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卡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889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托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卡托装置包括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层叠状态时,第一卡托框架叠置于第二卡托框架上,当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托框架与第二卡托框架平铺开且第一卡托框架位于第二卡托框架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卡托装置适用于装配多张电子卡,并且能够实现卡托装置的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从而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内的安装空间的设计调整卡托装置的使用状态,使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优化。

Mobile terminal and its Cato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及其卡托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卡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目前市场上手机正朝着多样化和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因此SIM卡的放置位置限制越来越严格,目前比较薄的手机大多采用卡托装载SIM卡,将卡托安装在手机侧面。申请号为201610109614.2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一种数码卡固定装置,通过将两种卡的装配位置垂直设置,并且装配位置部分重叠,能够在不增加布局空间的前提下兼容NanoSIM卡和MicroSD卡,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择其一进行装配,数码卡使用数量受限,无法满足用户的灵活性需求。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既使用双卡双待同时又要扩展内存的需求,需要手机对电子卡的容置数量进行调整,例如手机卡托包括双SIM卡或者单SIM卡加存储卡(MicroSD/TF卡)或者双SIM卡加存储卡的类型。这就对手机卡托的堆叠方式及手机卡托的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机卡托的外形尺寸越小、功能越多样化就越符合市场的需要。通常市面上,针对多卡的卡托装置,将电子卡单层摆放,可以实现同时使用三张卡,但是卡托长度过长,严重占用手机内部空间。现有技术中有可容置多卡的卡托装置,通常采用一体式的双面卡托,即将两张电子卡分别装配于正反两面的卡托框架内,缩短了卡托的长度方向,可是这会带来电子卡的固定不牢靠,引起卡脱落的风险,并且不利于匹配用户实际使用中各种不规则的卡,没有折叠功能,降低了产品的多功能性。>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可折叠多卡卡托装置通常在门板处采用铰链的方式,实现上下卡托框架的旋转与折叠,可是上卡托框架与下卡托框架在门板处展开的最大旋转角度不大于90°,从而造成卡托装置在展开状态时(上下卡托框架成90°),无法插入卡座内的情况,所以只能在层叠状态下使用,并且该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引起产品断裂的风险。当上下卡托框架在层叠状态时,无法对位于上下位置的电子卡起到互相限位的作用,卡有脱落的可能。并且能够容置卡的数量和种类比较局限,大多都是只能装配两张卡,且类型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托装置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该卡托装置适用于装配多张电子卡,并且能够实现卡托装置的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从而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内的安装空间的设计调整卡托装置的使用状态,使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优化。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托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所述卡托装置包括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层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叠置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上,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平铺开且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位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前端。进一步地,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进行翻转折叠。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多个转动连接块,每个转动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托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避让槽和多个第二避让槽,每个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一个对应的第一避让槽内,每个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个对应的第二避让槽内。进一步地,每个转动连接块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轴孔的轴线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缘和后端缘,所述卡托装置还包括卡托门板,所述后端缘与所述卡托门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端缘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在水平面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的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收容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卡托框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对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呈水平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在水平面内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一侧边的中点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第一卡托框架的一端固定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卡托框架通过所述轴套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心水平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设置,所述轴套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电子卡,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底部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电子卡。进一步地,每个容置槽用于放置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微型客户识别模块Mirco-SIM卡、毫微型客户识别模块Nano-SIM卡或手机存储卡中的一种电子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上各设置一个所述容置槽,或者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上设置一个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上设置两个所述容置槽。一种卡托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存储卡和/或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所述卡托装置包括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容纳于所述第二卡托框内,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旁;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内用以容纳所述存储卡和/或所述电子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在水平面内滑动,当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整体容纳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的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收容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卡托框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对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托框架设有弹性组件,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拉伸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弹性组件,当处于收回状态时,压缩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弹性组件,使得所述第一卡托框架收回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存储卡的存储卡槽和用于容置所述电子卡的电子卡槽,所述存储卡槽与所述电子卡槽具有部分重叠的卡槽区域,所述存储卡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子卡槽的长度方向形成夹角。一种卡托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存储卡和/或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通过活动机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所述卡托装置包括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层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叠置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上,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平铺开且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位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电子卡的第一卡托框架和第二卡托框架,所述卡托装置包括层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层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叠置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上,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平铺开且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位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通过转动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进行翻转折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多个转动连接块,每个转动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托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设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第二轴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避让槽和多个第二避让槽,每个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一个对应的第一避让槽内,每个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一个对应的第二避让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动连接块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轴孔的轴线相互平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和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之间的转动连接点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前端缘和后端缘,所述卡托装置还包括卡托门板,所述后端缘与所述卡托门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端缘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两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侧边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在水平面内滑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托框架的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卡托框架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收容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卡托框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对所述第二卡托框架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托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呈水平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卡托框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在水平面内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一侧边的中点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第一卡托框架的一端固定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卡托框架通过所述轴套可绕所述连接轴的轴心水平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第二卡托框架设置,所述轴套可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许宁王栋张锐孟跃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