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膜装置及其压膜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68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膜装置及其压膜工艺,所述压膜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工作平台,活动设置于基座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盖板以及用以驱动盖板下压的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压膜装置中设置垂直方向的压膜驱动装置,并且重新设计压膜工序,使得翻转机构翻转过来之后,对准对齐之后再竖直向下进行压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副角、褶皱、产品和膜的三伤等缺陷,良品率大大提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

A film pressing device and film press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膜装置及其压膜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3C和半导体自动化贴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膜装置及其压膜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半导体以及3C
,经常需要在产品表面进行贴一层保护膜。现有技术中用到的贴膜装置有一种是翻转盖膜机构,这种翻转盖膜机构使用方便,再结合生产线上其他自动化上料,出料装置,可实现全自动化的放料、贴合、出料的工艺步骤。现有的翻转盖膜机构一般为一个基座,在基座上面会设置有一个工作平台,用于放置被贴合薄膜的产品,而翻转机构的贴合面上放置所需贴合的薄膜,然后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翻转机构翻转过来,跟工作平台面重合,将薄膜贴合于产品上面。但是,经这种翻转盖膜机构贴合后的薄膜会存在副角、褶皱、产品和膜的三伤(膜的挤压伤、划伤和碰伤)等缺陷。即翻转过来之后上下贴合面之间的对准精度以及整体贴合面之间的贴合力的平衡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装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膜装置及其压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角、褶皱、产品和膜的三伤等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膜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工作平台,活动设置于基座上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盖板以及用以驱动盖板下压的驱动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压膜气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基板,所述盖板固定设置于翻转基板盖合面一侧,所述压膜气缸设置于翻转基板的另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翻转基板上的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一导向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以和第一直线轴承以及第一导向柱配合导向的第二直线轴承以及第二导向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平台和基座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平台的台面以及盖板的盖面上分布有若干吸气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膜装置还包括连接基座和翻转机构并用以将翻转机构实现翻转的连杆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翻转气缸、转接头、翻转连接板、翻转连杆、铰链连接块、铰链固定块,所述翻转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块固定于基座之上,所述转接头活动连接翻转连接板以及翻转气缸,所述翻转连杆一端固定连接翻转机构,另一端活动连接翻转连接板,所述翻转机构通过铰链连接块和铰链固定块活动连接于基座之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压膜装置的压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产品和薄膜分别平铺于工作平台和盖板上,通过工作平台以及盖板上分布的若干吸气孔,将产品和薄膜吸附在表面上,b、翻转气缸驱动作用于转接头上,通过翻转连接板、翻转连杆一系列作用,驱动翻转机构实现翻转,将盖板翻转至工作平台上方,并留有一缝隙之后停止翻转动作,c、在直线轴承和导向柱的配合之下,盖板和工作平台对齐,然后压膜气缸伸出,带动盖板下压,将盖板上的薄膜贴合于工作平台的产品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膜装置中设置垂直方向的压膜驱动装置,并且重新设计压膜工序,使得翻转机构翻转过来之后,对准对齐之后再竖直向下进行压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副角、褶皱、产品和膜的三伤等缺陷,良品率大大提升,此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任一方案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或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压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盖板和翻转基板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工作平台的局部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压膜装置;1、基座;2、工作平台;11、翻转机构;111、盖板;112、驱动机构;113、翻转基板;114、第一直线轴承;115、第一导向柱;21、第二直线轴承;22、第二导向柱;23、缓冲装置;24、吸气孔;3、连杆机构;31、翻转气缸;32、转接头;33、翻转连接板;34、翻转连杆;35、铰链连接块;36、铰链固定块;37、气缸固定块37。翻转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压膜装置100,如图1至4所示,包括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上的工作平台2,活动设置于基座1上的翻转机构11,所述翻转机构11包括盖板111以及用以驱动盖板111下压的驱动机构112。如图1-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112包括一压膜气缸,所述翻转机构11包括翻转基板113,所述盖板111固定设置于翻转基板113盖合面一侧,所述压膜气缸设置于翻转基板113的另一侧,所述翻转机构11还包括设置于翻转基板113上的第一直线轴承114和第一导向柱115。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112采用压膜气缸作为驱动装置,驱动盖板111下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气缸驱动仅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电机驱动、电磁控制等等手段来实现。所述工作平台2上还设置有用以和第一直线轴承114以及第一导向柱115配合导向的第二直线轴承21以及第二导向柱22。所述工作平台2和基座1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23。所述工作平台2的台面以及盖板111的盖面上分布有若干吸气孔24。所述压膜装置还包括连接基座1和翻转机构11并用以将翻转机构11实现翻转的连杆机构3。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工作平台2以及翻转基板113上的直线轴承以及导向柱可以设置多个,设置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景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如此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下压贴合过程中,保证盖板111和工作平台2之间的精确对准,这里的对准既包括竖直方向上的对准,还包括水平位置上的平稳。从而可以保证下一步下压的过程中薄膜和产品可以平整的完整的贴合,避免了在贴合的过程中出现褶皱、副角以及三伤的情况发生。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翻转气缸31、转接头32、翻转连接板33、翻转连杆34、铰链连接块35、铰链固定块36,所述翻转气缸31通过气缸固定块37固定于基座1之上,所述转接头32活动连接翻转连接板33以及翻转气缸31,所述翻转连杆34一端固定连接翻转机构11,另一端活动连接翻转连接板33,所述翻转机构11通过铰链连接块35和铰链固定块36活动连接于基座1之上,这里的铰链连接块35和铰链固定块36可以在翻转机构11的两端成对设置,方便和稳固翻转机构11的翻转活动。其中,转接头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致呈Y型,其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翻转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膜装置,包括基座(1),设置于基座上的工作平台(2),活动设置于基座上的翻转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盖板(111)以及用以驱动盖板下压的驱动机构(1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膜装置,包括基座(1),设置于基座上的工作平台(2),活动设置于基座上的翻转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盖板(111)以及用以驱动盖板下压的驱动机构(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12)包括一压膜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11)包括翻转基板(113),所述盖板(111)固定设置于翻转基板(113)盖合面一侧,所述压膜气缸设置于翻转基板(113)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11)还包括设置于翻转基板(113)上的第一直线轴承(114)和第一导向柱(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上还设置有用以和第一直线轴承(114)以及第一导向柱(115)配合导向的第二直线轴承(21)以及第二导向柱(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和基座(1)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的台面以及盖板(111)的盖面上分布有若干吸气孔(24)。


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辉来马波闻刘勇谷孝东曹葵康蔡雄飞徐一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