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4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结构件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包括陶瓷架和保温层,陶瓷架包括多个层模块,所述层模块包括隔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梁、连接侧板和隔板,其中两个横梁之间通过隔板相连,且两个横梁对应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侧板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侧板之间通过第一横管相连,在每个连接侧板上侧均设有侧板组件,且其中的第二侧板上设有热电偶,第三侧板之间通过第二横管相连,后侧横梁上设有后板,相邻层模块的前侧横梁之间形成入料口,最上层的层模块上侧设有顶板,保温层设于陶瓷架除前侧外的各个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灵活方便,且保证加热均匀恒定同时也可以保证炉内干净。

Inner layer components of quenching furnace for special steel structur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
本技术涉及金属结构件热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
技术介绍
由于特种钢具有轻质化、高强度等特点,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特种钢结构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特种钢结构件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以结构件淬火为例,既要保证温度均匀恒定,又要保证炉内干净,避免其他杂质影响结构件品质,而且还要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的淬火炉很难达到上述要求,且炉体安装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使用灵活方便,且加热空间由陶瓷板围合而成,不仅保证加热均匀恒定,提高淬火效率,也可以保证炉内干净,保证结构件品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包括陶瓷架和保温层,所述陶瓷架包括多个层模块,所述层模块包括隔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梁、连接侧板和隔板,其中前后对应的两个横梁之间通过隔板相连,且所述两个横梁对应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侧板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侧板之间通过第一横管相连,所述第一横管设于所述隔板上侧,在每个连接侧板上侧均设有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并且第二侧板上设有热电偶,相对应的两个第三侧板之间通过第二横管相连,隔板组件中位于后侧的横梁上设有后板,相邻两个层模块的前侧横梁之间形成入料口,最上层的层模块上侧设有顶板,所述保温层设于陶瓷架除前侧外的各个侧面。在每组第一横管上侧均设有多个前后走向的支板。所述隔板上设有与第一横管平行且高度高于第一横管的支撑条,所述支板通过所述支撑条支撑。每个层模块中的第二横管位于上侧相邻层模块的隔板下侧。陶瓷架一侧设有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的管出头,另一侧的第二侧板上设有热电偶。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为模块化设计,陶瓷架安装时可以依次叠放各个层模块的隔板组件以及侧板组件,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层数和高度,安装使用灵活方便。2、本技术的加热空间完全由陶瓷板围合而成,不仅能够保证加热均匀恒定,提高淬火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炉内干净,保证结构件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陶瓷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陶瓷架左视图,图4为采用本技术的淬火炉炉体示意图,图5为图2中相邻陶瓷板配合示意图。其中,1为陶瓷架,101为第一横管,102为横梁,103为支板,104为热电偶,105为第一侧板,106为第二侧板,107为第三侧板,108为后板,109为连接侧板,110为隔板,111为第二横管,112为支撑条,2为保温层,3为钣金层,4为金属架,5为限位止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陶瓷架1和保温层2,其中如图2~3所示,所述陶瓷架1包括多个由低到高依次设置的层模块,所述层模块包括隔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梁102、连接侧板109和隔板110,其中前后对应的两个横梁102之间通过隔板110相连,且所述两个横梁102对应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侧板109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侧板109之间通过一组左右方向的第一横管101相连,所述第一横管101设于所述隔板110上侧,在每个连接侧板109上侧均设有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板105、第二侧板106和第三侧板107,并且任一侧的第二侧板106上设有热电偶104,相对的两个第三侧板107之间通过一组左右方向的第二横管111相连,隔板组件中位于后侧的横梁102上设有后板108,且各个层模块叠放时,所述第一侧板105、第二侧板106、第三侧板107、隔板110和后板108实现围合形成加热空间,相邻两个层模块的前侧横梁102之间形成入料口,最上层的层模块上侧设有顶板,所述保温层2设于陶瓷架1除前侧外的各个侧面。如图2~3所示,在每组第一横管101上侧均设有多个前后方向的支板103,所述支板103用于支撑送入加热空间的结构件模具托盘,在对应的隔板110上设有与第一横管101平行且高度高于第一横管101的支撑条112,所述支板103通过所述支撑条112支撑。如图3所示,各个层模块叠放时,每个层模块上端的第二横管111位于上侧层模块的隔板110下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陶瓷架1一侧设有第一横管101和第二横管111的管出头,另一侧设有热电偶104,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层1将陶瓷架1包裹,并露出热电偶104连线与电源相连。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炉体支撑外层包括钣金层3和金属架4,所述钣金层3设于保温层2外侧,所述金属架4设于钣金层3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架1除第一横管101和第二横管111外的其余部件均为陶瓷制成,热电偶104通电后使各个陶瓷板发热,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所述第一横管101和第二横管111为耐高温合金制成,所述保温层2为陶瓷纤维板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为模块化设计,陶瓷架1安装时可以依次叠放各个层模块的隔板组件以及侧板组件,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层数和高度,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各板相接触侧设有限位止口5和限位凸块保证叠放时各板限位对齐,各个层模块摞放后,外侧粘合保温层2密封,然后再安装钣金层3和金属架4实现固定,安装使用灵活方便,并且本技术的加热空间完全由陶瓷材质的各板围合而成,不仅能够保证加热均匀恒定,提高淬火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炉内干净,保证结构件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架(1)和保温层(2),所述陶瓷架(1)包括多个层模块,所述层模块包括隔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梁(102)、连接侧板(109)和隔板(110),其中前后对应的两个横梁(102)之间通过隔板(110)相连,且所述两个横梁(102)对应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侧板(109)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侧板(109)之间通过第一横管(101)相连,所述第一横管(101)设于所述隔板(110)上侧,在每个连接侧板(109)上侧均设有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板(105)、第二侧板(106)和第三侧板(107),并且第二侧板(106)上设有热电偶(104),相对应的两个第三侧板(107)之间通过第二横管(111)相连,隔板组件中位于后侧的横梁(102)上设有后板(108),相邻两个层模块的前侧横梁(102)之间形成入料口,最上层的层模块上侧设有顶板,所述保温层(2)设于陶瓷架(1)除前侧外的各个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种钢结构件淬火炉内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架(1)和保温层(2),所述陶瓷架(1)包括多个层模块,所述层模块包括隔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横梁(102)、连接侧板(109)和隔板(110),其中前后对应的两个横梁(102)之间通过隔板(110)相连,且所述两个横梁(102)对应端部之间通过连接侧板(109)连接,并且两个连接侧板(109)之间通过第一横管(101)相连,所述第一横管(101)设于所述隔板(110)上侧,在每个连接侧板(109)上侧均设有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板(105)、第二侧板(106)和第三侧板(107),并且第二侧板(106)上设有热电偶(104),相对应的两个第三侧板(107)之间通过第二横管(111)相连,隔板组件中位于后侧的横梁(102)上设有后板(108),相邻两个层模块的前侧横梁(102)之间形成入料口,最上层的层模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平赵彦林张斌周天驰
申请(专利权)人:奥钢联金属部件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