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240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47
本公开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至少一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一开关管以及一电阻,其中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浪涌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压降加上开关管中体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大于整流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使得整流二极管成为浪涌电流的主要泄放通路,避免了开关管被浪涌电流击穿。

rectifi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流电路
本公开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开关电源小型化的发展,开关电源的效率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开关电源前级整流电路采用多个二极管构成整流桥,但是二极管整流桥的损耗较高,因此如何降低整流桥部分的损耗是提升开关电源效率的关键点之一。为此,业内发展出采用MOSFET同步整流方式来降低整流桥损耗的方法,但该方法受限于浪涌电流的问题。由于MOS体二极管的存在,为浪涌电流提供了通路,造成开关电源初次上电时有浪涌电流流过MOS的体二极管,而传统MOS晶体管没有承受浪涌电流的能力,从而有击穿MOS晶体管的风险。因此,一般会在AC输入路径上串联电阻Rz减小浪涌电流,如图1所示。以AC电源L端电压正向为例,在AC上电瞬间,MOS晶体管Q1,Q2,Q3,Q4尚无驱动波形,电流沿限流电阻Rz,MOS晶体管Q1的体二极管到后级线路最后再通过MOS晶体管Q4的体二极管回到AC电源N端,构成一个回路。因为后级线路通常有较大电容,电容在第一次上电未充满电的情况下,阻抗很低,因此产生了很大浪涌电流。而串联在主电路中的限流电阻Rz增加了线路阻抗,使得浪涌电流大大减少。其中,限流电阻Rz一般选取几欧姆甚至更大,在线路稳态工作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损耗。即便MOS晶体管另外并联有一个二极管,如图2所示,浪涌电流由MOS体二极管与并联的二极管共同承担。但是由于MOS晶体管体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通常低于并联二极管,仍然不可避免的有较大的浪涌电流流过MOS体二极管,而MOS晶体管承受浪涌电流能力比二极管要低很多,因此MOS晶体管仍有被击穿的风险。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整流电路,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可以很好的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缺陷,避免了MOS晶体管被浪涌电流击穿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至少一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一开关管以及一电阻,其中所述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两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任意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任意三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四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分支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或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电路,所述第二分支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分支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或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n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n至少一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一开关管以及一电阻,其中所述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
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
至少一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一开关管以及一电阻,其中所述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路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两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任意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三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中的任意三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四个所述分支电路,分别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11.一种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桥臂,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一交流电源的第一端;
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并联连接,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并且耦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以及
第一分支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鸿吴韬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