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注塑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144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宝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充电宝注塑外壳,包括外壳组件、限位组件及导热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第一注塑壳体及第二注塑壳体,限位组件包括抵持片及多个顶持凸起,导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条、第二散热条、第一导热接触片及第二导热接触片;通过设置多个顶持凸起,在安装时将电路板放置在紧固腔体内,并与多个顶持凸起相顶持,从而将电路板紧密限位,避免充电宝发生摔落或者拉拽数据线使得电路板发生松动,影响充电效率;通过设置导热组件,蓄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注塑壳体的两侧散发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散热均匀度,代替了传统通过开设单一的散热孔位进行散热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散热的效率,还避免了蓄电池热量的囤积。

Injection molding shell of power b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宝注塑外壳
本技术涉及充电宝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宝注塑外壳。
技术介绍
目前,充电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产品,当手机、平板电脑或者MP4没有电量时,充电宝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供电角色。充电宝小巧,易方便携带,特别是在没有插座为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充电宝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电源,充电宝内置蓄电池以及电路板,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预先为内置的蓄电池充电,即输入电能,并以化学能形式预先存储起来,当需要时,即由蓄电池提供能量及产生电能,以电压转换器达至所需电压,由输出端子输出供给所需设备提供电源作充电或其他用途。然而,现阶段的充电宝外壳虽然设置有固定电路板的区域,但是当充电宝发生摔落或当数据线发生拉扯时,电路板由于未被紧固往往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容易导致电路板与内部的蓄电池接触不良,从而降低充电效率;同时,现阶段的充电宝大多数开设单一的散热孔位对内部蓄电池进行散热,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充电宝内部的蓄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开设单一的散热孔位容易导致散热不均匀,热量容易囤积,并且散热效率低,容易出现蓄电池过热烧坏的风险。<b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宝注塑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注塑壳体及第二注塑壳体,所述第一注塑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壳体上;/n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持片及多个顶持凸起,各所述顶持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上,所述抵持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上,且所述抵持片与各所述顶持凸起共同形成紧固腔体;及/n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条、第二散热条、第一导热接触片及第二导热接触片,所述第一散热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内,所述第二散热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热接触片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散热条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接触片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导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宝注塑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注塑壳体及第二注塑壳体,所述第一注塑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壳体上;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持片及多个顶持凸起,各所述顶持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上,所述抵持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上,且所述抵持片与各所述顶持凸起共同形成紧固腔体;及
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条、第二散热条、第一导热接触片及第二导热接触片,所述第一散热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内,所述第二散热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热接触片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散热条连接,所述第一导热接触片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接触片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条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接触片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条与所述第二散热条共同形成电池容纳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宝注塑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条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壳体上,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注塑壳体上,各所述顶持凸起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条上,所述第一导热接触片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密封条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接触片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密封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福余帆张志华方兆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贝斯天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