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357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光发射组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壳体上设有发射孔,以使容纳腔与外部连通;光源,设于壳体的内表面;匀光模块,设于容纳腔内,匀光模块包括与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口进入匀光模块并经过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出光口朝向发射孔处射出;以及扩散片,设置于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发射组件,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容纳腔内反射后都从发射孔处射出,可以提高发射孔处光线的密度,使得光线可以投射至更远的距离,进而提高使用该光发射组件的摄像模组的成像距离。

Optical emission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摄像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3D成像技术的主流方案是结构光方案和TOF方案两种,其中,结构光方案只能在近距离实现3D成像(主要应用都在1米以内),远距离3D成像的主要使用技术是TOF方案。TOF方案的成像原理是:光发射组件向目标物体投射红外光线,这些红外光线碰到目标物体后会被反射回来,并最终被接收单元接收,此时根据光线向目标物体投射的时间、接收单元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光线的时间,以及光速便可以计算物体到摄像模组的距离。虽然TOF方案相较于结构光方案来说其成像距离确实远了很多,但是由于光发射组件的投射距离有限,导致TOF方案的成像距离一般也不会超过10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提高光发射组件的投射距离。一种光发射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发射孔,以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匀光模块,所述匀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所述匀光模块包括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所述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匀光模块并经过所述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发射孔处射出;以及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所述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本技术提供的光发射组件,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容纳腔内反射后都从发射孔处射出,可以提高发射孔处光线的密度,使得光线可以投射至更远的距离,进而提高使用该光发射组件的摄像模组的成像距离。同时,所述光发射组件还包括匀光模块,用于提高射向所述发射孔处的光线的熵值,从而使射向扩散片处(即发射孔处)的光线更均匀,以提高TOF光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匀光模块包括多个匀光子模块,每一个所述匀光子模块具有一个中空腔,各所述匀光子模块的中空腔相互连通;其中,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具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一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具有入光口,以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中空腔内;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还具有与所述发射孔相对的第二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匀光子模块具有出光口,以便所述中空腔内的光线射向所述发射孔。进一步的,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以密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中包括排布于外侧的外侧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外侧匀光子模块之间,以密封所述外侧匀光子模块与所述壳体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冷却介质和密封结构;所述冷却介质设置在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排布于外侧、且相邻的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以避免所述冷却介质泄漏。进一步的,各所述中空腔呈蜂窝状排布;及/或所述中空腔为球形腔,所述球形腔的内表面设有漫反射层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具有内凹结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用于封闭所述内凹结构,以形成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向所述内凹结构内延伸,所述发射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贯穿所述第二壳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内凹结构内,所述发射孔具有贯穿所述扩散部的第一通道,且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这样可以更利于TOF光的投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位于所述内凹结构内,所述发射孔具有贯穿所述反射部的第二通道,且在有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减小,这样可以方便光线进入第一通道,利于光线射出容纳腔。进一步的,所述扩散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及/或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反射部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减小;及/或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扩散部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光发射组件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光的所述光源的数量,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数量的光源进行点亮,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降低光发射组件发热,提高光发射组件的性能。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发射组件,用于向目标物体投射光线,所述光发射组件如上任意一项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所述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功能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光发射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相邻两匀光子模块之间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光发射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光发射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包括光发射组件10、接收单元20以及处理单元30,其中,光发射组件10用于发出光线(一般为红外线),以向目标物体投射,接收单元20用于接收从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处理单元30会根据接收单元20接收到的光线以及相应的算法得出目标物体的景深信息,进而形成图像。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发射组件10包括壳体1以及光源2。其中,壳体1为中空结构,具有容纳腔11和发射孔13,通过发射孔13可以将容纳腔11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12围绕形成容纳腔11,发射孔13是由壳体1的侧壁12的外表面121贯穿至侧壁12的内表面122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可以是VCSEL发光芯片等,设置在壳体1的内表面(壳体1的内表面即为侧壁12的内表面122,也即容纳腔的侧壁),即光源设置在容纳腔11内,光源2发出的光线可以在容纳腔11内不停地反射以调整传播方向,并最终从发射孔13处射出壳体1,以向目标物体投射。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设有发射孔,以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n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n匀光模块,所述匀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所述匀光模块包括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所述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匀光模块并经过所述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发射孔处射出;以及/n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所述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设有发射孔,以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匀光模块,所述匀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所述匀光模块包括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所述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匀光模块并经过所述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发射孔处射出;以及
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所述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包括多个匀光子模块,每一个所述匀光子模块具有一个中空腔,各所述匀光子模块的中空腔相互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具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一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具有所述入光口,以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中空腔内;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还具有与所述发射孔相对的第二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匀光子模块具有所述出光口,以便所述中空腔内的光线射向所述发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以密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
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中包括排布于外侧的外侧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外侧匀光子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冷却介质和密封结构;所述冷却介质设置在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排布于外侧、且相邻的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以避免所述冷却介质泄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毛信贤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