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涉及伞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伸缩伞杆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该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包括手柄、伸缩伞杆、传动螺纹杆、伞面撑放装置和驱动装置,手柄和伞面撑放装置分别与伸缩伞杆的两端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螺纹杆传动连接,以带动传动螺纹杆转动。伸缩伞杆内设置有与传动螺纹杆相适配的内螺纹,且伸缩伞杆套设在传动螺纹杆上。传动螺纹杆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伞面撑放装置中的伞面撑放拉绳连接。传动螺纹杆带动伸缩杆伸缩的同时调节伞面撑放拉绳的松紧,不仅能够简化自动伸缩伞杆结构,还能使伞杆和伞面均能够实现收放,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An umbrella with an umbrella pole and an umbrella surface that can automatically retract and re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
本技术涉及伞的
,尤其涉及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
技术介绍
伞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能够在晴天遮阳,雨天避雨,以便于人们出行。现技术中的雨伞包括手动的普通伞和依靠弹力撑开的自动伞。其中,手动的普通伞完全依靠人力驱动伞面和伞杆的收放,依靠弹力撑开的自动伞虽然无效人力驱动撑开,但是在收合时需要借助人力才能够实现雨伞的完全收合。为了能够便于雨伞的收放,市面上有一类自动伞虽然能在实现伞杆、伞面的自动撑开的基础上实现伞面的自动收合,但是伞杆的收合仍需手动收合。并且在收合时需要足够大的力才能克服伞杆中弹簧的弹力实现伞杆的收合。为了实现伞杆和伞面都能实现自动收缩,专利一种全自动开合雨伞(专利公告号:CN206866789U)记载了一种利用弹力撑开伞杆和伞面,并利用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收放拉索实现伞杆和伞面收合的雨伞结构。虽然,上述全自动开合雨伞实现了雨伞的自动打开和收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在收伞时,需要全程压缩弹簧,弹簧压缩量太大,机构工作阻力太大,对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要求高,且伞面自锁是靠电机一直收紧拉索,对于电机损伤严重,不可持久,另一方面,该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为此,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伞杆自动伸缩的伞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伸缩伞杆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够达到诸多有益技术效果,具体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包括手柄、伸缩伞杆、传动螺纹杆、伞面撑放装置和驱动装置,手柄和伞面撑放装置分别与伸缩伞杆的两端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螺纹杆传动连接,以带动传动螺纹杆转动。伸缩伞杆内设置有与传动螺纹杆相适配的内螺纹,且伸缩伞杆套设在传动螺纹杆上,以使传动螺纹杆能够带动伸缩伞杆伸长和/或缩短。传动螺纹杆的一端与手柄连接,传动螺纹杆的另一端与伞面撑放装置中的伞面撑放拉绳连接。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伸缩伞杆包括第一伞杆和第二伞杆,第一伞杆的孔径与第二伞杆的外径相适配,且第二伞杆从第一伞杆远离手柄的一端嵌入第一伞杆内。优选的,第二伞杆上设置有与传动螺纹杆匹配的内螺纹,传动螺纹杆远离手柄的一端嵌入第二伞杆内,且传动螺纹杆与第二伞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收放伞时,传动螺纹杆带动第二伞杆沿着第一伞杆移动。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伸缩伞杆还包括第一止动件,第一止动件位于传动螺纹杆远离手柄的一端,且第一止动件的直径大于第二伞杆中内螺纹处的直径,收放伞时,第一止动件阻止第二伞杆与传动螺纹杆分离。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伞杆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固定段的孔径与活动段的外径相适配,固定段套设在活动段上,收放伞时,活动段沿着固定段移动。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活动段靠近固定段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挡块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传动螺纹杆的外径,且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伞杆的外径。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传动螺纹杆包括传动螺杆和传动螺杆管,传动螺杆位于固定段内,传动螺杆管上设置有与传动螺杆匹配的内螺纹,且传动螺杆管与传动螺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传动螺杆管上的外螺纹与第二伞杆上的内螺纹相匹配,且传动螺杆管与第二伞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传动螺杆管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延伸段孔径大于连接段的孔径,且连接段内壁上设置有与传动螺杆匹配的内螺纹。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传动螺纹杆还包括第二止动件,第二止动件与传动螺杆远离手柄的一端连接;第二止动件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孔径且小于延伸段的孔径,收放伞时,第二止动件阻止传动螺杆与传动螺杆管分离。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位于手柄中,且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电机与传动螺纹杆连接,收放伞时,电机驱动传动螺纹杆正转或反转。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驱动装置还包括蓄电单元和控制单元,蓄电单元与控制单元和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电机连接,收放伞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驱动传动螺纹杆正转或反转。