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上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下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第二温控装置和第四连接线。该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安装在高温贴合机压合轮后方,通过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加热元件、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的配合使用,对温度进行调节,将产品从340度以上的高温平稳过渡到室温,改善产品品质,改善产品由于突然承受温差太大而导致的涨缩大,易出现褶皱等问题,上、下加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压合轮出口的灰尘。
A preheating device for high temperature lamination of polyimide double-sided copper cla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为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覆铜板除具有薄、轻和可挠性的优点外,用聚酰亚胺基膜的柔性覆铜板,还具有电性能、热性能、耐热性优良的特点,它的较低介电常数性,使得电信号得到快速的传输,良好的热性能,可使得组件易于降温。为了满足全球对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更轻,更薄,传输更快的需求,柔性电子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生活中接触和使用的电子产品和仪器设备中,并逐渐发展为高科技制造的基础材料之一,目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主要生产方式是使用高温贴合机将热塑性聚酰亚胺膜和铜箔压合在一起进行连续生产,压合温度高达340℃以上,在此高温下生产,产品经过高温压合轮后,一下进入空气中,承受温差太大,容易导致产品出现涨缩大、外观褶皱等不良情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产品经过高温压合轮后,一下进入空气中,承受温差太大,容易导致产品出现涨缩大、外观褶皱等不良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上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下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第二温控装置和第四连接线。优选的,所述下加热板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型结构的连接柱,所述上加热板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一一对应的圆环,所述圆环和连接柱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圆环内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和导向柱为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高度等于连接柱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圆环后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连接柱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的厚度为4-7厘米,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的长度为40-80厘米,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的宽度比产品有效宽度宽5-15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安装在高温贴合机压合轮后方,通过上加热板、下加热板、加热元件、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温控装置的配合使用,对温度进行调节,将产品从340度以上的高温平稳过渡到室温,改善产品品质,改善产品由于突然承受温差太大而导致的涨缩大,易出现褶皱等问题,上、下加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压合轮出口的灰尘,改善产品外观,通过连接柱和圆环的配合使用,保证上、下加热板的完整性,便于上、下加热板相对位置的确定,且降低安装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加热板;2、下加热板;3、加热元件;4、第一连接线;5、第一温控装置;6、第二连接线;7、第三连接线;8、第二温控装置;9、第四连接线;10、连接柱;11、圆环;12、导向柱;13、导向槽;14、螺纹孔;15、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1、下加热板2、加热元件3、第一连接线4、第一温控装置5、第二连接线6、第三连接线7、第二温控装置8、第四连接线9、连接柱10、圆环11、导向柱12、导向槽13、螺纹孔14和紧固螺栓15,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内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3,上加热板1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4、第一温控装置5和第二连接线6,下加热板2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7、第二温控装置8和第四连接线9;进一步的,下加热板2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型结构的连接柱10,上加热板1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一一对应的圆环11,圆环11和连接柱10为卡合连接,通过圆环11和连接柱10的配合使用,确保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上下对齐,从而对产品进行有效的温度过渡;进一步的,连接柱10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柱12,圆环11内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槽13,导向槽13和导向柱12为滑动连接,导向柱12的高度等于连接柱10的高度,通过导向槽13和导向柱12的配合使用,便于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间位置的调整,实用性更高;进一步的,圆环11后端开设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5,紧固螺栓15与连接柱10为卡合连接,通过紧固螺栓15与连接柱10的配合使用,限定上加热板1的位置不变;进一步的,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的厚度为4-7厘米,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的长度为40-80厘米,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的宽度比产品有效宽度宽5-15厘米,确保产品完全在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内。工作原理:首先将下加热板2放在高温压合轮产品出口后端,然后上下移动上加热板1,连接柱10两端的导向柱12在圆环11内侧的导向槽13中上下滑动,在合适位置停止,然后拧紧螺纹孔14内的紧固螺栓15,将上加热板1的高度确定,分别第二连接线6和第四连接线9进行连接,使加热元件3通电,打开第一温控装置5和第二温控装置8,设置需要调节的温度,通过第一连接线4和第三连接线7对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的温度升到180度到200度,开启高温贴合机,产品从高温压合轮产品出口经过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使产品温度从340℃高温到室温平稳过渡。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上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下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第二温控装置和第四连接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内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元件,所述上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温控装置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下加热板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第二温控装置和第四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加热板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L”型结构的连接柱,所述上加热板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一一对应的圆环,所述圆环和连接柱为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双面覆铜板生产高温压合后预热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莎,陈庞英,张家煌,王湘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新高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