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具有腔体的第一承载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进行热传递并承载膜体的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具有展开和扣合状态的承载件,在展开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方向运动后使得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形成散热空隙,在扣合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外侧表面抵接,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借助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热传导能够保证膜体表面温度的控制,提高复合效率,结构优化。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for film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了温度调节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乾膜产品的机构普遍分为三层,底层为乾膜产品载体的PET膜,中间为乾膜产品的主要成分的胶液层,上层为起到保护作用的PE膜。虽为保护膜,但也直接关系到乾膜产品的品质,符合效果直接对乾膜产品的使用产生影响。目前乾膜产品普遍的复合方式采用的是硬质管轮为载体,橡胶滚轮为压制的方式进行复合。但因为乾膜产品在经过工艺处理完成后表面干燥,在与保护膜进行复合的时候,并不容易复合紧密,从而出现各种贴合不良的状况,根本原因是因为硬质管轮在承载所述乾膜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保证乾膜产品表面的温度。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借助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热传导能够保证膜体表面温度的控制,提高复合效率,结构优化。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具有腔体的第一承载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进行热传递并承载膜体的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具有展开和扣合状态的承载件,在展开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方向运动后使得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形成散热空隙,在扣合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外侧表面抵接,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至少两个可独立工作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能够进行热传递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热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呈螺旋缠绕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与所述管道之间分别设置有万向接头。进一步地,包括沿垂直于所述承载件运动方向移动的锥形块、均布开设在每个所述承载件的端部上并向内凹陷形成的导向斜面,所述锥形块的侧壁分别与每个所述导向斜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呈辊轮状,且两者同轴设置。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承载件同步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加热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储水槽、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槽连通的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能够调节流速的泵浦。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能够较好地接收加热机构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膜体上,进而能够将膜体的表面温度控制在预设的复合温度范围内,提高膜体的复合效率和紧密度;2、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一方面在膜体复合过程中对膜体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膜体的正常压合;另一方面,其能够接收第一承载部上的热量,并将热量直接作用于膜体,且在膜体需要不同的温度要求下,通过调节第一承载部和承载件之间形成的散热空隙的尺寸,从而调节热传递的效率,以实现温度的快速调节,适应性好,结构优化。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扣合状态时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展开状态时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承载部;2、第二承载部;3、承载件;4、散热空隙;5、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万向接头;8、锥形块;9、导向斜面;10、温度检测单元;11、储水槽;12、加热器;13、泵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具有腔体的第一承载部1、用于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进行热传递并承载膜体的第二承载部2。所述第二承载部2包括多个具有展开和扣合状态的承载件3,在展开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3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的表面方向运动后使得所述第一承载部1和第二承载部2之间形成散热空隙4,在扣合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3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的外侧表面抵接。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1连通。上述的设置方式,通过第一承载部1的设置,能够较好地接收加热机构产生的热量,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膜体上,进而能够将膜体的表面温度控制在预设的复合温度范围内,提高膜体的复合效率和紧密度。所述第二承载部2包括多个承载件3,所述承载件3一方面在膜体复合过程中对膜体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膜体的正常压合;另一方面,其能够接收第一承载部1上的热量,并将热量直接作用于膜体,且在膜体需要不同的温度要求下,通过调节第一承载部1和承载件3之间形成的散热空隙4的尺寸,从而调节热传递的效率,以实现温度的快速调节,适应性好,结构优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部1整体呈圆柱状,且第一承载部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部1具有至少两个可独立工作的第一腔室5、与所述第一腔室5能够进行热传递的第二腔室6,所述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热机构。具体地,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将预设温度的热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腔室5,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热水产生的热能逐渐传递至第一承载部1的外表面,为后续膜体在压合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温度支持。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的膜体选为市面上常见的乾膜。当加工过程中,或者加工结束后,再需要对第一承载部1进行降温处理时,一种方式是处于常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具有腔体的第一承载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进行热传递并承载膜体的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具有展开和扣合状态的承载件,在展开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方向运动后使得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形成散热空隙,在扣合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外侧表面抵接,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具有腔体的第一承载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进行热传递并承载膜体的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多个具有展开和扣合状态的承载件,在展开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的表面方向运动后使得所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之间形成散热空隙,在扣合状态时,各个所述承载件的内侧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外侧表面抵接,所述加热机构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至少两个可独立工作的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能够进行热传递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加热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呈螺旋缠绕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膜体涂布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与所述管道之间分别设置有万向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骏,宋昊达,赵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