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265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电机转子冲片包括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第二槽体内用于放置永磁体,第一槽体相对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更靠近冲片外圆设置,且第一槽体与冲片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第一槽体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第二边与第三边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转子冲片可以有效地降低了隔磁桥的应力,减小了隔磁桥的厚度,保证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电磁性能,能适用于高速车用驱动电机。

A kind of motor rotor punching, motor rotor, motor and new energy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冲片、电机转子、电机及新能源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能源高效利用日趋重视,电动汽车等绿色环保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新能源车用电驱动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已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驱动电机小型化的有效措施是高压高速化,然而电机高速化必然面临着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问题。现有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大多在一般转速电机的基础上增加隔磁桥厚度进而适用于高速运行,该种方式往往以牺牲电磁性能为代价,并不是高速电机转子拓扑的优选方案。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电机转子冲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冲片,保证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同时,提升电机的电磁性能,能适用于高速车用驱动电机。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包括永磁体槽,所述永磁体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内用于放置永磁体,所述第一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槽体和所述第三槽体更靠近冲片外圆设置,且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冲片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所述第一槽体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三边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优选地,所述第一边为直边,且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永磁体的长边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90°。优选地,所述第二边为弧形边或直边,且所述第二边为弧形边时,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冲片外圆弯曲。<br>优选地,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五边均为直边,所述第五边与所述永磁体的短边平行,所述第四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五边连接,所述第四边为直边或弧形边。优选地,所述第五边的长度设置为0.8-1.6mm。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边为弧形边,且所述第一过渡边朝向所述冲片外圆弯曲。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渡边为弧形边,且所述第二过渡边朝向所述冲片外圆弯曲。一种电机转子,包括上述的电机转子冲片。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转子。一种新能源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电机转子冲片上设置的永磁体槽的第一槽体的轮廓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第四边和第五边,且第一边与第二边之间设置第一过渡边,第二边与第三边之间设置第二过渡边,该种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了隔磁桥的应力,减小了隔磁桥的厚度,保证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电磁性能,能适用于高速车用驱动电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永磁体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转子冲片的永磁体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转子冲片的应力分析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冲片的应力分析图;图7是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冲片;2、永磁体槽;21、第一槽体;211、第一边;212、第二边;213、第三边;214、第四边;215、第五边;216、第一过渡边;217、第二过渡边;22、第二槽体;23、第三槽体;231、第六边;232、第七边;233、第八边;234、第九边;235、第十边;236、第三过渡边;237、第四过渡边;238、第五过渡边;3、永磁体;31、长边;32、短边;4、转子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现有技术中,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大多在一般转速电机的基础上增加隔磁桥厚度进而适用于高速运行,该种方式往往以牺牲电磁性能为代价,并不是高速电机转子拓扑的优选方案。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多个冲片1组成转子铁芯4,在不牺牲电磁性能的前提下,适合电机的高速运行。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电机转子冲片包括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体21、第二槽体22和第三槽体23,第二槽体22内用于放置永磁体3,第一槽体21相对第二槽体22和第三槽体23更靠近冲片1外圆设置,且第一槽体21与冲片1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第一槽体21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211、第二边212、第三边213、第四边214和第五边215,第一边211与第二边212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216,第二边212与第三边21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217。第一槽体21的结构减小了隔磁桥的厚度,有效地降低了隔磁桥的应力,保证转子离心应力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电机的电磁性能,能适用于高速车用驱动电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边211为直边,且第一边211与永磁体3的长边3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90°,能够提高永磁体3边角的抗去磁能力,减少漏磁。第一边211朝向冲片1外圆的方向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隔磁桥的厚度,提高电磁性能。第二边212为弧形边或直边,且在第二边212为弧形边时,第二边212朝向冲片1外圆弯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212优选设置为弧形边,第二边212与第一边211配合,能有效减小隔磁桥的厚度,可以提高电机的电磁性能。第一边211与第二边212之间设置的第一过渡边216为弧形边,且第一过渡边216朝向冲片1外圆弯曲。第一过渡边216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边211与第二边212连接处的应力,使应用该转子冲片的转子的机械强度有所提高。根据转子的大小设置第一过渡边216的半径,其半径值不作具体限定,设置合适的半径可以进一步提高转子的结构强度。若第一过渡边216为弧形边,则第一过渡边216与第二边212是椭圆弧线的一部分。第三边213和第五边215均为直边,第五边215与永磁体3的短边32平行,第四边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边213和第五边215连接,第四边214为直边或弧形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体槽(2),所述永磁体槽(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21)、第二槽体(22)和第三槽体(23),所述第二槽体(22)内用于放置永磁体(3),所述第一槽体(21)相对于所述第二槽体(22)和所述第三槽体(23)更靠近冲片(1)外圆设置,且所述第一槽体(21)与所述冲片(1)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所述第一槽体(21)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211)、第二边(212)、第三边(213)、第四边(214)和第五边(215),所述第一边(211)与所述第二边(212)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216),所述第二边(212)与所述第三边(21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2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体槽(2),所述永磁体槽(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体(21)、第二槽体(22)和第三槽体(23),所述第二槽体(22)内用于放置永磁体(3),所述第一槽体(21)相对于所述第二槽体(22)和所述第三槽体(23)更靠近冲片(1)外圆设置,且所述第一槽体(21)与所述冲片(1)外圆之间形成隔磁桥,所述第一槽体(21)的轮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211)、第二边(212)、第三边(213)、第四边(214)和第五边(215),所述第一边(211)与所述第二边(212)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边(216),所述第二边(212)与所述第三边(21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边(2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211)为直边,且所述第一边(211)与所述永磁体(3)的长边(3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冲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212)为弧形边或直边,且所述第二边(212)为弧形边时,所述第二边(212)朝向所述冲片(1)外圆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相睿郭守仑赵慧超王宇郭璐璐李全王金昊林展汐孙明冲于拓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