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凯峰专利>正文

安全稳定型高温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92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出口敞开式原理工作的高温稳定型水加热器及配套的水龙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稳定型高温热水装置,它包括主机与水龙头,主机包括热水胆、吸胀胆、集气桶、阻流真空装置管、出水管、出气管,热水胆与吸胀胆组成双胆系统,集气桶位于热水胆内,集气桶的下端面与热水胆相通,集气桶的上端通过阻流真空装置管与吸胀胆相通,水龙头通过出水管、出气管分别与主机的热水胆、吸胀胆连接,集气桶与吸胀胆之间还设有排气泻压孔管道,排气泻压孔管道将集气桶与吸胀胆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出水稳定,不会出现溢水、滴水、断流等现象,具有很好的漏水检测功能,安全性能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出口敞开式原理工 作的高温稳定型水加热器及配套的水龙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高温无压加热装置中,通常采用出口敞开式原理工作并且可以 吸收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膨胀水,其结构包括热水胆、吸胀胆、集气桶以及水气 分离板和阻流真空装置管等主要部分,冷水进入阻流真空装置管,而吸胀胆与 阻流真空装置管的吸水孔相连,如果吸胀胆中存有超过吸水孔水平面的膨胀水, 则将膨胀水吸入集气桶内,如果没有水则吸入空气。阻流真空装置管的出口与 集气桶相连,吸入的水、气或水气混合体通过水气分离板分离,水通过集气桶 的底部进入热水胆,并驱动热7JC胆中的热水通过位于热水月旦顶部的出水口供给水龙头。但是分离的气体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随着体积膨胀其压力增大, 一种情况 是气泡穿过集气桶通过集气桶底部使气泡进入热水胆,并浮到热水胆顶部的出水口,容易造成出水口水流的不稳定和间断;另一种情况是聚集在集气桶顶部 的空气在内压加大到足够大时,抵消阻流真空装置管所产生的负压,造成空气 通过吸水孔逆向排出,也会造成出水的水流不稳定和间断。这类采用出口敞开 式结构的高温热水装置如果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普通水龙头无法与大气相通,一 旦出现膨胀水外溢,无法排入厨房水槽,会给使用者造成不便。现有的采用出口敞开式原理设计的热水加热装置,水龙头釆用的温水混合 方式都是通过带有水压的热水与温水进入普通混合阀芯进行混合后通过出水口 提供的,如果需要水龙头进行热水与冷水混合取得温水时,无法实现水温的自 由调节。水龙头出水管如果内部再嵌套两根水管或排气管,水龙头出水管与水 龙头体无法根据使用者需要实现自由旋转。在出现加热装置本身或加热装置内 部以及装置与水龙头连接管路漏水的安全问题时,原有的防漏水结构也不能有 效检测保护;对于长时间无人控制下异常出水的情况也不能有效控制,容易造 成溢水淹浸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出水稳定的无压式结构热水装置,其不出现滴水、溢水、断流现象;并提供新型水龙头满足本加热装置 出水需要,同时具备洗涤和饮用双重功能,对各种漏水溢水情况进行有效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釆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主机与水龙头, 主机包括热水胆、吸胀胆、集气桶、阻流真空装置管、出水管、出气管,热水 胆与吸胀胆组成双胆系统,集气桶位于热水胆内,集气桶的下端面与热水胆相 通,集气桶的上端通过阻流真空装置管与吸胀胆连通,水龙头通过出水管、出 气管分别与主机的热水胆、吸胀胆连接,集气桶与吸胀胆之间还设有排气泻压 孔管道,排气泻压孔管道将集气桶与吸胀胆贯通。阻流真空装置管包括进水管路、喉管与扩散管,进水管路与扩散管通过喉 管连通,扩散管的侧壁至少设有一个吸水孔,扩散管与吸胀胆之间通过吸水孔 贯通;集气桶内部设有水气分离板,水气分离板位于扩散管的正下方,水气分 离板的上表面为下凹型,集气桶上端面低于阻流真空装置管的扩散管出口的下 端面。在水流进入阻流真空装置管并高速流过喉管和扩散管时,由于吸胀胆与 大气相通,在扩散管上部管壁处即吸水孔周围产生负压,在大气压作用下通过 负压吸收吸胀胆内存水。