本技术提供的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伞通过设置传动螺纹杆,并且传动螺纹杆与伸缩伞杆通过螺纹连接,使得传动螺纹杆能够驱动伸缩伞杆伸长和/或缩短,进而实现伞杆的自动收放。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伞中,传动螺纹杆与伞面撑放装置中的伞面撑放拉绳连接,进而使得传动螺纹杆在驱动伸缩伞杆伸长时能够拉动伞面撑放装置中的伞面撑放拉绳,进而实现伞面在伸缩伞杆伸长时自动打开。当需要收合伞时,传动螺纹杆驱动伸缩伞杆缩短,使得伞面撑放装置中的伞面撑放拉绳放松,进而使得伞面撑放装置能够通过自身结构中的弹力收回。本技术所述伞的伞杆,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难度,减少制造伞杆的制造成本。本技术所述伞的伞杆采用螺纹驱动,使得伞面撑开和/或收回速率可控,并且,在能够实现伞杆和伞面同时撑开,避免伞杆和/或伞面在撑开时受到较大的瞬时冲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伸缩伞杆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伸缩伞杆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D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A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中C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传动螺杆管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伞面撑放装置的原理图。图中:1-手柄;2-伸缩伞杆;21-第一伞杆;211-固定段;212-活动段;213-挡块;22-第二伞杆;23-第一止动件;3-传动螺纹杆;31-传动螺杆;32-传动螺杆管;33-第二止动件;321-连接段;322-延伸段;4-伞面撑放装置;41-伞面撑放拉绳;42-伞面固定头;43-伞面滑套;44-上滑轮;45-下滑轮;46-伞面骨架;47-弹簧;48-弹性钢丝;5-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或图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包括手柄1、伸缩伞杆2、传动螺纹杆3、伞面撑放装置4和驱动装置,手柄1和伞面撑放装置4分别与伸缩伞杆2的两端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螺纹杆3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伸缩伞杆(2)、传动螺纹杆(3)、伞面撑放装置(4)和驱动装置,所述手柄(1)和所述伞面撑放装置(4)分别与所述伸缩伞杆(2)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传动螺纹杆(3)转动;/n所述伸缩伞杆(2)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伸缩伞杆(2)套设在所述传动螺纹杆(3)上,以使所述传动螺纹杆(3)能够带动所述伸缩伞杆(2)伸长和/或缩短;/n所述传动螺纹杆(3)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传动螺纹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伞面撑放装置(4)中的伞面撑放拉绳(4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伸缩伞杆(2)、传动螺纹杆(3)、伞面撑放装置(4)和驱动装置,所述手柄(1)和所述伞面撑放装置(4)分别与所述伸缩伞杆(2)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传动螺纹杆(3)转动;
所述伸缩伞杆(2)内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相适配的内螺纹,且所述伸缩伞杆(2)套设在所述传动螺纹杆(3)上,以使所述传动螺纹杆(3)能够带动所述伸缩伞杆(2)伸长和/或缩短;
所述传动螺纹杆(3)的一端与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传动螺纹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伞面撑放装置(4)中的伞面撑放拉绳(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伞杆(2)包括第一伞杆(21)和第二伞杆(22),所述第一伞杆(21)的孔径与所述第二伞杆(22)的外径相适配,且所述第二伞杆(22)从所述第一伞杆(21)远离所述手柄(1)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伞杆(21)内;
所述第二伞杆(22)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传动螺纹杆(3)远离所述手柄(1)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伞杆(22)内,且所述传动螺纹杆(3)与所述第二伞杆(22)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收放伞时,所述传动螺纹杆(3)带动所述第二伞杆(22)沿着所述第一伞杆(2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止动件(23),所述第一止动件(23)位于所述传动螺纹杆(3)远离所述手柄(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止动件(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伞杆(22)中内螺纹处的直径,收放伞时,所述第一止动件(23)阻止所述第二伞杆(22)与所述传动螺纹杆(3)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杆伞面自动收放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杆(21)包括固定段(211)和活动段(212),所述固定段(211)的孔径与所述活动段(212)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固定段(211)套设在所述活动段(212)上,收放伞时,所述活动段(212)沿着所述固定段(21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杆伞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伟,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汤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