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92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和上盖,所述外壳内设有可拆卸的反应盒,所述反应盒外侧与外壳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反应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带小孔的分隔网,反应盒包括上部、中部、下部,反应盒的上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下部之间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带小孔的分隔网,反应盒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装有碱石灰,所述上盖与分隔网均设有进气口,上盖还设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二氧化碳进行多重的、充分的反应吸收,通过按压弹性装置还可加快反应速度。

A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研究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对人没有明显的危害,超过这个浓度则可引起人体呼吸器官损坏,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并不是有毒物质,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肌体产生中毒现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让人窒息。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升高。因此,需要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来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空间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和上盖,所述外壳内设有可拆卸的反应盒,方便取出更换。所述反应盒外侧与外壳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能使外壳与反应盒紧密结合,同时防止未吸收的二氧化碳通过外壳与反应盒之间的缝隙流出。所述反应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带小孔的分隔网,反应盒包括上部、中部、下部,所述下部的容积大于中部,所述中部的容积大于上部,反应盒的上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下部之间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带小孔的分隔网,所述反应盒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完全填充于上部,不完全填充于中部和下部,均匀铺在中部和下部的分隔网上。所述上盖与分隔网均设有进气口,所述上盖还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通过进气口通至反应盒底部外侧,所述出气管通过出气口通至反应盒顶部外侧,所述进气管的外径与进气口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出气管的外径与出气口的内径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碱石灰呈颗粒状,所述小孔尺寸小于碱石灰的粒径,保证碱石灰不会从小孔中掉落。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为可按压的弹性装置,一方面在进气管通入气体之前,可通过按压弹性装置排除装置本地底部的气体,另一方面在进气管通入气体之后,按压弹性装置可加快二氧化碳通过小孔进入下部与碱石灰反应。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入口处、出气管的出口处均设有可开合的管盖,可通过管盖的开合控制气体的进出。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二氧化碳分别进过下部、中部与上部,能进行多重的、充分的反应吸收;通过按压弹性装置可加速反应,还可在吸收之前排出其他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装置本体1,外壳11,上盖12,弹性装置13,进气管21,出气管22,管盖3,反应盒4,上部41,中部42,下部43,密封圈5,分隔网6,小孔61,碱石灰7,进气口8,出气口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还包括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外壳11和上盖12,所述外壳11内设有可拆卸的反应盒4,当反应盒4内的碱石灰7充分反应之后,可将反应盒4拆卸出来,更换进未反应过的碱石灰7。所述反应盒4外侧与外壳11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为硅胶密封圈5,密封圈5能使外壳11与反应盒4紧密结合,同时防止未吸收的二氧化碳通过外壳11与反应盒4之间的缝隙漏出。所述反应盒4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带小孔61的分隔网6,反应盒4包括上部41、中部42、下部43,所述下部43的容积大于中部42,所述中部42的容积大于上部41。反应盒4的上部41与中部42之间、中部42与下部43之间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带小孔61的分隔网6,所述反应盒4的上部41、中部42、下部43分别装有碱石灰7,所述碱石灰7呈颗粒状,所述小孔61尺寸小于碱石灰7的粒径,从而保证碱石灰7不会从小孔61中掉落。通入气体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碱石灰7进行反应,被碱石灰7吸收。碱石灰7完全填充于上部41,不完全填充于中部42和下部43,均匀铺在中部42和下部43的分隔网6上。上部41完全填充碱石灰7的目的是令二氧化碳在经过上部41后不被遗漏地完全吸收,中部42和下部43不完全填充的目的是在二氧化碳进入之后,可通过摇晃让中部42和下部43的碱石灰7重新排列,令碱石灰7均匀充分地进行反应。所述上盖12与分隔网6均设有进气口8,所述上盖12还设有出气口9,所述进气管21通过进气口8通至反应盒4底部外侧,所述出气管22通过出气口9通至反应盒4顶部外侧,所述进气管21的外径与进气口8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出气管22的外径与出气口9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外壳11底部为可按压的弹性装置13,一方面在进气管21通入气体之间,可通过按压弹性装置13排除装置本地底部的气体,另一方面在进气管21通入气体之后,按压弹性装置13可加快二氧化碳通过小孔61进入下部43与碱石灰7反应。所述进气管21的入口处、出气管22的出口处均设有可开合的管盖3,可通过管盖3的开合控制气体的进出。使用时,可先打开出气管22的管盖3,按压弹性装置13使其向装置本体1内部凹去,将装置本体1底部与反应盒4内部的原有气体排出,再打开进气管21的管盖3,通入需要反应的气体,此时气体从进气管21通入装置本体1的底部,弹性装置13受到气体的压力再次向装置本体1外部凸起,气体通过小孔61,穿过反应盒4底部的分隔网6进入反应盒4下部43,进行第一次反应,反应过的气体进入中部42,进行第二次反应,再进入上部41,进行第三次反应,由于下部43的容积大于中部42大于上部41,碱石灰7的填充量也相应增加,因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在下部43已经被大量吸收,剩余小部分也会在中部42被基本吸收,即使还有残余,也会在经过上部41时被完全吸收。在气体反应的过程中,可按压弹性装置13加快二氧化碳通过小孔61的速度,从而加快反应的速度。当中部42和下部43的碱石灰7经充分反应之后,可将分隔网6拆卸出来,将中部42和下部43的碱石灰7取出,将上部41未均匀反应的碱石灰7放入下部43重复利用使其均匀反应,在上部41重新填充未反应过的碱石灰7。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和上盖,所述外壳内设有可拆卸的反应盒,所述反应盒外侧与外壳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反应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带小孔的分隔网,反应盒包括上部、中部、下部,所述下部的容积大于中部,所述中部的容积大于上部,反应盒的上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下部之间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带小孔的分隔网,所述反应盒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装有碱石灰,所述上盖与分隔网均设有进气口,所述上盖还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通过进气口通至反应盒底部外侧,所述出气管通过出气口通至反应盒顶部外侧,所述进气管的外径与进气口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出气管的外径与出气口的内径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外壳和上盖,所述外壳内设有可拆卸的反应盒,所述反应盒外侧与外壳内侧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反应盒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带小孔的分隔网,反应盒包括上部、中部、下部,所述下部的容积大于中部,所述中部的容积大于上部,反应盒的上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下部之间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带小孔的分隔网,所述反应盒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装有碱石灰,所述上盖与分隔网均设有进气口,所述上盖还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管通过进气口通至反应盒底部外侧,所述出气管通过出气口通至反应盒顶部外侧,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伟陈波翁建平王炜吕巍江飞潘万春王美强杨明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佳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