其效果是热水胆内部不承受水压和高温膨胀压力,提 高了加热装置的安全性,水温可以达到100度,而且沸腾膨胀的水不会溢出水 龙头。为了使集气桶内不至于集聚过多空气以防止空气排溢时造成出水中断,设 置的排气泻压孔管道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方式l.在阻流真空装置管内部设 有一个或数个与阻流真空装置管的通道不相通的排气泻压孔,排气泻压孔管道 下端口与集气桶相通,上端口穿过阻流真空装置管内壁与吸胀胆连通;2.排气 泻压孔管道不设置在阻流真空装置管内,而是在吸胀胆与集气桶上盖之间通过直接相通的小导气孔或管路连接,其下端口穿过集气桶上盖位于集气筒内,上 端口穿过热水胆上盖位于吸胀胆内;3.排气泻压孔管道设置在集气桶的侧壁上,通过侧壁设置的管路与吸胀胆相通;4.集气桶上部与热水胆的上盖以及吸胀胆 的下盖为一体结构,即热水胆与集气桶和吸胀胆共用同一个盖,排气泻压孔管道则是一个直接穿透热水胆上盖的小孔;5.热水胆上盖以及集气桶上盖为共用的一体结构,阻流真空装置管穿过集气桶上盖的外管壁接触处具有微小间隙, 其间隙作为排气泻压孔管道。本专利技术的吸胀胆可以有下盖,也可以是与热水胆 上盖共用一个盖。在集气桶内设有水气分离板,从阻流真空装置管下端面流出的水流射到水气分离板进行水气分离,水汽分离板位于阻流真空装置管下端面正下方4毫米 至50毫米之间,本专利技术确定其在4-10毫米以及35-45毫米处位置出水效果较 佳,在5.5-7.5毫米之间最优。水气分离板呈下凹型。阻流真空形成装置下端 面高于集气桶上盖截面,距离为0. 5毫米-10毫米,大于2毫米为最优。在集气 桶内分离出的气体因浮力聚集在集气桶上部,空气可通过排气泻压孔管道进入 吸胀胆。这样使集气桶内的空气不至于大量聚集导致空气通过集气桶底部溢出 进入热水胆和水龙头,同时也不会使集气桶内空气气压聚集到足够大到抵消负 压吸力而通过吸水孔逆向进入吸胀胆,造成集气桶快速排空而产生的出水中断 和不稳。上行回流的水流量。集气桶位于加热胆内部,集气桶上盖与阻流真空装置的下 端面密封连接,阻流真空装置的扩散管的下端与集气桶相通,集气桶可以是圆 柱形也可以是其它体积形状的中空容器,但是与加热胆只通过集气桶底端面相通。在主机机壳的底部引出一根漏水检测线,漏水检测线采用软线可以任意弯 曲,以便使软线总是可以与用户的厨拒地面或放置面相接触,这样可以有效地 检测漏水。本漏水检测线包括绝缘皮和导电金属线,具有一定厚度的绝缘皮均 匀并间隔地包在导电金属线上,使检测漏水线每隔一定的适当的距离就棵露一 段导电金属线。该检测线可以是双股金属漏水检测线也可以是单股检测线并通 过另 一检测电极构成的检测回路,漏水检测线与检测电极通过电极导线分别与 电控板连接。由于水具有导电性, 一旦出现漏水,漏水检测线上棵露的导电金 属线和另一检测电极通过漏在厨拒地面或放置面上的水而导通,并通过加热装置主机的电控板检测到电阻值,根据电阻值判断是否漏水,如果漏水,电控板 输出信号关闭漏水电磁阀并报警。采用柔性的漏水检测线,可以比现有技术扩 大检测面积,大范围检测使用者在安装面以上的漏水情况并防止误报警。本专利技术针对超长时间不正常出水的情况,电控板还设有^L械或电子计时器, 以使用者按下出水按键打开进水电磁阀作为计时起点,如果经过水源进水端连 续进水超过设定的时间,而使用者仍未关闭出水按键切断电磁阀,则—见为无人 操作的漏水行为,计时器累计到设定时间自动漏水报警提示,或切断防漏水电 磁阀停止水源进水,这样可以避免龙头忘记关闭以及其他意外通过水龙头产生 的漏水事故。与主机配套使用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管、连接头、控制阀、水龙头座、排 气管、饮用水管与起泡器,水龙头座的一端设有水龙头出水座,水龙头出水座 通过连接头与水龙头管相接,水龙头管另一端与起泡器连接;控制阀设置在水龙头座上;排气管、饮用水管位于水龙头管内并穿过水龙头出水座内部和水龙 头座而引出水龙头座,分别与主机的出气管、出水管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在 水龙头管的前端穿出水龙头管的管壁与大气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稳定型高温热水装置,它包括主机与水龙头,主机包括热水胆、吸胀胆、集气桶、阻流真空装置管、出水管、出气管,热水胆与吸胀胆组成双胆系统,集气桶位于热水胆内,集气桶的下端面与热水胆相通,集气桶的上端通过阻流真空装置管与吸胀胆相通,水龙头通过出水管、出气管分别与主机的热水胆、吸胀胆连接,其特征在于集气桶与吸胀胆之间还设有排气泻压孔管道,排气泻压孔管道将集气桶与吸胀胆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凯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