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616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具有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的导出部,其特点是:导出部上包括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两个翻转部各有一边分别与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连接。第一翻转部及第二翻转部至少在正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分别与医疗集成电极本体对应一面上的印刷电路连接。导出部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设备配套卡位中间设置插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开孔,开孔两侧分别设置翻转定位卡槽和翻转支撑结构。导出部位结构合理、紧凑,且与监测设备接插部位的尺寸较小;另外,加工方便,成品率较高。

A medical integrated electrode for connecting portable monitor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人体/活体生物电信号的提取、传输的集成电极,主要应用于心电/脑电/肌电等方面人体体征参数信号的采集,具体说是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
技术介绍
由于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于是,它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形成体表电位差,把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便形成了心电图。为了测量由于心脏收缩产生的电位差,需要利用专门的心电测量仪器,如心电图机或监护仪,此类监测设备通常通过与人体表面相接触的心电电极片来采集人体的心电信号。目前用来提取人体/生物体生物电信号的集成电极,导出方法有数种。当导出部位的尺寸不太大时,多采用翻转接触式导出或接插式导出。当导出部位尺寸比较大时,多采用接插式导出。但是,随着心电监控/急救等技术发展,远程监控的可移动/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小,而防除颤或者其他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造成导出部位尺寸越来越大,不满足现有的穿戴/可移动要求。所以,需要设计新的导出结构来满足扩大功能,并可不过多增加导出部位尺寸。在心电的功能性要求中,为增加信号的稳定及可靠性,需要采用背面屏蔽设计,而在集成电极中,背面屏蔽多通过过孔从正面一条线路导出。由于过孔直径很小,加工难度大,成品率很低,从而造成制作成本高。因此,目前亟待设计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导出部位结构合理、紧凑,且与设备接插部位尺寸小;另外,电极屏蔽过孔结构合理,便于加工,成品率较高,同时降低制造成本。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导出部位结构合理、紧凑,且与监测设备接插部位的尺寸较小;另外,加工方便,成品率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包括医疗集成电极本体,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至少在正面上设置印刷电路,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具有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的导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上包括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各有一边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及第二翻转部至少在正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所述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对应一面上的印刷电路连接;所述导出部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所述设备配套卡位中间设置插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开孔,所述开孔两侧分别设置翻转定位卡槽和翻转支撑结构。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出部开设H形切缝形成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与第二翻转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为薄片状,且形状均为矩形。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配套卡位上开孔为矩形,所述开孔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条长孔,所述翻转支撑结构是在所述长孔内设置连接两长边的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条内侧面上设置接触凸点;所述翻转定位卡槽是在两个所述长孔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各设置一条长卡槽。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内侧面上设置导向立柱,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周边为翻边,所述翻边外侧面上设置插接凸条,所述翻边内侧面上设置定位凸起,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周边设置一防呆缺口。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出电路至少有3条金手指,所述第二导出电路至少有3条金手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至少设置两个过孔,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背面上设置屏蔽印刷电路,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背面屏蔽印刷电路至少有两条线路分别经过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的两个过孔从医疗集成电极本体正面导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导出部位结构合理、紧凑,且与设备接插部位尺寸较小,适合与有防除颤或者其他功能性要求较多的便携监测设备连接;即可用于单面或双面印刷电路的医疗集成电极/传感器信号导出电路的连接方式,也可适用于屏蔽或非屏蔽的心电、脑电或肌电便携式监测设备上。可用于远程穿戴设备。2、本技术至少有两个屏蔽过孔,导出部开设H形切缝形成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结构合理,加工方便,成品率较高。3、本技术的导出部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结构设置合理,使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导出连接方便、可靠,设备配套卡位的结构也便于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的导出部与设备配套卡位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设备配套卡位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B所指向部位的放大图。图中的标号为:1-医疗集成电极本体、2-第一翻转部、2.1-第一导出电路、3-第二翻转部、3.1-第二导出电路、4-导出部、5-H形切缝、6-设备配套卡位、6.1-插接凸条、6.2-防呆缺口、6.3-开孔、6.4-长卡槽、6.5-支撑条、6.6-长孔、6.7-定位凸起、6.8-导向立柱。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的实施例,包括医疗集成电极本体1,医疗集成电极本体1至少在正面上设置印刷电路,医疗集成电极本体1上具有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的导出部4。导出部4上包括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各有一边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连接。第一翻转部2及第二翻转部3至少在正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出电路2.1和第二导出电路3.1,所述第一导出电路2.1和第二导出电路3.1分别与医疗集成电极本体1对应一面上的印刷电路连接。导出部4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6,在设备配套卡位6中间设置插入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的开孔6.3,在开孔6.3两侧分别设置翻转定位卡槽和翻转支撑结构。进一步地,上述导出部4开设H形切缝5形成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第一翻转部2与第二翻转部3对称设置,第一翻转部2和第二翻转部3均为薄片状,且形状均为矩形。具体而言:上述设备配套卡位6上的开孔6.3为矩形,在开孔6.3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条长孔6.6,上述的翻转支撑结构是在长孔6.6内设置连接两长边的若干支撑条6.5,支撑条6.5间隔平行设置,在支撑条6.5内侧面上设置接触凸点。上述的翻转定位卡槽是在两个长6.6孔远离开孔6.3的一侧各设置一条长卡槽6.4。优选地,支撑条6.5设置为弓形,可以产生弹性变形,有利于使其上的接触凸点与金手指接触紧密。在设备配套卡位6内侧面上设置两根导向立柱6.8,设备配套卡位6周边为翻边,在翻边外侧面上设置插接凸条6.1,翻边内侧面上设置定位凸起6.7,在设备配套卡位6周边设置一防呆缺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包括医疗集成电极本体,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至少在正面上设置印刷电路,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具有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的导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上包括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各有一边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及第二翻转部至少在正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所述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对应一面上的印刷电路连接;所述导出部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所述设备配套卡位中间设置插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开孔,所述开孔两侧分别设置翻转定位卡槽和翻转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包括医疗集成电极本体,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至少在正面上设置印刷电路,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上具有与便携监测设备插接的导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上包括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各有一边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连接,所述第一翻转部及第二翻转部至少在正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所述第一导出电路和第二导出电路分别与所述医疗集成电极本体对应一面上的印刷电路连接;所述导出部配置一便携监测设备的设备配套卡位,所述设备配套卡位中间设置插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开孔,所述开孔两侧分别设置翻转定位卡槽和翻转支撑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部开设H形切缝形成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与第二翻转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为薄片状,且形状均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配套卡位上开孔为矩形,所述开孔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条长孔,所述翻转支撑结构是在所述长孔内设置连接两长边的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条内侧面上设置接触凸点;所述翻转定位卡槽是在两个所述长孔远离所述开孔的一侧各设置一条长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连接便携监测设备的医疗集成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内侧面上设置导向立柱,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周边为翻边,所述翻边外侧面上设置插接凸条,所述翻边内侧面上设置定位凸起,所述设备配套卡位周边设置一防呆缺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钰赵德政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光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