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斌义专利>正文

高效多用常压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4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多用常压炉,适用于工商企业、机关学校、居民生活区使用。它是由炉胆、炉体、炉座、集热除尘室,开水包及炉子附件等组成。其特点在于供热、采暖、浴池、饮用开水、蒸饭等多种功能可以同时使用。且热效率高,节煤;消烟除尘效果好,减少环境污染。常压炉,材质要求不高,操作运行均安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一炉多用,所以经济、方便、适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或生活用常压炉。现有的常压炉,也有叫无压锅炉的,大都是直热式,热效率低,消烟除尘效果不好。最近又出现些逆燃式常压炉,热效率及消烟除尘效果有所提高,但用途又受限制,虽然也有叫多用炉的,但其多种功能不能同时使用,即用采暖、带浴池,就不能再供饮用开水和蒸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多种功能可以同时使用的常压炉。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内为炉胆,外套炉体,其夹层为水箱;两侧嵌焊出两个独立区域为开水包;炉体上方设有带夹层的集热除尘室,夹层中的水用来回收热量;结构新颖的,多用常压炉。所谓炉胆,是用普通钢板做成直筒形。上端和一个圆台形的筒焊接而成。为扩大吸热面积,提高热效率,在圆台部份纵横配置若干排水管。在直筒部份的上部一定距离,以一定间隔焊有两个折板,前后方向各焊一个,互相超过圆心,重叠一定面积。在折板下方一定距离,沿前后方向,以一定间隔焊接两排水管。其下方一定距离,以一定间隔,沿横向焊接若干根水管,其排管两端所占的炉胆周长要小于炉胆总周长的四分之一为好。炉胆内部即为炉膛,下部为燃烧室,前方开有加煤口与炉体加煤口相通。对正上折板的前方开有清灰口,与炉体的清灰口相通。内外夹层之间用围板焊接密封。所说的折板,为一平板对折而成前小后大的楔形圆板,炉胆按相应形状开口,将折板插入后周边焊接。所谓炉体,是用普通钢板制成的直筒和圆台筒焊接而成。其直径大于炉胆,并与炉胆之间形成一定间距的夹层,上下两端口用直径相适合的平板圈焊合夹层。炉膛上口为出烟口,下口为清渣口,炉排安放此处。所谓开水包,即在炉体两侧以能容下若干根横水管为宽度所开的矩形孔,然后用围板将其与炉胆焊牢,周边与炉体焊接,外侧再以大小相应的矩形板焊上。这样形成两个独立的水箱即为开水包。两个开水包的上方以金属管互相连通;下方也以金属管导通,并在一定位置上引出一弯管与炉体相通。为便于安装使用,设有球阀与活节。在一侧开水包的上方设有加水管、水位计、中部设有热水咀;另一侧开水包上方设有供气管,并以三通阀与炉体的出水管连通。底部设有排水阀。所谓集热除尘室,是由直径与炉体外径相适应的直筒与封头焊接而成,封头中间开有排烟孔,并焊接有烟囱座。其内部的上半部与一个形状相同,直径小于它的金属壳体焊接,其中间形成夹层,做为集热水箱。在除尘室内距炉胆排烟口上方一定距离处设一个立纺垂体形的水盒,并以纵横四根水平设置的水管与夹层相通。四根管的中间与上封头夹层以四个立管联通。在横管与立管相交处的一侧,焊四块与垂直成45度角的分灰板。在除尘室与炉体交接处的上方一段距离的水平面上,以120度角分别开三个清灰口,其中一个最好设在正后方。除尘室上方设有加水管。在炉体距上端一定距离处设有出水管、水位计、压力表、安全阀等。所有的清灰口均有清灰门,加煤口设有加煤门。底部设有排污阀。整个炉体坐在用钢板做成圆筒形状的炉座上,周边焊接。在炉胆与炉座交接处设有炉排。正前方向设有清渣口和出渣门。所说的炉排为圆形、直径略小于炉胆内径,条空相间的金属制件。在除尘室夹层底部接有导水管,并由后清灰门引出,沿炉体向下与炉体底部夹层相通。通过该导水管将集热水箱的热水导入炉体内。为了便于安装和控制加水,导水管下部设有球阀和活节。从后清灰门沿导水管以薄板焊制成方筒做为清灰道,同时也是导水管的保温罩。灰道上端设有盖板,以螺钉结合便于拆卸;底部设有灰道门。导水管的球阀在清灰道外部便于操作。炉子的使用煤在炉排与炉胆内壁所围成的炉膛内燃烧,加热了炉膛内壁、水管、折板,将热量传导给炉体内的水,被加热的水即可供使用,如供热、采暖等。