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166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6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它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通过循环流水养鱼,实现小池养鱼,大池养水,对养殖尾水分层过滤和再利用,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

A kind of aquaculture sewage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人工饲养,饲养槽中由于集中饲养,产量大,导致排污量大,现有的污水大都通过沉淀后循环利用,这就需要较大的水体配合,占用较多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由于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人工饲养,饲养槽中由于集中饲养,产量大,导致排污量大,现有的污水大都通过沉淀后循环利用,这就需要较大的水体配合,占用较多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本技术包括池塘和养殖槽,养殖槽位于池塘内,并把池塘分为养殖区和污水净化区,养殖槽两端均为开口,且在开口上分别设有滤网,位于养殖槽进水端的滤网内侧设有推水机,养殖槽的排水端设有挡板,靠近排水端的养殖槽底部设有残渣沉淀池,残渣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污口,位于养殖槽排水端一侧设有残渣过滤装置,残渣过滤装置的进料口通过泵与残渣沉淀池的排污口相通;污水净化区包括由养殖槽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污水沉淀池、污水过滤坝、曝气池、第二湿地净化池和生物净化池,残渣过滤装置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的第一湿地净化池相通,养殖槽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相通,污水沉淀池、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页岩陶粒层和砾石层,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残渣过滤装置包括外筒体、滤筒、螺旋输送叶片和叶片驱动电机,滤筒为锥形滤筒,滤筒安装在外筒体内,叶片驱动电机安装在外筒体上,并驱动螺旋输送叶片在滤筒内转动,外筒体和滤筒两端均封闭,位于直径较大端的滤筒和对应的外筒体上分别开有进料口,且在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出料端位于滤筒内,位于直径较小端的滤筒和外筒体上开有排渣口,滤筒和外筒体的排渣口之间通过排渣管相通,外筒体底部设有排液口。养殖槽进水口底部上设有挡墙,进水端滤板安装在挡墙上。污水过滤坝的高度高于池塘的水面高度,空心砖坝壁为蜂窝砖堆砌而成。本技术优点是:通过循环流水养鱼,实现小池养鱼,大池养水,对养殖尾水分层过滤和再利用,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残渣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污水过滤坝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养殖槽2两端均为开口,且在开口上分别设有滤网5,位于养殖槽2进水端的滤网5内侧设有推水机6,养殖槽2的排水端设有挡板9,靠近排水端的养殖槽2底部设有残渣沉淀池10,残渣沉淀池10底部设有排污口,位于养殖槽2排水端一侧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的进料口通过泵与残渣沉淀池10的排污口相通;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残渣过滤装置15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4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相通,养殖槽2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35相通,污水沉淀池31、曝气池33和生物净化池35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32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38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39、页岩陶粒层40和砾石层41,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42,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43。残渣过滤装置15包括外筒体19、滤筒20、螺旋输送叶片21和叶片驱动电机22,滤筒20为锥形滤筒,滤筒20安装在外筒体19内,叶片驱动电机22安装在外筒体19上,并驱动螺旋输送叶片21在滤筒20内转动,外筒体19和滤筒20两端均封闭,位于直径较大端的滤筒20和对应的外筒体19上分别开有进料口,且在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23,进料斗23的出料端位于滤筒20内,位于直径较小端的滤筒20和外筒体19上开有排渣口,滤筒20和外筒体19的排渣口之间通过排渣管相通,外筒体19底部设有排液口。养殖槽2进水口底部上设有挡墙45,进水端滤板5安装在挡墙45上。污水过滤坝32的高度高于池塘1的水面高度,空心砖坝壁43为蜂窝砖堆砌而成。工作方式及原理:推水机6把水向养殖槽2的排水端方向推送,养殖尾水在残渣沉淀池10处沉淀,并通过泵进入到残渣过滤装置15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流入到污水净化区4内分层净化后再回流到养殖槽2内实现循环,使池塘1内的水流动起来,滤网5防止鱼逃跑,水流在挡板9的阻挡作用下在残渣沉淀池10区形成漩涡,方便残渣沉淀,漂浮在水面的饲料残渣则通过排水端的滤网5进入到污水净化区4内。污水净化方式,第一湿地净化池30和第二湿地净化池34上种植水生植物,第一湿地净化池30和第二湿地净化池34顶部基土位于水面之下,污水过滤坝32顶部高于水面,污水依次经过第一湿地净化池30初步净化、到污水沉淀池31内进行沉淀、到污水过滤坝32进行二次过滤净化、到曝气池33内曝气增氧、到污水过滤坝32进行三次净化后进入到生物净化池35内进行四次净化,生物净化池35内种植沉底植物养殖滤食性鱼类,污水经过多层级净化后再进入到养殖槽2内;污水过滤坝32的前端坝壁为水流方向的进水端,后端坝壁为排水端,前端坝壁的上层为实心砖坝壁42,实心砖坝壁42透水性差,前端坝壁的下层为空心砖坝壁43,空心砖坝壁43透水性强,污水从前端坝壁下层进入到坝体内,依次经过砾石层41、页岩陶粒层40和基土层39过滤后从后端坝壁上层渗出进行过滤,坝体的基土层39上可种植植被绿化。残渣过滤装置15工作方式,外筒体19和滤筒20水平放置,且外筒体19和滤筒20之间设有间隙,残渣污水从进料斗23进入到滤筒20内,在螺旋输送叶片21的带动下,残渣向直径较小端的滤筒20方向输送,输送过程中液体从滤筒20的滤孔排出到外筒体19内,从外筒体19的排液口排出,而残渣则从滤筒20的排渣口排出。挡墙45的作用是防止水流动过程中生物净化池35内的污泥进入到养殖槽2内。空心砖坝壁43为蜂窝砖,蜂窝砖的孔径为5-1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养殖槽(2)两端均为开口,且在开口上分别设有滤网(5),位于养殖槽(2)进水端的滤网(5)内侧设有推水机(6),养殖槽(2)的排水端设有挡板(9),靠近排水端的养殖槽(2)底部设有残渣沉淀池(10),残渣沉淀池(10)底部设有排污口,位于养殖槽(2)排水端一侧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的进料口通过泵与残渣沉淀池(10)的排污口相通;/n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残渣过滤装置(15)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4)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相通,养殖槽(2)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35)相通,污水沉淀池(31)、曝气池(33)和生物净化池(35)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32)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38)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39)、页岩陶粒层(40)和砾石层(41),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42),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养殖槽(2)两端均为开口,且在开口上分别设有滤网(5),位于养殖槽(2)进水端的滤网(5)内侧设有推水机(6),养殖槽(2)的排水端设有挡板(9),靠近排水端的养殖槽(2)底部设有残渣沉淀池(10),残渣沉淀池(10)底部设有排污口,位于养殖槽(2)排水端一侧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的进料口通过泵与残渣沉淀池(10)的排污口相通;
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残渣过滤装置(15)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4)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相通,养殖槽(2)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35)相通,污水沉淀池(31)、曝气池(33)和生物净化池(35)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32)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38)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39)、页岩陶粒层(40)和砾石层(41),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民陈方易家新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