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9383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云端平台和用户移动终端,其中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由各个企业节点组成,每个企业节点包括工控机、通信模块、监测模块、执行机构、显示屏和报警装置;云端平台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和云对象存储服务。方法为:监测模块监测转炉炼钢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值,通信模块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将监控参数存储至云数据库,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访问网站进行在线监控;若有参数出现异常则网站进行报警,若无人对报警情况进行处理,则自动关闭相应生产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了企业科学智能管理水平。

An onlin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er steelmaking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炼钢及远程在线监控
,特别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云平台具备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实时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场合。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的新兴模式,物联网的应用离不开云平台提供的技术与资源支持,云平台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经常同时出现,互相交融。云平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大规模、虚拟化、成本低、可扩展性、提供按需服务的优点,物联网又有高度的实时性、自动化、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的优点。在整合云平台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之后,远程监控系统就兼有两者的优点,在使用云平台技术提供的大量低成本的公共资源基础服务上,对比传统的监控系统,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的监控系统拥有能提供良好的用户服务、柔性化设计、成本低、可拓展的特点。转炉炼钢是近年来新兴的炼钢技术,与平炉炼钢相比,转炉炼钢速度更快,更节约能源,成本更低,因此从被提出以来就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普遍使用,其中重要的环节为终点碳含量和温度的判断和预报。目前大部分方法采用神经网络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移动终端(1)、云端平台(2)和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3);/n所述用户移动终端(1)包括移动终端(5)和PC(6);/n所述云端平台(2)包括云服务器ECS(8)、云数据库(9)和云对象存储(7);/n所述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3)由多个企业节点(4)组成,每个企业节点(4)包括工控机(10),与工控机(10)相连的通信模块(11)、执行机构(13)、显示屏(14)、报警装置(15),以及与工控机(10)和通信模块(11)相连的监测模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移动终端(1)、云端平台(2)和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3);
所述用户移动终端(1)包括移动终端(5)和PC(6);
所述云端平台(2)包括云服务器ECS(8)、云数据库(9)和云对象存储(7);
所述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3)由多个企业节点(4)组成,每个企业节点(4)包括工控机(10),与工控机(10)相连的通信模块(11)、执行机构(13)、显示屏(14)、报警装置(15),以及与工控机(10)和通信模块(11)相连的监测模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ECS(8)中运行的程序包括与各企业节点(4)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交互程序(28)、Web站点后台程序(29)和数据库数据维护程序(30);
所述数据交互程序(28),用于与各企业节点(4)的数据交互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所述Web站点后台程序(29),用于用户在Web浏览器中对系统进行远程访问以及对各企业节点(4)进行管理;
所述数据库数据维护程序(30),用于对云数据库(9)中存储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维护,包括数据备份和删除设定期限外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12)包括控制器(18)、视频监控摄像头(19)和传感器组(20);所述通信模块(11)包括网关(16)和4G无线通信模块(17),其中网关(16)用于传输视频监控摄像头(19)的视频信息,4G无线通信模块(17)用于传输传感器组(20)监测的环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转炉炼钢在线监控和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20)包括与控制器(18)相连的副枪检测探头(21)、流量传感器(22)、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姚文杰刘子淇罗涛刘振光张永王力立徐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