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78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0
为克服现有管状钙钛矿电池结构存在光电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方形管、透明导电层、功能层和内部电极,所述透明方形管包括环绕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透明方形管的第一侧壁内壁和第三侧壁内壁均覆盖有所述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内侧覆盖有所述功能层,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覆盖有所述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的两侧分别电连接两个所述功能层的最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高了受光面积,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

A square tube perovskite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透明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收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组成,其中透明电极主要是以导电玻璃或者柔性材料作为基底,依次向上是致密层,多孔支架层,钙钛矿吸收层,空穴传输层以及内部电极,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外视上可分为平面结构和管状结构,从内部结构上可以分为顺式(p-i-n型)和反式(n-i-p型),其中顺式和反式的平面结构钙钛矿电池在市面上均已有报道,两者性能各有优势,常规平面钙钛矿电池的内部电极位于平面背面,其不透光的特性使得平面钙钛矿电池的背面基本无法受光。而管状的钙钛矿结构却较少,尤其是反式的管状钙钛矿结构,这是因为在顺式结构中致密层和介孔层需要高温退火,而后续的空穴传输层大多为有机物,不耐高温,因此常规的方法是在导电材料上先制备致密层和介孔层,高温退火后再制备吸光层,空穴传输层,最后在表面蒸镀或者溅射金属电极导电,但是由于表层金属电极不透光,由该法制备的管式钙钛矿无法从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方形管、透明导电层、功能层和内部电极,所述透明方形管包括环绕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所述透明方形管的第一侧壁内壁和第三侧壁内壁均覆盖有所述透明导电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吸收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内侧覆盖有所述功能层,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覆盖有所述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的两侧分别电连接两个所述功能层的最内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方形管、透明导电层、功能层和内部电极,所述透明方形管包括环绕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所述透明方形管的第一侧壁内壁和第三侧壁内壁均覆盖有所述透明导电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吸收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内侧覆盖有所述功能层,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的内壁覆盖有所述内部电极,所述内部电极的两侧分别电连接两个所述功能层的最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方形管的第二侧壁的内壁和第四侧壁的内壁均覆盖有所述内部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掺氟氧化锡层或掺铟氧化锡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有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钙钛矿吸收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由外至内依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管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有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所述钙钛矿吸收层和所述空穴传输层由外至内依次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刘琼姚云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