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增压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器、调节杆、传动杆及旁通阀控制杆,其中旁通阀控制杆设置于涡壳上,所述调节器与调节杆之间还设置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轴向一端与调节器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的轴向另一端与调节杆的螺纹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能够实现增压器设置压力的无限微调功能,且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能够有效提高增压器设置压力的精度。
Adjustable adjusting rod structure of super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
本技术属于增压器设备
,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
技术介绍
带有旁通系统的增压器,可以通过在某些发动机工况下旁通一部分废气能量来增加高原转速余量,从而可以选择更小的涡壳来提升发动机的性能。根据发动机的使用工况,通常不同的发动机标定会要求不同的旁通阀开启点。在增压器出厂前,增压机厂家可以通过控制增压器的设置压力来满足发动机要求的旁通阀开启点。如图1所示,带有旁通系统的增压器包含调节器1,调节杆2,传动杆3和旁通阀控制杆4。调节杆2位于调节器1和旁通阀系统中间,它和调节器1的杆一般通过螺纹连接,和旁通阀系统通过传动杆3和旁通阀控制杆4连接。在设置增压器压力的时候,首先使用压力设备准确控制通入调节器1的压力,调节器1里面设有弹簧,弹簧会在压力下压缩,然后通过调节调节杆2来调节在此压力下旁通阀开启的位移。当位移量不满足设置要求时,需要脱离调节杆2和传动杆3的连接以便旋转调节杆2来改变其和调节器杆的啮合长度,然后再次和旁通阀传动杆3连接,从而改变在此特定压力下旁通阀开启的位移。增压器设置好后,撤离通入调节器1的气源,此时调节器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发动机运行时,当通入到调节器1以及施加在旁通阀系统上的力总和大于调节器弹簧的预紧力时旁通阀才会开启。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普通增压器的压力设置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首先,在设置增压器时需要来回反复拆装调节杆2和传动杆3的连接以便调节调节杆2和调节器1的啮合长度,效率不高。其次,由于调节杆2最终总是要和传动杆3相连接,所以调节杆2每次旋转角度只能是170度的整数倍,即每次最少需要拧半圈螺纹长度(如调节杆螺距为1.07mm,半圈螺纹长度为0.54mm,即调节精度只有0.54mm),否则将无法和传动杆3连接,设置精度不高。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可微调调节杆结构,可以提高设置精度,但是通常比较昂贵,而且结构也比较复杂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该调节杆结构精度高,调节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增压器设置压力的精度。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器、调节杆、传动杆及旁通阀控制杆,其中旁通阀控制杆设置于涡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与调节杆之间还设置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轴向一端与调节器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的轴向另一端与调节杆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头的一端设置转接头内螺纹,另一端设置转接头外螺纹;所述转接头内螺纹与调节器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外螺纹与调节杆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杆的螺纹部为形成于调节杆轴向孔内壁的调节杆内螺纹,调节杆内螺纹与转接头外螺纹螺纹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杆的螺纹部为固定于调节杆轴向孔外端面的螺母,螺母与转接头外螺纹螺纹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头上对应于转接头外螺纹的根部处设置一段光杆,光杆的直径大于转接头外螺纹的直径。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能够实现增压器设置压力的无限微调功能,且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能够有效提高增压器设置压力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5中,包括调节器1、调节杆2、传动杆3、旁通阀控制杆4、转接头5、转接头内螺纹5-1、转接头外螺纹5-2、光杆5-3、螺母6、涡壳7等。如图2~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器1、调节杆2、传动杆3及旁通阀控制杆4,其中旁通阀控制杆4设置于涡壳7上,所述调节器1与调节杆2之间还设置转接头5,所述转接头5轴向一端与调节器1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5的轴向另一端与调节杆2的螺纹部螺纹连接。转接头5的一端设置转接头内螺纹5-1,另一端设置转接头外螺纹5-2;所述转接头内螺纹5-1与调节器1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外螺纹5-2与调节杆2的螺纹部螺纹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调节杆2的螺纹部有多种设置方式,本技术中示出如下两种: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调节杆2的螺纹部为形成于调节杆2轴向孔内壁的调节杆内螺纹2-1,调节杆内螺纹2-1与转接头外螺纹5-2螺纹配合。在设置增压器压力时,转接头内螺纹5-1和调节器1伸出杆的外螺纹相连,转接头外螺纹5-2和调节杆内螺纹2-1相连,通过旋转转接头5控制螺纹啮合量,从而可以实现微调增压器设置压力的功能。转接头5可以旋转到任意位置,不受装配影响,设置精度更高。如图4、5所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调节杆2的螺纹部为固定于调节杆2轴向孔外端面的螺母6,螺母6与转接头外螺纹5-2螺纹配合;转接头5上对应于转接头外螺纹5-2的根部处设置一段光杆5-3,光杆5-3的直径大于转接头外螺纹5-2的直径,以对转接头5进行轴向定位。在设置增压器压力时,首先将转接头外螺纹5-2通过螺母6旋进调节杆2内部,使得转接头外螺纹5-2部分和焊接螺母3配合,再次旋转转接头5时,将不再产生任何长度变化,转接头5只在原地空转。装完转接头5和调节杆2后,再将转接头内螺纹5-1和调节器1伸出杆的外螺纹连接,在旋转转接头5时,通过改变调节器1和转接头5的螺纹啮合量来改变整个杆长从而达到改变设置压力的功能。转接头5可以旋转到任意位置,不受装配影响,以提高设置精度,同时设置时不需要反复拆装调节杆和传动杆能有效提高设置效率。当增压器设置压力达到要求后,需要使用压力枪卡在转接头5和调节器1的啮合处,挤压破环内部螺纹,使得转接头5无法再做任何移动,以达到固定设置压力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器(1)、调节杆(2)、传动杆(3)及旁通阀控制杆(4),其中旁通阀控制杆(4)设置于涡壳(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1)与调节杆(2)之间还设置转接头(5),所述转接头(5)轴向一端与调节器(1)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5)的轴向另一端与调节杆(2)的螺纹部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器(1)、调节杆(2)、传动杆(3)及旁通阀控制杆(4),其中旁通阀控制杆(4)设置于涡壳(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1)与调节杆(2)之间还设置转接头(5),所述转接头(5)轴向一端与调节器(1)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5)的轴向另一端与调节杆(2)的螺纹部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的可调调节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5)的一端设置转接头内螺纹(5-1),另一端设置转接头外螺纹(5-2);所述转接头内螺纹(5-1)与调节器(1)的伸出杆螺纹配合连接,转接头外螺纹(5-2)与调节杆(2)的螺纹部螺纹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孙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