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54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属于水平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包括风机、送风室、加热器、送风通道和干燥室;送风室开设有空气入口和循环入口,干燥室通过循环入口与送风室连通,空气入口的启闭可控制;干燥室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板和回风板,送风通道从干燥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设置,进风板设在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回风板与进风板相对设置,回风板通过循环入口与送风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加热空气在送风室和干燥室内循环流动,对循环后带有余热的空气二次加热,降低了能耗,并通过将进风板设在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以及回风板与进风板的相对设置,实现了加热后的空气在干燥室内以水平吹出,使极板受热均匀,避免极板裂开。

A drying room for battery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
本技术涉及水平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
技术介绍
极板是水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对极板组装成电芯组件前,需要先将极板烘干,现有对于水平电池的极板烘干是通过隧道式的干燥房,耗能较高,且难以控制热空气的流量,容易造成极板出现裂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以解决以上问题的电池极板3干燥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包括风机、送风室、加热器、送风通道和干燥室;所述送风室设在所述干燥室的外侧,所述风机、加热器均设在所述送风室内,所述送风通道设在所述干燥室内,所述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送风通道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机的吸气端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上方;所述送风室开设有空气入口和循环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和所述循环入口均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方,所述干燥室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所述空气入口的启闭可控制;所述干燥室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板和回风板,所述送风通道从所述干燥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设置,所述进风板设在所述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所述回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对设置,所述回风板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本技术通过使加热空气在送风室和干燥室内循环流动,对循环后带有余热的空气二次加热,降低了能耗,并通过将进风板设在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以及回风板与进风板的相对设置,实现了加热后的空气在干燥室内以水平吹出,使极板受热均匀,避免极板裂开。优选的,还包括排湿结构,所述排湿结构包括排湿孔,所述排湿孔设在所述回风板的上方。由于水蒸气的密度较小,因此设置排湿孔设在回风板的上方,便于排湿时排出水蒸气。优选的,所述排湿结构还包括排湿风机,所述排湿风机的吸气端设在所述进风板的上方并与所述干燥室连通,所述排湿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湿孔对应。设有排湿风机,加快将干燥室内的水蒸气通过排湿孔排出。优选的,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腔和多个加热管,多个所述加热管设在所述加热腔内。通过多个加热管对空气加热,加热的效率高。优选的,还包括进风调节板,所述进风调节板和所述进风板均开设有多个孔径大小和位置相同的板孔,所述进风调节板贴合所述进风板的一侧并相对所述进风板上下滑动形成可调节的进风孔。通过进风调节板与进风板上下滑动,使进风调节板上的板孔与进风板上的板孔相交形成进风孔,通过调节进风调节板的上下位置,即可对进风孔孔径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排气流量的控制,结构简单,调节便捷。优选的,所述干燥室的外侧和所述送风室的外侧均布设有隔热层。通过在干燥房的外侧和送风室的外侧设置隔热层,用于对干燥室和送风室的保温,避免热量散失。优选的,还包括烘干支架,所述烘干支架设在所述干燥室内。烘干支架用于放置极板。优选的,所述烘干支架的底部设有万向轮。烘干支架设有万向轮,便于操作人员移动烘干支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使加热空气在送风室和干燥室内循环流动,对循环后带有余热的空气二次加热,降低了能耗,并通过将进风板设在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以及回风板与进风板的相对设置,实现了加热后的空气在干燥室内以水平吹出,使极板受热均匀,避免极板裂开。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热风循环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进风板和进风调节板的配合示意图。