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仪表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15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副仪表面板包括副仪表本体以及水杯,所述副仪表本体上设有水杯架,所述水杯架一体地从所述副仪表本体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杯安装于所述水杯架内,所述水杯架上设有第一加热座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座安装于所述水杯架的底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座的下方,所述水杯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座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座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第一磁石,所述第一磁铁对准所述第一磁石,整个装置加热效果好,加热速度快,安全性高,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

A kind of auxiliary instrument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仪表面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副仪表面板。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在寒冬季节里的一杯热水足够使人们振奋精神;对于在长途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来说,喝上一杯温度适宜的水,可以有效地补充体力,使其精神充沛,因此现有技术中人们在长途驾驶时都会在车内放置保温杯以保持水的温度,用来满足长途驾驶过程中对热水的需求,但是保温杯带水的水量有限,而且保温杯保温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水杯,其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汽车震动导致水杯与加热座之间易松开,从而导致加热过程中止的情况,由此不仅易损坏加热装置,也使得其加热过程比较漫长,此外现有技术中水杯架上的加热座在不进行加热时也是一直处于通电状态,从而使得其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仪表面板,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其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一磁石的相互吸引,能够有效地将水杯吸附于水杯架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震动导致水杯与加热座之间易发生松开而导致加热中止的问题,从而使得其加热过程能够快速稳定地进行,同时也能有效地保证水杯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仪表面板,其水杯架能够在不加热时处于断电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个水杯架的安全性能。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副仪表面板包括副仪表本体以及水杯,所述副仪表本体上设有水杯架,所述水杯架一体地从所述副仪表本体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杯安装于所述水杯架内,所述水杯架上设有第一加热座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座安装于所述水杯架的底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座的下方,所述水杯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座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座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第一磁石,所述第一磁铁对准所述第一磁石。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水杯架底部的外表面上螺纹固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有内腔体,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内腔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有弹簧、连接板以及导电片,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水杯架本体底部的外表面,另一端固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磁石环绕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内。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座的底部设有两个导电柱,两个所述导电柱分设于所述水杯架底部的外表面,所述导电片面向两个所述导电柱。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电柱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导电片上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分别对准两个所述导电柱。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水杯包括杯盖、内杯体以及外杯体,所述外杯体套设于所述内杯体的外表面,所述杯盖螺纹套设于所述内杯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座上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内杯体以及所述外杯体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杯盖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得以感应所述水杯内水的温度,所述杯盖的外表面上设有显示屏、温度设置按钮以及加热启动按钮,所述显示屏得以显示所述水杯内水的温度,所述温度设置按钮得以对所述水杯内水加热的温度进行调控,所述加热启动按钮得以控制整个加热过程的启停。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外杯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得以容纳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外杯体的底部设有圆环形的杯垫,所述杯垫固接于所述外杯体底部的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内杯体内设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内杯体内距离底面的五分之一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水杯架内部包覆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得以增强所述水杯架的强度,所述水杯架的内表面粘接有柔性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其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一磁石,通过第一磁铁吸附第一磁石,不仅能够快速地实现电能的传输,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所述第二加热座以及所述第一加热座之间容易发生松动而使得加热不够稳定地问题,从而保证了加热过程中电路连接的稳定性,由此使得整个加热过程安全性更好;其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一磁石的作用而发生断开和接通,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水杯架在不加热时,其处于断电状态,由此有效地提高了整个水杯架的安全性能;其设有加热启动按钮,能够有效地控制加热过程的启停,从而使得整个加热过程更加人性化;其水杯架内设有柔性层,能够有效地减少水杯与水杯架之间的碰撞,从而对其两者均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中水杯和水杯架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中水杯和水杯架分离状态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中杯盖的主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中水杯架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中水杯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至图6所示的是一种副仪表面板1包括副仪表本体10以及水杯20,所述副仪表本体10上设有水杯架30,所述水杯架30一体地从所述副仪表本体10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杯20安装于所述水杯架30内,所述水杯架30得以对所述水杯20进行固定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驾驶过程中由于汽车震动导致所述水杯20发生倾倒的现象;所述水杯架30上设有第一加热座31以及控制开关32,所述第一加热座31安装于所述水杯架30的底部,所述第一加热座31与汽车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开关32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座31的下方,所述水杯20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座21以及第一磁铁22,所述第一磁铁22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座21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座21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座31,所述第一加热座31得以将电能传输给所述第二加热座21,所述第二加热座21得以对所述水杯20内的水进行加热操作,所述控制开关32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座31,所述控制开关32得以控制汽车电源与所述第一加热座31之间电路的连通,所述控制开关32上设有第一磁石321,所述第一磁铁22对准所述第一磁石321,当进行加热操作时,所述水杯20放置于所述水杯架30中,在所述第一磁铁22吸引所述第一磁石321的引力作用下,所述控制开关32得以将汽车电源与所述第一加热座31之间的电路连通,此时按下所述加热启动按钮234,所述加热启动按钮234得以接通所述第二加热座21,由此汽车电源、第一加热座31、第二加热座21、所述加热启动按钮234之间得以形成闭合地回路,从而汽车电源得以通过所述第一加热座31将电能传输给所述第二加热座21,所述第二加热座21得以对所述水杯20内的水进行加热操作,从而得以实现对所述水杯20内水进行加热的功能,同时由于所述第一磁铁22以及所述第二磁石的引力作用,使得所述水杯20得以吸附于所述水杯架30上,由此有效地解决了在汽车驾驶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仪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本体以及水杯,所述副仪表本体上设有水杯架,所述水杯架一体地从所述副仪表本体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杯安装于所述水杯架内,所述水杯架上设有第一加热座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座安装于所述水杯架的底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座的下方,所述水杯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座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座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第一磁石,所述第一磁铁对准所述第一磁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本体以及水杯,所述副仪表本体上设有水杯架,所述水杯架一体地从所述副仪表本体的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水杯安装于所述水杯架内,所述水杯架上设有第一加热座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加热座安装于所述水杯架的底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座的下方,所述水杯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座以及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座适配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加热座,所述控制开关上设有第一磁石,所述第一磁铁对准所述第一磁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仪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架底部的外表面上螺纹固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有内腔体,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内腔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有弹簧、连接板以及导电片,所述弹簧一端固接于所述水杯架本体底部的外表面,另一端固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导电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磁石环绕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仪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座的底部设有两个导电柱,两个所述导电柱分设于所述水杯架底部的外表面,所述导电片面向两个所述导电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仪表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导电片上设有两个凹槽,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阳王汉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汉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