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5762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包括:燃机发电系统单元、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转轮除湿系统单元和能源测控系统单元,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以燃机发电系统单元为主,将燃机排气通过多个余热回收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实现排气能源的梯级利用的同时并协同优化,提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功能系统整体安全性使冷热电负荷能够与用户的需求匹配。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system based on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
本技术涉及能源利用
,具体为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梯级利用是一种能源合理利用的方式,由于热能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机械功,因而,与机械能、电能相比,其品位较低,热功转换效率与温度高低有关,高温热能的品味高于低温热能。一切不可逆过程均朝着降低能量品味的方向进行,能源的梯级利用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基于燃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是一种能源梯级利用系统,但其提供的冷热电负荷有时不能与用户的需求完全匹配。而且不同能源系统发展存在差异,供能往往都是单独规划、单独设计、独立运行,彼此间协调性差,由此造成能源利用率低和功能系统整体安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整体安全性,并提高冷热电荷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包括:燃机发电系统单元;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转轮除湿系统单元,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转换的烟气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排出;能源测控系统单元,所述能源测控系统单元分别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和转轮除湿系统单元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还包括蓄热系统单元,所述蓄热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所述蓄热系统单元的排烟管道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的进烟管道连通。优选的,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包括:燃机发电单元,所述燃机发电单元具有排烟管道;光伏发电单元;并网单元,所述并网单元分别电连接燃机发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优选的,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包括: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单元的排烟管道连通,经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转换的烟气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的排烟管道排出;第一冷却水泵;所述第一冷却水泵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连接。优选的,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包括:蒸发器;螺旋式膨胀机,所述螺旋式膨胀机的介质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的介质输出端连通;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螺旋式膨胀机连接,通过所述螺旋式膨胀机驱动发电;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介质输入端与所述螺旋式膨胀机的介质输出端连通;冷却塔;第二冷却水泵,所述第二冷却水泵的介质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介质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水泵的介质输出端与所述冷却塔的介质输入端连通;第一工质泵,所述第一工质泵的介质输入端与所述冷却塔的介质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泵的介质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优选的,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包括:烟气热管换热管;转轮除湿机,所述转轮除湿机的烟气输入端与所述烟气热管换热管的烟气输出端连通;表冷器,所述表冷器的空气输出端与所述转轮除湿机的空气输入端连通;制冷机组;第二工质泵,所述第二工质泵的空气输入端与所述制冷机组的空气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工质泵的空气输出端与所述表冷器的空气输入端连通。优选的,所述蓄热系统单元包括:烟气热管换热器;太阳能集热板,所述太阳能集热板通过循环泵与相变蓄热器连通,所述相变蓄热器通过循环泵与所述烟气热管换热器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以燃机发电系统单元为主,将燃机排气通过多个余热回收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实现排气能源的梯级利用的同时并协同优化,提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功能系统整体安全性使冷热电负荷能够与用户的需求匹配。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图1中燃机发电系统单元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图1中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图1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原理框图;图5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图1中转轮除湿系统单元原理框图;图6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原理框图;图7为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图6中蓄热系统单元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整体安全性,并提高冷热电荷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性。图1-5示出的是本技术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和能源测控系统单元500。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由燃机发电单元110、光伏发电单元120和并2网单元130,并网单元130分别电连接燃机发电单元110和光伏发电单元120,将燃机发电单元110和光伏发电单元120产生的电能输送至电能存储装置内,燃机发电单元110具有排烟管道,用于排放燃机在发电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热能的废气。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进烟管道与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的排烟管道连通,具体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可以由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第一冷却水泵220,空调230和冷冻水泵240组成,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的进烟管道与燃机发电单元110的排烟管道连通,经过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转换的烟气从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的排烟管道排出,第一冷却水泵220与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连接,空调230通过冷冻水泵240与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连通。该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工作过程主要为发生、冷凝、蒸发、吸收过程,在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内的发生器中,稀溶液被燃机排放的烟气加热,温度升高,并在一定压力下沸腾,使水从溴化锂溶液中分离出来,成为冷剂蒸汽,溶液则被浓缩,这一过程成为发生过程;发生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内的冷凝器,被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由第一冷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n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的排烟管道连通;/n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排烟管道连通;/n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的排烟管道连通,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转换的烟气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的排烟管道排出;/n能源测控系统单元(500),所述能源测控系统单元分别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和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
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的排烟管道连通;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的排烟管道连通;
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的排烟管道连通,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转换的烟气通过所述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的排烟管道排出;
能源测控系统单元(500),所述能源测控系统单元分别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和转轮除湿系统单元(4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还包括蓄热系统单元(600),所述蓄热系统单元(60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的排烟管道连通,所述蓄热系统单元(600)的排烟管道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单元(300)的进烟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发电系统单元(100)包括:
燃机发电单元(110),所述燃机发电单元(110)具有排烟管道;
光伏发电单元(120);
并网单元(130),所述并网单元(130)分别电连接燃机发电单元(110)和光伏发电单元(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能源梯级利用的多能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单元(200)包括:
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的进烟管道与所述燃机发电单元(110)的排烟管道连通,经过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转换的烟气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的排烟管道排出;
第一冷却水泵(220),所述第一冷却水泵(220)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组单元(210)连接;
空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承健支民王誉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红豆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