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126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包括泵组安装架、循环泵、出水管、气液混合装置和收风装置,循环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合的电动机、转子部件、出水段和吸入段,通过在循环泵的电动机下方设置收风装置,循环泵的电动机设置用于散热的风扇,在泵运行时,收风装置将电动机风扇产生的风能收集后送至气液混合装置中与出水管内的介质进行气液混合循环,收集的风能含有大量氧气,可与介质发生氧化反应,无需另外增加制氧或制风设备的情况下,节能且降低成本;且收集的风能具有空气压力,可产生射流作用带动出水管内的介质流动,使循环泵和出水管内的介质出现虹吸流动,降低电动机对循环泵的做功,减小能耗,降低介质的生产处理成本。

Forced circulation pump unit for 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系统用泵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现有的水处理系统技术中,尤其是各种工业、矿业、生活、养殖等领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采用循环泵组进行污水介质的循环和分解氧化。现有技术中,在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工艺中需要潜水泵、曝气机、推进器、搅拌器、独立的加药装置等设备才能进行污水的分解净化处理生产,在氧化铝分解循环处理系统工艺中需要循环泵、送风机、搅拌器、独立的加药装置等设备才能进行氧化铝分解循环处理生产,在碱厂盐卤结晶循环处理系统工艺中需要循环泵、搅拌器、独立的加药装置等设备才能进行盐卤结晶循环处理生产,三种工艺处理系统所需要的设备都比较多,系统复杂,消耗功率巨大,维护维修困难,所有造成了工艺处理系统的投资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节能,高效,可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包括泵组安装架、循环泵、出水管、气液混合装置和收风装置,所述循环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合的电动机、转子部件、出水段和吸入段,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出水段的出口位于所述泵组安装架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水面下方,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所述电动机包括电机风扇,所述收风装置设于所述电动机的下方,所述收风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收风装置包括蜗壳底板和盖板,所述电动机的底端与所述蜗壳底板连接,所述盖板套装在所述电动机外,所述蜗壳底板和所述盖板通过侧板连接,所述收风装置内设有螺旋流道,所述收风装置的一侧设有所述进气管连接的出气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包括管外壳,所述管外壳内设有集气腔体,所述集气腔体的底端设有出气喷嘴,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集气腔体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排气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液混合装置的出口通过出口弯头连接有出液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的出口段与所述出液管的管身的夹角为0°~6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7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液管内设有螺旋筋。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射流管,所述吸入段内设有集液腔,所述集液腔的顶端设有出液喷嘴,所述射流管的顶端与储液装置连接,所述射流管的底端与所述集液腔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泵组安装架为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所述泵组安装架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连接的三个侧板,所述循环泵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所述循环泵和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循环泵的电动机下方设置收风装置,循环泵的电动机设置了用于散热的风扇,在循环泵运行时,风扇产生的气流会沿电动机下流至收风装置,收风装置将电动机风扇产生的风能收集后送至气液混合装置中与出水管内的介质进行气液混合循环,收集的风能内含有大量氧气,可与循环处理介质发生氧化反应,本技术在不需要另外增加制氧或制风设备的情况下,加快介质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效果,节能且降低成本;同时由于收集的风能具有空气压力,该压力在气液混合装置中释放,产生射流作用带动出水管内的介质流动,使循环泵和出水管内的介质出现虹吸流动,降低电动机对循环泵的做功,减小能耗降低介质的生产处理成本。2、本技术的收风装置内设置螺旋流道,可推进气流的流动。在泵组运行时,循环泵抽取的介质通过出水段流至出水管内,流动的介质会压缩出水管内的空气,排气阀可将空气排出,使出水管内的压力降低,加快介质的流动,防止倒流。出口弯头可防止流出的介质对管内的介质产生往回的推力。出液管的螺旋筋可使介质螺旋旋转流出,从而带动整个处理水池或容器内的介质旋转翻滚运动,进一步加大介质分解处理的能力,使水处理系统不再使用曝气机、推进器、搅拌器等设备。射流管与集液腔连接,可输送有压冷却润滑液和有压化学反应药剂对叶轮进行冷却润滑、抗汽蚀处理。泵组安装架除了底面和一个侧面以外,其余封闭,可以确保介质不会在循环泵处发生漩涡,不会因泵组安装架外部介质的旋转漩涡而影响水泵的运行,保证了泵组的运行稳定性提高了循环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泵组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收风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气液混合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的吸入段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图1中:1-泵组安装架,2-防旋筋板,3-循环泵,4-射流管,5-吊耳,6-温度检测探头,7-第一调节阀,8-进气管,9-排气管,10-第二调节阀,11-进液管,12-第三调节阀,13-支架,14-联接管,15-收风装置,16-电动机,17-排残管,18-出水管,19-排气阀,20-支承架,21-第一支撑筋,22-第一固定环,23-气液混合装置,24-第二支撑筋,25-第二固定环,26-出口弯头,27-出液管,28-螺旋筋,29-第一导流筋,47-加药管,48-第四调节阀,49-混合器,50-吸入段,51-出水段,52-夹角,53-流量计,54-止回阀,55-转子部件;图2中:30-安装孔,31-涡壳底板,32-盖板,33-螺栓,34-螺旋起点,35-出气口,36-螺旋流道;图3中:17-管外壳,37-第二导流筋,38-整流筋,39-稳流环,40-集气腔体,41-第一管接口,42-出气喷嘴;图4中:43-第三导流筋,44-出液喷嘴,45-集液腔,46-第二管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组安装架、循环泵、出水管、气液混合装置和收风装置,所述循环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合的电动机、转子部件、出水段和吸入段,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出水段的出口位于所述泵组安装架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水面下方,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所述电动机包括电机风扇,所述收风装置设于所述电动机的下方,所述收风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组安装架、循环泵、出水管、气液混合装置和收风装置,所述循环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配合的电动机、转子部件、出水段和吸入段,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出水段的出口位于所述泵组安装架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段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水面下方,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所述电动机包括电机风扇,所述收风装置设于所述电动机的下方,所述收风装置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风装置包括蜗壳底板和盖板,所述电动机的底端与所述蜗壳底板连接,所述盖板套装在所述电动机外,所述蜗壳底板和所述盖板通过侧板连接,所述收风装置内设有螺旋流道,所述收风装置的一侧设有所述进气管连接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包括管外壳,所述管外壳内设有集气腔体,所述集气腔体的底端设有出气喷嘴,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集气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用强制循环泵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兵江劲松唐建迎徐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昕恒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