的右上端安装有电器控制箱,且电器控制箱的左侧安装有螺旋桨驱动结构,所述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安装于螺旋桨驱动结构的左侧,且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桨片,所述桨片连接结构连接于第一桨片的末端,且桨片连接结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桨片,所述第二桨片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优选的,所述螺旋桨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差速器、联轴器,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差速器,并且差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差速器和联轴器与桨片连接结构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电器控制箱之间的连接为线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盖、螺旋螺钉和螺帽,且连接套盖的内部贯穿有螺旋螺钉,并且螺旋螺钉的末端连接有螺帽。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盖通过螺旋螺钉和螺帽与第一桨片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第一桨片通过桨片连接结构与第二桨片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桨片连接结构包括回位弹簧和连接轴,且连接轴贯穿于回位弹簧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螺旋桨通过安装的螺旋桨驱动结构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驱动,以此能保证螺旋桨的正常运行,如此能方便教师对螺旋桨的正常流程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此来保证教学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差速器能方便对螺旋桨的转速进行调节;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能方便将螺旋桨与驱动结构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安装的螺旋螺钉与螺帽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如此能在教学使用后对螺旋桨进行拆卸,以此能保证螺旋桨使用后的安全性,避免学生随意使用该装置;设置的桨片连接结构能方便对螺旋桨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以此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保存,减少螺旋桨的占据空间,同时通过回位弹簧能保证螺旋桨在使用时的笔直性,大大提高了该种螺旋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螺旋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套盖与第一桨片连接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载讲座;2、电器控制箱;3、螺旋桨驱动结构;301、伺服电机;302、差速器;303、联轴器;4、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01、连接套盖;402、螺旋螺钉;403、螺帽;5、第一桨片;6、桨片连接结构;601、回位弹簧;602、连接轴;7、第二桨片;8、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桨,包括承载讲座1、电器控制箱2、螺旋桨驱动结构3、伺服电机301、差速器302、联轴器303、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连接套盖401、螺旋螺钉402、螺帽403、第一桨片5、桨片连接结构6、回位弹簧601、连接轴602、第二桨片7和防护罩8,承载讲座1的右上端安装有电器控制箱2,且电器控制箱2的左侧安装有螺旋桨驱动结构3,螺旋桨驱动结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差速器302、联轴器303,且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有差速器302,并且差速器302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303,伺服电机301通过差速器302和联轴器303与桨片连接结构6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伺服电机301通过导线与电器控制箱2之间的连接为线性连接,通过安装的螺旋桨驱动结构3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驱动,以此能保证螺旋桨的正常运行,如此能方便教师对螺旋桨的正常流程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此来保证教学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差速器302能方便对螺旋桨的转速进行调节;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安装于螺旋桨驱动结构3的左侧,且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桨片5,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套盖401、螺旋螺钉402和螺帽403,且连接套盖401的内部贯穿有螺旋螺钉402,并且螺旋螺钉402的末端连接有螺帽403,连接套盖401通过螺旋螺钉402和螺帽403与第一桨片5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第一桨片5通过桨片连接结构6与第二桨片7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能方便将螺旋桨与驱动结构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安装的螺旋螺钉402与螺帽403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如此能在教学使用后对螺旋桨进行拆卸,以此能保证螺旋桨使用后的安全性,避免学生随意使用该装置;桨片连接结构6连接于第一桨片5的末端,且桨片连接结构6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桨片7,第二桨片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8,桨片连接结构6包括回位弹簧601和连接轴602,且连接轴602贯穿于回位弹簧601的内部,设置的桨片连接结构6能方便对螺旋桨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以此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保存,减少螺旋桨的占据空间,同时通过回位弹簧601能保证螺旋桨在使用时的笔直性,大大提高了该种螺旋桨的实用性。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螺旋桨,首先通过安装的承载讲座1能方便对螺旋桨驱动结构3进行支撑,同时通过电器控制箱2内部安装的电源与控制开关能对伺服电机301进行供电与控制,启动伺服电机301,伺服电机301工作能带动型号为5GN的差速器302,差速器302通过联轴器303能连接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第一桨片5的底端能够插入连接套盖401中,通过螺旋螺钉402能贯穿连接套盖401与第一桨片5的内部,如此能将连接套盖401与第一桨片5连接起来,并且拧动螺旋螺钉402能与螺帽403连接在一起,如此能保证螺旋桨运动时的稳定性,安装的防护罩8通过螺栓能与承载讲座1和差速器302连接,如此通过防护罩8能对螺旋桨进行覆盖,以此能保证在教学时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防护罩8的结构为透明结构,如此能方便使用者观看,通过拧动螺旋螺钉402能方便对螺旋桨进行拆卸,如此能在教学后将螺旋桨片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螺旋桨,包括承载讲座(1)、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和桨片连接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讲座(1)的右上端安装有电器控制箱(2),且电器控制箱(2)的左侧安装有螺旋桨驱动结构(3),所述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安装于螺旋桨驱动结构(3)的左侧,且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桨片(5),所述桨片连接结构(6)连接于第一桨片(5)的末端,且桨片连接结构(6)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桨片(7),所述第二桨片(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螺旋桨,包括承载讲座(1)、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和桨片连接结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讲座(1)的右上端安装有电器控制箱(2),且电器控制箱(2)的左侧安装有螺旋桨驱动结构(3),所述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安装于螺旋桨驱动结构(3)的左侧,且螺旋桨驱动连接结构(4)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桨片(5),所述桨片连接结构(6)连接于第一桨片(5)的末端,且桨片连接结构(6)的外侧连接有第二桨片(7),所述第二桨片(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驱动结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差速器(302)、联轴器(303),且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有差速器(302),并且差速器(302)的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301)通过差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