当需要饮用开水和蒸饭时,则须将开水包与炉体连通的阀关闭,将三通阀转向蒸饭供气管一侧,加入新水即可使用。此时开水包为一个独立循环系统,保证饮水卫生。当不需要饮开水和蒸饭时,则应打开开水包与炉体连通的阀,将三通阀转向炉体出水管一侧,此时开水包并联于炉体之中。集热除尘作用煤在燃烧时,其烟气、灰份、可燃挥发物等在炉膛内上升,并在运动中受到各排水管的阻碍,再受到折板的两次回折,在回折中可燃气体又可受到折板上导火管的二次点燃,继续上行又会受到圆台筒内各排水管的阻碍,使燃料得以充份燃烧。又因烟气进入圆台段出烟口时,口径变小而后又陡燃变大,所以使烟尘以一定速度沿分灰板的角度抛出而后缓慢下落到除尘室的四周,定期可由清灰门推向后清灰道清除,减少了环境污染。而除尘室夹层中的水即可吸收烟道口处的热量,降低排烟温度,加热的水再进入炉体内使用,实现节能。常压保证该炉所以常压,主要是由于在循环系统中设有常开口与大气相通,如开水包上方的供气管,无论将三通阀转向供气或是转向炉体的出水管,总是与大气相通。炉体是靠进水管上方接有开口水箱,加水时先加入水箱内,再由水箱经进水管自然进入炉体内。这样炉内一但有压时,则从常开口处卸压,使炉子在运行时处于常压状态。本专利技术具有供热、采暖、浴池、饮用开水、蒸饭等多种功能可以同时使用。热效率高,节煤;消烟除尘效果好,减少环境污染。常压炉。材质要求不高,操作运行安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一炉多用,经济、方便、适用等特点。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本炉主要是由普通钢板捲焊的炉胆33和炉体34套在一起焊接而成,其中间的夹层充满水,为炉子的载热体。为扩大受热面积,在炉胆上圆台部份横向焊两排共八根水管47;在两排水管中间,沿前后方向焊一排共五根水管48。在炉胆33的直筒端有两个折板51,其根部焊有导火管52。上折板的对侧开有清灰口,以围板将夹层和炉体上的清灰口焊接,外盖清灰门19。在上折板与清灰口的上方沿横向焊两根水管做为迎火管50。两折板上下以一定距离配置,且互相重叠炉胆33半径的二分之一。所谓折板51是用普通钢板对折而成,折弯处保持一定圆角从侧面看后大前小成楔形,在炉胆33上开有楔形口,将折板插入,周边焊接。在折板下方适当位置上,沿前后方向,上下一定间隔焊两排水管53。再往下,靠近中线沿炉胆33横向焊四根水管54。在炉胆33距底部适当高度上开加煤口,通过围板与炉体的加煤口焊通,外设炉门3。在炉体34上端与集热除尘室13相联。所谓集热除尘室13,是在圆台筒46与炉体34相交处焊有与炉体34外径相应的圆筒,其另一端与封头焊接,其上半部内侧焊有形状相似,直径小于它的金属壳体,它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两层封头均开有烟囱口与烟囱座15相连接。在炉胆33出烟口上方一定距离上设有立纺垂体形水盒44,纵横以四根水管43与除尘室13的夹层相通。在水管43中部连接有立水管41与上封头39的夹层相通。夹层下方焊上一块环状板45,将夹层封闭。在立水管41与横水管43的一侧,以四十五度角焊四块分灰板42。在立水管41外,上封头内侧焊有挡圈40。集热除尘室13下半部为储灰室,且按一百二十度分别在正后方,两侧前方设三个清灰门12、16等。在除尘室13的夹层底部焊一直管,再通过弯头37与导水管36连接。为便于安装和控制加水,该管设有活节31,球阀29,最后通过弯头25,转为水平方向与炉体底部联通。由正后方清灰门沿导水管36用普通薄钢板焊有截面为方形的清灰道35。为安装弯头37及导水管36。在清灰道35上方设有罩盖38,以螺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炉座[1]、炉体[34]、进水管[14]、出水管[18]、烟囱座[15]及炉子附件等组成的高效多用常压炉,其特征为:在炉胆[33]的排烟口上方设有由直筒与封头焊成的外壳和夹层[39]构成的集热除尘室[13];在炉体[34]两侧 与炉胆[33]、炉体[34]相连接,并形成独立的两个水箱,内有水管[54]相通的开水包[5]、[22];有水管与折板混合配置的炉胆[33],其中水管[47]、[48]、[50]、[53]及折板[51]与炉体[34]夹层连通,水管[54] 与开水包[5]、[2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斌义
申请(专利权)人:韩斌义石作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