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70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管装置,它包括旋转架以及驱动旋转架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料管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它还包括一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一顶杆以及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顶杆从料管的下端穿入后延伸至料管上端。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每根料管都可以装很多片状材料、装满一管后旋转架转动一个工位就可以继续装了,装满的料管就可以取下,然后换上新的空料管,装管效率高;顶杆可以起到放置片状材料的作用,顶杆在片状材料数量逐渐增多的时候同步下降,片状材料不会直接从料管顶端落至料管底端,保护效果好。

Pipeli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片状的材料,比如磁性材料中的磁钢,片状材料在检测完后需要进行装管,即将片状材料放到一根长度较长的料管里,片状材料叠放在一起进行装管,目前一些设备是用于给片状材料进行装管用的,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片状材料直接放入到料管里,片状材料直接从料管顶端落至料管底端,片状材料受到冲击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装管效率的装管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装管装置,它包括旋转架以及驱动旋转架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料管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它还包括一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一顶杆以及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顶杆从料管的下端穿入后延伸至料管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底盘,底盘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料管设置在上转动盘和下转动盘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底盘之间通过多根导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转动盘包括上转动板和固定在上转动板外侧的多块上连接块,下转动盘包括下转动板和固定在下转动板顶部外沿的多个下连接台,料管固定在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台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下转动板的外沿均布多个上下贯通且供顶杆插入的通孔,下连接台下端放入通孔中,下连接台具有开口向上的卡槽,料管下端卡入卡槽;所述上连接块的外侧设有卡口,料管的上端卡入卡口。所述下连接台的数量为连接块数量的两倍,每个下连接台上设置一个卡槽,每个上连接块上设置两个卡口。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台的下端具有与卡槽连通且供顶杆插入的插口,顶杆从下至上依次穿过下转动板、下连接台和料管。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上端从料管上端穿出。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一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减速箱、设置在底座底部的装管电机以及与减速箱、装管电机连接的同步带传动组件,减速箱的输出轴与底盘底部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一立柱、固定在立柱顶部的传动箱、与传动箱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立柱内且连接传动箱的丝杆组件,丝杆组件连接有一升降块,升降块与顶杆底部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与传动箱连接的丝杆以及与丝杆配合的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与升降块内端固定,升降块外端伸出立柱。所述传动箱采用齿轮传动件或带轮传动件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管装置,其有益效果是: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每根料管都可以装很多片状材料、装满一管后旋转架转动一个工位就可以继续装了,装满的料管就可以取下,然后换上新的空料管,装管效率高;顶杆可以起到放置片状材料的作用,顶杆在片状材料数量逐渐增多的时候同步下降,片状材料不会直接从料管顶端落至料管底端,保护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转动板、下连接台、料管、上连接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连接台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顶杆与升降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所示:1—料管,2—旋转架,21—上转动盘,211—上转动板,212—上连接块,2121—卡口,22—下转动盘,221—下转动板,2211—通孔,222—下连接台,2221—卡槽,2222—插口,23—底盘,24—导柱,3—旋转驱动机构,31—底座,32—减速箱,33—装管电机,34—同步带传动组件,4—顶料机构,41—顶杆,42—升降驱动机构,421—立柱,422—传动箱,423—驱动电机,424—丝杆组件,4241—丝杆,4242—丝杆螺母,5—升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图4所示,装管装置,它包括旋转架2以及驱动旋转架2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3,旋转架2上均布多个料管1,料管1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它还包括一顶料机构4,顶料机构4包括一顶杆41以及驱动顶杆41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42,顶杆41从料管1的下端穿入后延伸至料管1上端。旋转架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上转动盘21、下转动盘22和底盘23,底盘23连接旋转驱动机构3,料管1设置在上转动盘21和下转动盘22之间。上转动盘21、下转动盘22和底盘23之间通过多根导柱24连接。上转动盘21包括上转动板211和固定在上转动板211外侧的多块上连接块212,下转动盘22包括下转动板221和固定在下转动板221顶部外沿的多个下连接台222,料管1固定在上连接块212和下连接台222之间。下转动板221的外沿均布多个上下贯通且供顶杆41插入的通孔2211,下连接台222下端放入通孔2211中,下连接台222具有开口向上的卡槽2221,料管1下端卡入卡槽2221;上连接块212的外侧设有卡口2121,料管1的上端卡入卡口2121。下连接台222的数量为连接块212数量的两倍,每个下连接台222上设置一个卡槽2221,每个上连接块212上设置两个卡口2121。每根料管1都可以装很多片状材料、装满一管后旋转架2转动一个工位就可以继续装了,装满的料管1就可以取下,然后换上新的空料管1。一根料管1装满后,将该料管1和下连接台222一起取下,防止料管1单独取下时出现片状材料掉落的情况。下连接台222的下端具有与卡槽2221连通且供顶杆41插入的插口2222,顶杆41从下至上依次穿过下转动板221、下连接台222和料管1。顶杆41的上端从料管1上端穿出,或者顶杆41的顶面与料管1的顶面齐平。顶杆41可以起到放置片状材料的作用,顶杆41在片状材料数量逐渐增多的时候同步下降,片状材料不会直接从料管1顶端落至料管1底端。旋转驱动机构3包括一底座31、设置在底座31顶部的减速箱32、设置在底座31底部的装管电机33以及与减速箱32、装管电机33连接的同步带传动组件34,减速箱32的输出轴与底盘23底部固定。升降驱动机构42包括一立柱421、固定在立柱421顶部的传动箱422、与传动箱422连接的驱动电机423、设置在立柱421内且连接传动箱422的丝杆组件424,立柱421与底座31外侧固定,传动箱422采用齿轮传动件或带轮传动件连接驱动电机423、丝杆组件424,丝杆组件424连接有一升降块5,升降块5与顶杆41底部固定。丝杆组件424包括与传动箱422连接的丝杆4241以及与丝杆4241配合的丝杆螺母4242,丝杆螺母4242与升降块5内端固定,升降块5外端伸出立柱421。驱动电机423工作时,传动箱422带动丝杆4241转动,丝杆4241可带动丝杆螺母424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顶杆41可上下移动。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旋转架以及驱动旋转架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料管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n它还包括一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一顶杆以及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顶杆从料管的下端穿入后延伸至料管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旋转架以及驱动旋转架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架上均布多个料管,料管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开口;
它还包括一顶料机构,顶料机构包括一顶杆以及驱动顶杆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顶杆从料管的下端穿入后延伸至料管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底盘,底盘连接旋转驱动机构,料管设置在上转动盘和下转动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和底盘之间通过多根导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盘包括上转动板和固定在上转动板外侧的多块上连接块,下转动盘包括下转动板和固定在下转动板顶部外沿的多个下连接台,料管固定在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动板的外沿均布多个上下贯通且供顶杆插入的通孔,下连接台下端放入通孔中,下连接台具有开口向上的卡槽,料管下端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码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