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171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槽、发射线圈外壳、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外壳和接收线圈;充电槽负责供电,发射线圈外壳固定在充电槽内壁,轴线与充电槽轴线重合;发射线圈有多个均布在发射线圈外壳中围成圆形,分为两组并产生相互加强的磁场,磁场方向为发射线圈外壳径向;接收线圈外壳固定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中,轴线与自主水下航行器轴线重合;接收线圈有四个均布在接收线圈外壳内,分成两组,相邻两个接收线圈不同组,每个线圈磁场方向为接收线圈外壳径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无线充电过程中耦合磁场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内部器件影响最小化,也保证自主水下航行器发生任意角度旋转偏移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互感稳定。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下无线充电线圈设计的
,尤其是指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业内习知,自主水下航行器可在水下巡视和探测,为岸上人员提供有价值信息。自主水下航行器电量有限,需要返回基地充电,目前常用的充电方式是将自主水下航行器打捞上岸更换电池或重复充电,耗费时间和人力,同时频繁的电池更换也可能导致接触不良问题。通过无线电能传输的方式给自主水下航行器充电,可免去了打捞上岸的环节,消除充电时摩擦和漏电的危险。目前对于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的研究,较少针对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特殊结构和水下应用场合对线圈结构优化设计。大多数设计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处于同一轴线上,使得耦合磁场集中在自主水下航行器内部,可能会干扰自主水下航行器内部器件的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套优化线圈结构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使得耦合磁场主要分布于自主水下航行器外壳附近,且具有强抗旋转偏移能力和恒压输出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合理可靠的自主水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充电槽、发射线圈外壳、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外壳、接收线圈;其中,所述充电槽为圆柱形空槽,能够提供无线充电的电能,自主水下航行器进入充电槽中进行充电;所述发射线圈外壳为空心扁圆环柱体,固定在充电槽内壁,其轴线与充电槽轴线重合;所述发射线圈有多个填充于发射线圈外壳的内、外圆之间形成的环形槽中围成圆形,将所有发射线圈分成两组半圆,通过改变各个发射线圈的绕组方向,保证两组半圆的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一致,从而产生相互加强的磁场,且磁场方向为发射线圈外壳的径向,所有发射线圈通过外接电路串联在一起,且该外接电路连接充电槽,能够将充电槽的电能引进发射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充电槽、发射线圈外壳、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外壳、接收线圈;其中,所述充电槽为圆柱形空槽,能够提供无线充电的电能,自主水下航行器进入充电槽中进行充电;所述发射线圈外壳为空心扁圆环柱体,固定在充电槽内壁,其轴线与充电槽轴线重合;所述发射线圈有多个填充于发射线圈外壳的内、外圆之间形成的环形槽中围成圆形,将所有发射线圈分成两组半圆,通过改变各个发射线圈的绕组方向,保证两组半圆的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一致,从而产生相互加强的磁场,且磁场方向为发射线圈外壳的径向,所有发射线圈通过外接电路串联在一起,且该外接电路连接充电槽,能够将充电槽的电能引进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外壳为空心扁圆柱体,固定在自主水下航行器中,其轴线与自主水下航行器轴线重合;所述接收线圈数量为四个,沿接收线圈外壳周向均布在接收线圈外壳内,四个接收线圈分成两组,相邻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鹏杨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