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753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包括第一线体和抗菌组件,所述第一线体内部开设有串连孔,且串连孔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线体,所述第二线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外包层,且外包层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抗菌组件设置于加固组件外侧。该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在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外侧包裹有外包层,外包层可增加面料的厚度,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且贯穿线体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贯穿外包层,外包层内部包裹有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贯穿线体亦贯穿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和外包层,将外包层和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连接固定,确保该面料形状的稳定,避免出现面料变形的现象,确保该面料使用的美观性。

A nano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
本技术涉及纳米面料
,具体为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它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品质及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场上的面料一般只有遮体、保暖、防护等实用性,而不具有功能性,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纳米面料,纳米面料功能性更强,使用效果更佳。市场上的纳米面料,不设置高效抗菌结构,面料易产生细菌,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且纳米面料的结构稳定性较低,不设置具有高弹性的稳定结构,使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纳米面料,不设置高效抗菌结构,面料易产生细菌,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且纳米面料的结构稳定性较低,不设置具有高弹性的稳定结构,使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包括第一线体和抗菌组件,所述第一线体内部开设有串连孔,且串连孔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线体,所述第二线体上下两端设置有外包层,且外包层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抗菌组件设置于加固组件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线体通过串连孔贯穿于第一线体内部,且第二线体关于第一线体的内部呈横向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孔、贯穿线体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内部贯穿设置有贯穿线体。优选的,所述贯穿线体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贯穿于外包层内部,且贯穿线体关于外包层的内部呈矩形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抗菌组件包括内抗菌层和外抗菌涂层,且内抗菌层外侧刷涂有外抗菌涂层。优选的,所述内抗菌层的内侧与外包层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外包层通过内抗菌层与外抗菌涂层构成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外侧包裹有外包层,外包层可增加面料的厚度,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且贯穿线体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贯穿外包层,外包层内部包裹有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贯穿线体亦贯穿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和外包层,将外包层和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连接固定,确保该面料形状的稳定,避免出现面料变形的现象,确保该面料使用的美观性。2、本技术第二线体通过串连孔贯穿于第一线体内部,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呈网状分布,互相贯穿连接,结构稳定性高且具有弹性,提高该面料使用的可靠性,延长该面料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内抗菌层是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硅基氧化物放入离心机中,高速旋转进行离心后,在70°C左右熔化,而制得纳米抗菌涂层,外抗菌涂层是采用纳米银抗菌剂与树脂粘合混合后制成,内抗菌层和外抗菌涂层依次刷涂在外包层外侧,共同作用可实现该面料的高效抗菌性能,提高该面料的使用性能,延长该面料的使用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剖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包层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俯视剖析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线体;2、串连孔;3、第二线体;4、外包层;5、加固组件;501、第一连接孔;502、贯穿线体;503、第二连接孔;6、抗菌组件;601、内抗菌层;602、外抗菌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包括第一线体1、串连孔2、第二线体3、外包层4、加固组件5、第一连接孔501、贯穿线体502、第二连接孔503、抗菌组件6、内抗菌层601和外抗菌涂层602,第一线体1内部开设有串连孔2,且串连孔2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线体3,第二线体3通过串连孔2贯穿于第一线体1内部,且第二线体3关于第一线体1的内部呈横向均匀分布,第二线体3通过串连孔2贯穿于第一线体1内部,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呈网状分布,互相贯穿连接,结构稳定性高且具有弹性,提高该面料使用的可靠性,延长该面料的使用寿命;第二线体3上下两端设置有外包层4,且外包层4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5,加固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孔501、贯穿线体502和第二连接孔503,第一连接孔501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03,且第二连接孔503内部贯穿设置有贯穿线体502,贯穿线体502通过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3贯穿于外包层4内部,且贯穿线体502关于外包层4的内部呈矩形均匀分布,在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外侧包裹有外包层4,外包层4可增加面料的厚度,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且贯穿线体502通过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3贯穿外包层4,外包层4内部包裹有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贯穿线体502亦贯穿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和外包层4,将外包层4和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连接固定,确保该面料形状的稳定,避免出现面料变形的现象,确保该面料使用的美观性;抗菌组件6设置于加固组件5外侧,抗菌组件6包括内抗菌层601和外抗菌涂层602,且内抗菌层601外侧刷涂有外抗菌涂层602,内抗菌层601的内侧与外包层4的外侧紧密贴合,且外包层4通过内抗菌层601与外抗菌涂层602构成固定结构,内抗菌层601是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硅基氧化物放入离心机中,高速旋转进行离心后,在70°C左右熔化,而制得纳米抗菌涂层,外抗菌涂层602是采用纳米银抗菌剂与树脂粘合混合后制成,内抗菌层601和外抗菌涂层602依次刷涂在外包层4外侧,共同作用可实现该面料的高效抗菌性能,提高该面料的使用性能,延长该面料的使用时长。工作原理:对于这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首先第二线体3通过串连孔2贯穿于第一线体1内部,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呈网状分布,互相贯穿连接,结构稳定性高且具有弹性,且外包层4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5,在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外侧包裹有外包层4,外包层4可增加面料的厚度,提高面料使用的舒适性,且贯穿线体502通过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3贯穿外包层4,外包层4内部包裹有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贯穿线体502亦贯穿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和外包层4,将外包层4和第二线体3和第一线体1连接固定,确保该面料形状的稳定,避免出现面料变形的现象,且抗菌组件6设置于加固组件5外侧,内抗菌层601是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和纳米硅基氧化物放入离心机中,高速旋转进行离心后,在70°C左右熔化,而制得纳米抗菌涂层,外抗菌涂层602是采用纳米银抗菌剂与树脂粘合混合后制成,内抗菌层601和外抗菌涂层602依次刷涂在外包层4外侧,共同作用可实现该面料的高效抗菌性能,提高该面料的使用性能,延长该面料的使用时长,就这样完成整个纳米复合型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包括第一线体(1)和抗菌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1)内部开设有串连孔(2),且串连孔(2)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线体(3),所述第二线体(3)上下两端设置有外包层(4),且外包层(4)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5),所述抗菌组件(6)设置于加固组件(5)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包括第一线体(1)和抗菌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1)内部开设有串连孔(2),且串连孔(2)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线体(3),所述第二线体(3)上下两端设置有外包层(4),且外包层(4)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5),所述抗菌组件(6)设置于加固组件(5)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体(3)通过串连孔(2)贯穿于第一线体(1)内部,且第二线体(3)关于第一线体(1)的内部呈横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复合型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孔(501)、贯穿线体(502)和第二连接孔(503),所述第一连接孔(501)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月愉白宝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木希色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