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继阀试验平台
本技术涉及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继阀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微控列车制动机试验系统在铁路车辆行业中,使用多年。它对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能力,确保列车车辆制动性能,提高列车检修质量,由人控转变机控,减轻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是重要的技术课题。而试风执行器装置是微控列车制动机试验系统的关键部件,它在列车试风作业中起决定性作用,试风设备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列车车辆检修质量及安全性能能否保证。中继阀是试风执行器的重要部件,所以需要对中继阀的进行仔细的检验评估,以提高对试风执行器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率。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于中继阀的试验的平台或设备,导致中继阀的试验检测费时费力。所以这一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阀试验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阀试验平台,包括:承载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表面为水平的承载面;/n供风管,所述供风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台的下表面,并穿过所述承载台于所述承载面上方形成第一风源管,用于连接一种中继阀的风源口;/n第一列车管道,所述第一列车管道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与所述第一风源管相对并间隔一定距离,且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台下表面,另一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一风源管的管口方向相反,高度较所述第一风源管的高度低,用于连接一种中继阀的列车管口;/n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源管附近,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台下表面,另一端的管口与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表面为水平的承载面;
供风管,所述供风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台的下表面,并穿过所述承载台于所述承载面上方形成第一风源管,用于连接一种中继阀的风源口;
第一列车管道,所述第一列车管道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与所述第一风源管相对并间隔一定距离,且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台下表面,另一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一风源管的管口方向相反,高度较所述第一风源管的高度低,用于连接一种中继阀的列车管口;
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源管附近,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台下表面,另一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一风源管的管口方向相同,高度较所述第一风源管的高度低,用于连接一种中继阀的排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源管、所述第一列车管道以及所述第一排风管均为直角弯管,所述第一风源管、所述第一列车管道以及所述第一排风管用于与一种中继阀连接的管口的方向均为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源管和所述第一列车管道之间,且所述滑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风源管的管口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源管,所述第二风源管一端与所述供风管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承载面;
第二列车管道,所述第二列车管道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面下表面,另一端高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第二排风管,所述第二排风管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一端穿过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台下表面,另一端高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阀基座,所述阀基座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二风源管、所述第二列车管道以及所述第二排风管连接,所述阀基座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风源管、所述第二列车管道以及所述第二排风管的四个接口,用于与另一种中继阀的连接的风源口、列车管口、中继风口以及排风口连接,且所述阀基座上设置有风源传感器安装孔、中均传感器安装孔、列车管传感器安装孔、充风电磁阀安装孔、保压电池阀安装孔、排风电磁阀安装孔、中继进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列车管道的另一端水平行于所述承载面设置;
所述第二排风管的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列车管道的另一端,且平行于所述承载面设置,所述第二排风管的另一端的管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列车管道的另一端的管口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阀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芳,游泽,王淋淋,姜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高铁三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