其中:风机21、送风室2、加热器22、送风通道11、干燥室1、空气入口23、循环入口24、进风板25、回风板26、排湿孔12、加热腔221、加热管222、进风调节板251、进风孔252、板孔253、隔热层13、烘干支架14、极板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如附图1所示,包括风机21、送风室2、加热器22、送风通道11和干燥室1;所述送风室2设在所述干燥室1的外侧,所述风机21、加热器22均设在所述送风室2内,所述送风通道11设在所述干燥室1内,所述风机21的排气端与所述送风通道1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机21的吸气端设在所述加热器22的上方;所述送风室2开设有空气入口23和循环入口24,所述空气入口23和所述循环入口24均设在所述加热器22的下方,所述干燥室1通过所述循环入口24与所述送风室2连通,所述空气入口23的启闭可控制;所述干燥室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板25和回风板26,所述送风通道11从所述干燥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设置,所述进风板25设在所述送风通道11的竖直面上,所述回风板26与所述进风板25相对设置,所述回风板26通过所述循环入口24与所述送风室2连通。本实施例通过使加热空气在送风室2和干燥室1内循环流动,对循环后带有余热的空气二次加热,降低了能耗,并通过将进风板25设在送风通道11的竖直面上以及回风板26与进风板25的相对设置,实现了加热后的空气在干燥室1内以水平吹出,使极板3受热均匀,避免极板3裂开。还包括排湿结构,所述排湿结构包括排湿孔12,所述排湿孔12设在所述回风板26的上方。由于水蒸气的密度较小,因此设置排湿孔12设在回风板26的上方,便于排湿时排出水蒸气。所述排湿结构还包括排湿风机(图中未示出),可增设排湿风机加快排湿时的效率,所述排湿风机的吸气端设在所述进风板25的上方并与所述干燥室1连通,所述排湿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排湿孔12对应。设有排湿风机,加快将干燥室1内的水蒸气通过排湿孔12排出。如附图3所示,所述加热器22包括加热腔221和多个加热管222,多个所述加热管222设在所述加热腔221内。通过多个加热管222对空气加热,加热的效率高。如附图4所示,还包括进风调节板251,所述进风调节板251和所述进风板25均开设有多个孔径大小和位置相同的板孔253,所述进风调节板251贴合所述进风板25的一侧并相对所述进风板25上下滑动形成可调节的进风孔252。通过进风调节板251与进风板25上下滑动,使进风调节板251上的板孔253与进风板25上的板孔253相交形成进风孔252,通过调节进风调节板251的上下位置,即可对进风孔252孔径大小的调节,实现对排气流量的控制。如附图3所示,所述干燥室1的外侧和所述送风室2的外侧均布设有隔热层13。通过在干燥房的外侧和送风室2的外侧设置隔热层13,用于对干燥室1和送风室2的保温,避免热量散失。还包括烘干支架14,所述烘干支架14设在所述干燥室1内,烘干支架14用于放置极板3,所述烘干支架14的底部设有万向轮,烘干支架14设有万向轮,便于操作人员移动烘干支架14。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先将空气入口23打开,空气从空气入口23进入,空气进入后关闭空气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送风室、加热器、送风通道和干燥室;所述送风室设在所述干燥室的外侧,所述风机、加热器均设在所述送风室内,所述送风通道设在所述干燥室内,所述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送风通道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机的吸气端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上方;/n所述送风室开设有空气入口和循环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和所述循环入口均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方,所述干燥室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所述空气入口的启闭可控制;/n所述干燥室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板和回风板,所述送风通道从所述干燥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设置,所述进风板设在所述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所述回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对设置,所述回风板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送风室、加热器、送风通道和干燥室;所述送风室设在所述干燥室的外侧,所述风机、加热器均设在所述送风室内,所述送风通道设在所述干燥室内,所述风机的排气端与所述送风通道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风机的吸气端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上方;
所述送风室开设有空气入口和循环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和所述循环入口均设在所述加热器的下方,所述干燥室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所述空气入口的启闭可控制;
所述干燥室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板和回风板,所述送风通道从所述干燥房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设置,所述进风板设在所述送风通道的竖直面上,所述回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对设置,所述回风板通过所述循环入口与所述送风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湿结构,所述排湿结构包括排湿孔,所述排湿孔设在所述回风板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板干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通上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