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燕欣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95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包括底座和吸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的左侧固定有第二传送带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均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所述第一挡板的前侧和第二挡板的前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吸气泵,所述吸盘设置在气管的后侧,所述底座的前侧固定有置物台,且置物台上放置有收集盒。该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当公盒和母盒移动至吸盘的后侧时,吸盘可在吸气泵的作用下将公盒和母盒吸附在其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可在液压缸和液压杆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从而将公盒母盒夹持移动在一起,以此完成拼装。

An efficient clamping and shifting component for automatic arrang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
本技术涉及夹持部件
,具体为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
技术介绍
五金工具在收纳时需要装入到工具盒中,工具盒包括公盒和母盒,工具盒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夹持移位组件对公盒母盒进行插接,以此方便工具盒的拼装。现有的夹持移位组件对公盒母盒的夹持不稳定,导致其在插接的过程中晃动而影响工作,且对插接完成的产品进行集中收集,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夹持移位组件对公盒母盒的夹持不稳定,导致其在插接的过程中晃动而影响工作,且对插接完成的产品进行集中收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包括底座和吸盘,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左侧通过电机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送带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的左侧固定有第二传送带装置,且第二传送带装置的左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均设置在凹槽内,且凹槽开设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且左侧液压缸的右侧通过液压杆与第一挡板相连接,同时右侧液压缸的左侧通过液压杆与第二挡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前侧和第二挡板的前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吸气泵,且吸气泵的后侧设置有气管,所述吸盘设置在气管的后侧,且吸盘贯穿第一挡板的后端面和第二挡板的后端面,所述底座的前侧固定有置物台,且置物台上放置有收集盒。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吸气泵通过螺栓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且螺栓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吸盘等距离分布在气管上。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竖直中轴线与底座的竖直中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1)设置有电机、电机轴、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将母盒和公盒分别放置在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上后,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均可在电机和电机轴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母盒和公盒向前传输,以便后续的夹持插接操作;(2)设置有第一传送带装置、第二传送带装置、液压缸、液压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吸气泵和吸盘,当公盒和母盒移动至吸盘的后侧时,吸盘可在吸气泵的作用下将公盒和母盒吸附在其上,同时停止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的转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可在液压缸和液压杆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从而将公盒母盒夹持移动在一起,以此完成拼装;(3)设置有第一传送带装置、第二传送带装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收集盒,拼装完成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移动至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的外侧,随后第一传送带装置和第二传送带装置继续转动,从而使插接后的产品掉落在收集盒内,以此进行集中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机,3、电机轴,4、第一传送带装置,5、第二传送带装置,6、凹槽,7、液压缸,8、液压杆,9、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11、吸气泵,12、螺栓,13、气管,14、吸盘,15、置物台,16、收集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根据图1和图2所示,底座1内设置有电机2,且电机2的左侧通过电机轴3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送带装置4,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电机2可带动电机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转动,从而方便公盒和母盒的传输工作,第一传送带装置4的左侧固定有第二传送带装置5,且第二传送带装置5的左侧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均设置在凹槽6内,且凹槽6开设在底座1上。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底座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7,且左侧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一挡板9相连接,同时右侧液压缸7的左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二挡板10相连接,液压缸7通过液压杆8与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均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对称设置,当公盒和母盒分别被吸附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上后,液压缸7可带动液压杆8伸长,从而带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向内侧移动,以此进行插接工作,插接完成后第一挡板9与第二挡板10均可在液压缸7和液压杆8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防止其阻挡产品的继续移动。根据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挡板9的前侧和第二挡板10的前侧均通过螺栓12固定有吸气泵11,且吸气泵11的后侧设置有气管13,吸气泵11通过螺栓12与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且螺栓12对称设置,转动螺栓12可将吸气泵11固定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上,随后吸气泵11可将对公盒母盒施加足够的吸力,此时公盒母盒左右对应放置,从而方便后续的夹持插接工作,吸盘14设置在气管13的后侧,且吸盘14贯穿第一挡板9的后端面和第二挡板10的后端面,吸盘14等距离分布在气管13上,等距离分布的吸盘14可加强吸引力度,使公盒母盒更好的固定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上,以方便后续的操作,底座1的前侧固定有置物台15,且置物台15上放置有收集盒16,收集盒16的竖直中轴线与底座1的竖直中轴线重合,公盒母盒插接完成后,继续向前移动,随后掉落在收集盒16内,以便于进行集中收集。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时,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所需地点,接通至外部电源,将公盒母盒分别放置在第二传送带装置5和第一传送带装置4上,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电机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转动,此时母盒和公盒的向前移动,当母盒和公盒接近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的后端面时,启动吸气泵11,此时吸盘14可将公盒母盒吸附在其上,同时停止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的转动并启动液压缸7,液压缸7带动液压杆8伸长,从而带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向内侧移动,以此进行插接工作,插接完成后,液压缸7带动液压杆8收缩,从而带动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0向外侧移动,直至其与公盒母盒相分离,随后使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继续转动,此时插接好的产品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包括底座(1)和吸盘(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电机(2),且电机(2)的左侧通过电机轴(3)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送带装置(4),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4)的左侧固定有第二传送带装置(5),且第二传送带装置(5)的左侧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均设置在凹槽(6)内,且凹槽(6)开设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7),且左侧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一挡板(9)相连接,同时右侧液压缸(7)的左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二挡板(10)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板(9)的前侧和第二挡板(10)的前侧均通过螺栓(12)固定有吸气泵(11),且吸气泵(11)的后侧设置有气管(13),所述吸盘(14)设置在气管(13)的后侧,且吸盘(14)贯穿第一挡板(9)的后端面和第二挡板(10)的后端面,所述底座(1)的前侧固定有置物台(15),且置物台(15)上放置有收集盒(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排合机的高效夹持移位组件,包括底座(1)和吸盘(1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电机(2),且电机(2)的左侧通过电机轴(3)转动连接有第一传送带装置(4),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4)的左侧固定有第二传送带装置(5),且第二传送带装置(5)的左侧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传送带装置(4)和第二传送带装置(5)均设置在凹槽(6)内,且凹槽(6)开设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7),且左侧液压缸(7)的右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一挡板(9)相连接,同时右侧液压缸(7)的左侧通过液压杆(8)与第二挡板(10)相连接,所述第一挡板(9)的前侧和第二挡板(10)的前侧均通过螺栓(12)固定有吸气泵(11),且吸气泵(11)的后侧设置有气管(13),所述吸盘(14)设置在气管(13)的后侧,且吸盘(14)贯穿第一挡板(9)的后端面和第二挡板(10)的后端面,所述底座(1)的前侧固定有置物台(15),且置物台(15)上放置有收集盒(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燕欣
申请(专利权)人:蔡燕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